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话:八仙桌儿

八仙桌:是洛阳话吗?可以列入,过去老城区几乎家家正堂都有“八仙桌儿、条几”,洛阳人办“红事儿”都在庭院,桌子、凳子不够,就会有“执事”带领几个邻居小伙子借八仙桌儿、长板凳儿包括“条盘儿”,为了避免出错,会在背面写上主家名号。高档次的八仙桌,人家自己直接就用红漆写好名字了,这样,不管你结婚待客办多少桌,不会出错。我们今天把这个桌子写出来,是很多年轻人已经不知或忘却了这个桌子的“雅号”。

八仙桌儿:是中华民族传统家具之一,指桌面四边长度相等的、桌面较宽的方桌,大方桌四边,每边可坐二人,四边围坐八人,故汉族民间雅称八仙桌。八仙桌尺寸标准一般是四边在90cm以上,净高一般在80cm左右。这只是一般要求,并没有真正的固定尺寸,觉得适用就可以了,常见的八仙桌尺寸为一平方米,也可以根据房间面积和布局适当增加或减少,只要边长不低于0.9m就好。八仙桌是尺寸较大的一类方桌,在传统堂屋陈设中,往往与条案(洛阳称:条几)、太师椅组合,摆放居于堂屋中轴线靠北墙的重要位置。大边朝前,抹头朝两侧,漂亮花纹朝前,伸缩缝朝后,这样八仙桌就不会摆反了,这也适用于对称形状桌案的一类家具。

我在老城见过的八仙桌儿,一般分三种:普通人家的简单、价格偏低,没有雕花;稍稍讲究家庭的雕刻精美寓意深邃。奢侈人家的八仙桌儿除了雕刻还镶嵌有“大理石”面,这种桌子不多,人家一般不借,但也不是小气,德高望重的老爷爷会给你准备简易的桌子,这样做举办婚礼的邻居家都心领神会,不会埋怨。

八仙桌在用于吃饭饮酒是可以围坐八个人,故名八仙桌。现今可考的八仙桌至少在辽金时代就已经出现,明清盛行,尤其是清代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头百姓几乎家家都可以寻到八仙桌的影子,甚至成为很多家庭中唯一的大型家具。

到了明代,八仙桌的造型已基本完善,分为有束腰与无束腰两种形式,有束腰的工艺是,在桌面下部有一圈是收缩进去的,而无束腰的即四腿直接连着桌面。至清代时,八仙桌大部分改成带束腰的,腿有的也改成了三弯腿,牙板加了很多如拐子龙、浮雕吉祥图案等装饰性的部件,美观性很强,做工很精巧。

八仙桌结构简单,用料经济,一件家具仅三个部件:腿、边、牙板。桌面边长一般要求在0.9米以上,桌面边抹都做得较宽,攒框打槽,以木板做面心板,面心板通常为两拼,桌面心后面装托带,以增大桌面的牢固度及承重度,也有用瓷板、瘿木、云石作桌面的。

现如今的家庭饭桌,也有正方形,但长方形居多,似乎又回到了造桌子的原点,简单明快唯独缺了艺术的典雅。

洛阳话:八仙桌儿

洛阳话:八仙桌儿

洛阳话:八仙桌儿

洛阳话:八仙桌儿

洛阳话:八仙桌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