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pi酱和罗振宇,为什么不适合奇葩说?

最新一期的奇葩说,我一看到预告有papi酱,就很兴奋,有papi酱一定很好看。但是整期节目看下来,不仅镜头少得可怜,一向犀利逗趣的她反而端庄淑女了一整场,唯一的印象是她说自己的收入是老公的十倍,在这样的情况下,关于辩题“我让男朋友在房本上加我的名字,有错吗?”papi的回答就显得很格格不入,如果所有的女生都能像她一样收入和老公一样,甚至远远超过,那这道辩题显然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Papi酱和罗振宇,为什么不适合奇葩说?

Papi酱在她的微博中,嬉笑怒骂,自成风格,怎么到了真人秀里面就有一种怯生生的感觉?同样的现象,还发生在上一季的导师罗振宇身上,罗振宇的《罗辑思维》曾经给我带来很多的思考和启发,当第四季的导师名单中有他时,我也是充满期待的?但是一期一期节目下来,罗振宇讲出来的东西我也听出了七七八八,整了很多没有人听说过的理论或者词汇,硬凹在了辩题上面,故弄玄虚,很多人看了就只想快进。

Papi酱和罗振宇,为什么不适合奇葩说?

为什么同样是观点输出型的作者,到了同样一个观点展示的平台,就那么违和呢?我想了一下,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 IP符号是作品,而非真人

当我们在谈论papi酱、罗辑思维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大家都知道,不管是短视频或者长视频,都是有编剧、脚本、甚至台词的,我们看到的Papi酱、罗辑思维之所以能演变成一个有商业价值的IP,不是靠的一己之力,他们在屏幕面前滔滔不绝、谈笑风生的背后是一个团队、甚至整个公司的运作。把对于作品的喜欢投射在真人身上,是难免会失望的。

Papi酱和罗振宇,为什么不适合奇葩说?

二. 脱离人设,就没有了观点

在papi酱身上、在罗振宇身上,我没有看到一个有完整世界观体系的人,就像一个水壶,倒进去很多零零碎碎的东西,如果没有经过凝炼、糅合,想要倒出来,是很难的。papi酱——一个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女子,罗辑思维——帮你读书的精英日课,脱离了这些人设,来到真人秀的舞台,他们还能讲出来什么?他们更像是一个知识输出端口,连接着那一端的知识、技能、观点,输出端并不代表内容本身,知识的积累也并不代表智慧。有语言天赋,还要有思想浓度,这些,我觉得他们并没有做得很好。

Papi酱和罗振宇,为什么不适合奇葩说?

三. 《奇葩说》:段子不是一切

奇葩说以往被埋没的人才之一,陈铭,一个讲话总是被打上爱神标签的人,在新的一季贡献了又一个金句“自由,多少罪恶假你之名”,此话一出,全场哗然,导师们也为之一震。还有海选时的公务员贾开元,他慢条斯理又逻辑清晰,肖骁说“我好爱这样的诚恳”。发现了什么?在所有人都不惜一切代价装疯卖傻、咆哮抒情的时候,诚恳的讲话比虚张声势、夸大其词更能打动听众。如果papi酱、罗振宇能跳出自己的人设,认真讲一讲自己的经历和思考,或许要好很多。

Papi酱和罗振宇,为什么不适合奇葩说?

《奇葩说》——它多元、包容,但每一个要点讲出去都充满了涵义,它是表面的,但它也是深刻的,它设置了很多情境,但每一个情境都和观众息息相关。它在一个针锋相对的赛场上,鼓励我们去寻找自己的价值观,自己的处世智慧,没有看到这一层的人,注定不属于《奇葩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