「十一後,我裸辭出去玩啦!」


“十一後,我裸辭出去玩啦!”


每逢大假裸辭多......當你還在堅守最後一班崗的時候,小夥伴早已身在他鄉,曬著美景、美食。

中秋節前就有幾個同事開始辦理離職,身邊的朋友也有幾個直接裸辭,有的還不惜搭進去大半個月工資......

但他們都異常興奮,說終於有時間說走就走了,趁著假期休息半個多月,回來也不耽誤找工作。還有很多人在坐等年終獎......一波辭職熱潮又將來襲。

不過現在職場青年的辭職,大部分都是——裸辭!


“十一後,我裸辭出去玩啦!”



相關機構針對職場青年做了一系列調查,數據顯示,22.5%的受訪職場青年“裸辭”過,49.4%的受訪職場青年考慮過“裸辭”。不滿意薪酬福利(52.1%)和不適應企業管理制度模式(51.4%)被受訪者認為是職場青年“裸辭”的主要原因。47.1%的受訪職場青年覺得“裸辭”不理智,受訪職場青年認為生活沒有保障是“裸辭”帶來的最大問題。69.2%的受訪職場青年建議“裸辭”的人合理利用“空檔期”。

今年32歲的燦燦,八月底辭職,跟姐妹一起去南極旅行。她本是公司的高管,因為工作壓力大,家裡經常催婚,受不了就直接裸辭出去散散心。

不得不說,財務自由之後,裸辭其實是一件很爽的事,但很多人並沒有這個資本。

露露九月中旬的時候因為被老闆無故的批評了幾句,當場直接說自己要辭職,走出辦公室的時候,她才開始想起來,接下來自己要做什麼?房租怎麼辦?生活怎麼辦?

但沒辦法,都辭職了也不可能厚著臉皮回去,之後就一直找工作,到現在也沒穩定下來。

意氣用事,裸辭也是一件很爽的事,但還沒站穩腳跟的你,裸辭無疑是雪上加霜。

“十一後,我裸辭出去玩啦!”


不同人生狀態的人面對“裸辭”的心境是不同的。對於有一定經濟基礎的人來說,“裸辭”可能不會帶來很大的壓力,休息一段時間、陪伴家人也不失為一種選擇。但如果是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或是處於“上有老下有小”狀態的人,則需要更多地考慮“裸辭”後要面對的問題。

‘裸辭’看似很酷,實則會面臨許多挑戰,比如沒有了收入來源,怎麼交房租、怎麼滿足基本日常生活需要等,社保斷繳也會帶來一定的後續麻煩,另外待業時間過長也有可能造成心理負擔”。


“十一後,我裸辭出去玩啦!”



調查顯示,受訪職場青年認為生活沒有保障(56.7%)是“裸辭”帶來的最大問題,其他問題還有:辭職成為習慣,工作不穩定(48.4%),迫於生存壓力,容易盲目擇業(46.6%),職業發展存在“空檔”期,對再求職不利(40.1%),長時間找不到工作,增加心理負擔(39.9%),容易被質疑能力不強,在求職中處於劣勢(24.7%)等。

現如今,一些初入職場的年輕人或因一時工作不順,或因人際溝通出現困難,一言不合就辭職。

其實大家在期之前還要想清楚,有時候工作能力不僅體現在專業和業務能力上,也體現在情緒管理上。在工作中遇到問題是再尋常不過的事情了,要積極、理性地想辦法。

如果露露當時能夠冷靜下來去想想到底是哪裡出了錯,耐心的跟領導進行有效的溝通,就不會出現現在遲遲找不到工作的狀況。所以建議大家,遇到事情不要衝動,先坐下來,讓自己安靜半個小時,再作決定。帶著情緒不但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反而可能讓事態往更嚴重的方向發展。


“十一後,我裸辭出去玩啦!”



還有很多人因為本來對職業沒有什麼規劃,所以才會出現辭職後不知道幹什麼,不知道去找哪方面的工作。所以我們在最初選擇工作的時候也要多加考慮,這樣才能避免浪費過多的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

很多初入職場的小白,今天想幹這個,明天想幹那個,看到哪個賺錢快就會迅速想轉行,其實這是不對的,雖然說擇業觀不是一成不變的,但要先求穩,知道自己擅長什麼,在哪方面有潛力,適合什麼類型的工作。而且在之後的發展中要著眼於未來,明白自己想要什麼。


“十一後,我裸辭出去玩啦!”



只要有明確的規劃,才能減少那些不必要的辭職。如果可以的話找工作的時候想清楚行業、工作內容,想要什麼樣的公司氛圍,這樣在面試的時候便於準確的判斷。這家公司試一倆月,那家公司上半年,覺得不合適就走人的,是在浪費自己的時間和機會。有時候也要權衡利弊,每家公司都有不足之處,都會有讓你不滿意的地方,利大於弊就可以留下來靜觀其變,讓自己適應環境。

總而言之,裸辭一時爽,事後火葬場,大家還是慎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