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遇「寒流」



銀行理財遇“寒流”


“為什麼最近很多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下降了?”在某銀行網點徘徊的客戶老李發問。本報記者走訪多家銀行網點後發現,很多人都有同樣困惑。

與此同時,網貸平臺的理財收益也在一直下降,其中餘額寶七日年化收益率也已跌破了3%。

餘額寶收益率跌破3%

“餘額寶的收益跌破三個點了。”近日,濟南市民王先生髮現自己存在餘額寶裡的錢每天的收益越來越少,打開餘額寶七日年化收益走勢界面看到,從上月24日到本月24日,天弘餘額寶基金的七日年化收益由3.2240%下降到了2.8830%,已經跌破三個點。

“20日,天弘餘額寶每萬元收益0.7877元,七日年化收益率2.9620%,這已經是連續三天跌破3%,也是2016年12月25日以來首次。”市民劉女士告訴記者,“我年初在餘額寶裡存了10萬塊錢,每個月能掙到259.17塊錢,而現在每個月能拿到的收益減少到了230.88元,並且收益率還一直在繼續下降中。”

今年2月份以來,隨著市場利率不斷下滑,餘額寶的收益率持續下跌,尤其是近一兩個月跌幅非常大,8月30日餘額寶出現首隻年內跌破3%的貨幣基金,銀華貨幣基金A七日年化收益率為2.893%,在餘額寶的10只貨幣基金中收益墊底。

據瞭解,今年餘額寶接入的幾隻新貨幣基金產品中,匯添富全額寶、華夏財富寶、南方現金通E、嘉實現金添利的近七日年化收益率相對較高,不過近三個月來,收益率同樣處於下行通道。

事實上,今年以來,貨幣基金七日年化收益率一路走低,上週貨幣基金七日年化收益率平均為2.91%,創近一年半來的新低點。

申萬宏源債券首席分析師孟祥娟表示,“雖然資金面變動不大,但是隨著此前持有的高收益率資產逐漸到期,預計未來貨基收益率將延續下行。”

在同行人士看來,銀行間流動性充裕,同業拆借價格上不去,今年以來銀行間利率快速下滑,而貨幣基金底層資產都是投資短期的同業存單、逆回購等,因此其收益率也隨之不斷下降,與之對應的是各類互聯網寶類貨基產品的7日年化收益率一路走低。

隨著餘額寶收益率的不斷下降,很多投資人都開始考慮是否將餘額寶裡面的存錢轉出來,轉投其他較高收益率的理財產品。此外,還有一些理財人士在考慮是否提前還完在銀行的購房貸款。

銀行理財收益走低

除了餘額寶收益率出現不斷下降外,近期銀行的理財產品也不同程度的出現下降的趨勢。

“現在銀行理財收益率在5%以上的幾乎沒有了。”一直青睞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居民陳女士表示,今年以來,銀行理財收益率都不是很理想,尤其是近兩個月,保本理財產品越來越少,而且期限也越來越長。

從統計數據看,今年2月份為銀行理財的收益拐點,2月份平均收益率最高曾達到4.93%,此後便一路走低,現在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降至4.68%,連續6周下跌並創去年11月以來的最低收益水平。

不僅收益率在走低,記者發現多家銀行固定收益類產品期限在變長。

民生銀行的非凡資產管理半年增利系列產品,期限為188天的收益率在4.85%;工行3個月以內的基本為結構性存款產品,收益率大致在2.7%-3.7%。

記者從多家銀行網點了解到,目前在售的理財產品中能夠觸及5%收益的理財產品已經非常少了。從發行主體來看,基本上多以中小銀行為主。

比如上週,部分銀行陸續推出了“中秋、國慶特供”產品,就頗受投資者歡迎。以某股份制銀行為例,一口氣推出了3款“中秋特供”產品,有兩款5萬元起購,期限均為182天,年化收益率5.18%;一款100萬元起購,年化收益率5.2%。該行理財經理稱,“中秋產品收益略高於同類型的其他產品,20日早上一上線就被多個客戶秒殺購買。”

齊魯銀行暢享泉家179天的理財產品,收益率為5.05%;財聚e家(逢六有約)的理財產品,收益率為5.10%。整體看,目前的銀行理財產品是期限加長,收益降低。

在招商銀行,一位理財經理向記者展示推出的一款名為“朝招金”的隨用隨取活期理財產品,其收益率從三個月前6月24日的3.77%下降到9月24日的3.47%。

中信銀行的理財經理也向記者展示出了不少收益率稍高的理財產品,記者看到此類產品普遍存在起購金額較高、靈活度不夠、購買數量有限等多種要求。

而對於收益率普遍下降對客戶量的影響,該理財經理向記者表示,由於銀行推出的多為穩健、低風險的理財產品,所以收益率的下降對於其客戶量影響不大。

“理財產品利率中樞下移,主要原因是央行基礎貨幣供給充足,通過公開市場工具、定向降準等手段持續向市場穩定供給流動性,推動利率水平下移,理財產品利率下降是隨行就市。此外,嚴監管環境下,金融去槓桿繼續,銀行等金融機構槓桿降低後流動性壓力減小,也會對利率形成壓制。”金融專家這樣分析。

資管新規施壓是主因

“在當前利率下行的情況下,銀行理財收益下降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對於餘額寶、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持續下降,有業內人士表示與大的經濟環境有密切關係。

在今年的4月,央行、保監會等部委發佈《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簡稱“資管新規”)對於金融機構的資產管理出具眾多新的要求,這對於金融機構在發售理財產品時也產生了諸多限制。

“未來,對於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將不再做明確預判,也就是說不會再強調收益率有多少,而是隨各個方面變化實時變動,這對於客戶購買理財產品也將是一個不小的心理打擊。”齊魯銀行理財經理解釋。

資管新規落地實施後,多家銀行已經開始壓降理財業務規模,並加大淨值型理財產品的發行力度。例如,中行的銀行理財產品規模餘額較去年末減少8.4%;建行減少6.6%;農行非保本理財產品投資的資產規模較去年底減少722億元至15083億元。

淨值化產品的發行力度則明顯提升。其中,中信銀行上半年淨值型個人理財產品規模同比增長超200%。民生銀行個人客戶淨值型理財產品銷量接近上年全年的26倍。

“銀行理財產品目前正處於轉型過渡期,淨值化轉型要求下,為了控制產品淨值的大幅波動,銀行在風險與收益平衡方面,會將理財產品的底層資產投向保守類型資產,嚴控產品風險的同時就會捨棄一定收益空間。”金融分析師王鵬分析。

“雖然保本理財減少是大勢所趨,但銀行不會立刻取消保本理財,畢竟保本理財的市場需求仍然較大。”中信銀行理財分析師表示。

針對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的持續下降,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研究員李虹含表示,由於股市波動、理財投資市場不穩定,使得部分投資者重回銀行的懷抱,尋求相對穩健型的產品,以求本金安全。再加上預期收益很高的P2P平臺等第三方渠道,出現了相當大的風險隱患,警醒了投資者,本金安全成為大量投資者追求的目標。銀行理財產品收益較低,但本金相對安全,收益相對較高。在供小於求的大背景下,收益自然降低。同時,商業銀行非標業務投資受限,融資規模不斷降低,因此,理財產品收益率也在不斷下降。

接受本刊採訪的多位專家表示,近期央行基礎貨幣供給充足,通過公開市場工具、定向降準等手段持續向市場注入流動性,推動利率水平下移,理財產品利率下降是隨行就市。預計未來銀行理財收益率變化主要取決於市場利率走勢,大概率穩中趨降。

銀行理財遇“寒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