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網約車,滴滴或許應該向Uber「取經」

這兩天,滴滴順風車乘客遇害事件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同時它也暴露出了滴滴平臺的功能缺陷,沒有為乘客報警提供便捷方式。甚至在警方向滴滴客服索要滴滴車主信息時,也不能第一時間得到這些信息,導致案件進一步惡化。

同樣是打車應用,Uber也遭遇過類似情況,但是它在今年5月份就推出了一鍵報警功能,可提供乘客準確位置、車牌號等信息。測試顯示,警方能夠在5分鐘內趕到現場。

同樣是網約車,滴滴或許應該向Uber“取經”

Uber之前也發生過乘客遭攻擊甚至司機強姦案,隨後在今年5月份推出了一項新的安全功能,允許乘客在危險情況下點擊一次按鈕就可以直接連接到警方調度員。

Uber應用中的“撥打911”功能還可以顯示乘客的位置信息,所乘坐汽車的車型、製造商以及車牌號。在無須乘客說話的情況下,它就能夠自動向警方發送你的姓名、準確位置、汽車製造商、車型、顏色以及車牌號等信息。

下面來具體看一下Uber採取的改善這種情況的措施:

1、Uber軟件中會新增一個安全中心。用戶可以在裡面設置可信聯繫人和911幫助。其中,緊急聯繫人功能,在滴滴已經有了。但是這次Uber是與911報警系統進行聯動的。在緊急情況下,乘客可以與緊急聯繫人、警察分享行程信息。911的接線員,可以通過安全中心分享的行程信息,獲取到乘客的實時GPS定位。

2、司機的准入門檻。每年Uber將對旗下注冊司機進行年度調查,分析他們的犯罪記錄、信用記錄等等。每年不斷更新限制,將不合格的司機篩查出去。

3、聘用前美國國土安全部部長傑•約翰遜(Jeh Johnson)擔任其安全顧問委員會主席。

4、開發自動駕駛技術。考慮在未來的Uber專車中無人駕駛,降低無人駕駛算法的錯誤率,儘可能提升乘客的安全感。

同樣是網約車,滴滴或許應該向Uber“取經”

滴滴應該怎麼做呢?

其實就是要關注兩個點:

一、讓司機不敢作案;

二、讓乘客及時有效報案。

1.目前來看,滴滴已經有了針對女性乘客的安全防護策略。但是從實際使用情況來看,產品入口隱藏比較深,使用的情況不是很多。在必要的情況下,平臺上所有女性乘客都應該要收到Push提醒進行緊急聯繫人的綁定。

2. 行車安全。作案司機之所以敢在車內犯案,是因為車內空間狹小且相對私密。半夜的時候路上人少,作案場景比較好。但是一旦加上了一定的監督措施,作案司機就會收斂很多。手段包括但不限於:司機端前置鏡頭定時錄像/拍照、行車過程全程錄音等等。

3. 人車不符/套牌。套牌車的問題,從技術手段上來說,自動識別目前很難做到,更多的是依賴於乘客的檢舉。人車不符的情況就相對好解決一些,本質上是校驗司機與平臺註冊司機是否是同一人。現有的技術手段比如人臉、聲音校驗都可以實現。

4. 公關與品牌形象。這幾年滴滴的負面新聞不少,一有事情公眾的情緒就會不受控制的譴責滴滴。長此下去,對整個網約車行業都會帶來不好的影響。其實從理論上來說,網約車的出現,對類似案件的發案降低、破案提升都是有好處的。但是為何還是會帶來一邊倒的譴責,是後續公關團隊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