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助游 吃、住、行史上全攻略(快收藏起來吧!)

人生就像一場旅行,不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風景以及看風景的心情。我們之所以熱愛旅行,愛的就是那份靠著雙腿看遍世間的勇氣,這是成本最低的發現自我的方式,在路上,你可能發現一個最好的自己,也可能發現一個充滿缺陷的自己,無論如何,這是一個不一樣的自己。

西藏自助遊 吃、住、行史上全攻略(快收藏起來吧!)

常規進藏線路簡介:

一、川藏公路(成都-拉薩)

這是我國目前最長的一條公路,始建於1950年4月,1954年12月25日通車拉薩。川藏公路東起四川成都,一直沿西行駛,途經雅安、甘孜、昌都等地至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全長2413公里。

一路翻越二郎山、折多山、雀兒山、橫斷山等4000--5000米的高山14座,先後跨越大渡河、金沙江、瀾滄江、怒江等10多條湍激的河流,可謂是群山起伏、峰迴路轉、才是春暖花開,忽又白雪飄臨,奇偉瑰麗的自然美景讓您陶醉、給您無限的想象,立體垂直氣候在您面前不斷地演變,使您恍若仙境,幻化出"天上才數日、世上已千年"的奇異構想。

西藏自助遊 吃、住、行史上全攻略(快收藏起來吧!)

汽車旅遊約需8—10天。在西藏境內,途經金沙江——江達——昌都——邦達——八宿——波密——林芝——工布江達——墨竹工卡——拉薩。

1、南線2159km

拉薩墨竹工卡工布江達八一林芝通麥波密然烏八宿邦達左貢芒康竹笆籠巴塘理塘雅江新都橋康定瀘定雅安成都

2、北線2412km

拉薩羊八井當雄那曲巴青丁青昌都江達金沙江大橋德格馬尼干戈甘孜爐霍道孚八美丹巴小金達維臥龍都江堰成都

川藏沿途景點:

康定: 甘孜藏族自治州首府,舊稱打箭爐,為藏區名鎮,是甘孜州交通、文化、商業和政治中心。著名景點有跑馬山、木格措等。

折多山: 此山為大渡河與雅礱江的分水嶺,也是傳統意義上的滿漢分界線,號稱“塞外屏障“,埡口海拔4290米。

新都橋: 是南北線必經的分路點,這一帶以風光秀美見長,故有“攝影家的天堂“之稱。

理塘: 寬闊平坦的理塘處於毛埡大草原,是此線平均海拔最高的縣,故號稱“世界高城“;八月綠草茵茵野花遍地時,一年一度的理塘賽馬盛會(八月一日)是康藏地區最大的民間活動。屆時,草原上的牧民們帶著帳篷,身著豔麗民族服裝,佩戴各式玲瓏精緻的飾品從四面八方彙集賽馬場,盛況空前。

八宿: 最著名的是然烏湖,,它是雅魯藏布江支流的主要源頭;其它有八宿寺,曾是昌都四大格魯派寺廟之一。

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又號稱南迦巴瓦大峽谷,位與波密與林芝之間的通麥排龍鄉,是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大拐彎處,同時排龍(門巴族聚居地)也是徒步探險雅魯藏布大峽谷的起點。

林芝地區:號稱西藏江南,其首府為八一鎮;其風光較為集中,主要分佈在尼洋河兩岸,著名的景點有號稱“世界柏樹王”的巴結鄉巨柏樹。還有就是“神女的淚”匯聚而成的尼洋河的河畔風光。

工布江達:最著名的是巴松措國家森林公園,又名錯高湖,是西藏開發最早最成功的景區,以湖光山色和湖邊動植物資源著稱。

八美: 惠遠寺是七世達賴喇叭的行宮之一,十一世達賴喇叭的出生地也在附近。

甘孜: 甘孜寺位於甘孜縣城北山坡,是“霍爾黃教十三寺”之首。

雀兒山:雀兒山山口是整個川藏線的最高點,海拔6186米,山頂終年積雪,道路崎嶇艱辛,但風景十分秀麗:雪山、草甸、湖泊,風景可媲美瑞士風光。

德格: 是藏區著名的文化中心,境內名寺眾多,均以學術見長;印經院:是我國藏區木刻雕版印刷的發源地,現還保留全藏區最齊全、精美、古老的刻版和最完整、規範的印經工序;還有八蚌寺、宗薩寺、竹慶寺等著名寺廟;自然風光有新路海、阿須草原等。

昌都: 是西藏東部的重鎮,地處橫斷山脈三江(金沙江、瀾滄江、怒江)流域,境內多寺廟、神山、峽谷風光;最著名的是強巴林寺。

當雄: 三大聖湖之一“納木措”就在境內,它是世界上最高的鹹水湖,它位於唐古拉山脈西南腳下,有如鑲嵌在藏北草原上一棵無暇的翡翠。湖的盡頭是白雪皚皚的連綿雪山,和著藍天下茵茵草地、朵朵羊群以及帳篷的飄出的裊裊炊煙,象是到了遠離城市喧囂的仙境。

二、青藏公路(西寧-格爾木-拉薩)

西藏自助遊 吃、住、行史上全攻略(快收藏起來吧!)

從青海省第二大城市格爾木市出發,全線平均海撥在4000米以上,翻越崑崙山、唐古拉山,跨過通天河、沱沱河,穿過藏北羌塘草原,在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市與川藏公路匯合。青藏公路全長1160公里,全部為黑色等級路面,被稱為"世界屋脊上的蘇伊士運河",擔負著80%的進藏物資的運輸。

全線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行徑在青藏線上,那莽莽逶迤的崑崙,浩瀚無邊的草原,會使您訇然震撼,心旌搖盪,一種自然升騰而又超越自我的感受,必將伴隨著您的旅途悠久而長遠。

在西藏境內途經唐古拉山口(海撥5231米)——安多(海撥4800米)——那曲(海撥4500米)——當雄——羊八井——拉薩。格爾木每天有發往拉薩的公共汽車發車時間為早上8時,次日下午即可到達。正常行駛需30個小時。這是藏北汽車旅遊行程的最佳路線。

陸路乘汽車進藏,最佳的路線為青藏線。對一般旅遊者而言,青藏線也就是指從青海的格爾木到拉薩的1165公里的青藏公路南段。因為可以依靠飛機和火車到格爾木,但從格爾木開始只能依靠汽車進藏。

格爾木有三個汽車站設有前往西藏的長途班車,一般在每天的下午發車,票價在200元/人左右,還可以跟司機講價。如果租車進藏,價格一般在700——800元/車。

三、新藏公路(葉城-普蘭)

西藏自助遊 吃、住、行史上全攻略(快收藏起來吧!)

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南部的葉城出發,經過西藏的噶爾縣、進入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的所在地獅泉河鎮,向南延伸到與中國、印度、尼泊爾三國接壤的普蘭縣,再由普蘭向東與中尼公路匯合後,經日喀則到達拉薩,全長1455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

途中翻越5000米以上的大山5座,其中最高的界山達坂,海拔高達6035米。行徑其間,不僅會產生"一覽眾山小"的恢泓氣度,而且還會輕而易舉地領略到神山崗仁波欽這個"世界中心"的莊嚴神聖、聖湖瑪膀雍錯湛藍的誘惑和透明的胸懷。

四、滇藏公路(下關-芒康)

西藏自助遊 吃、住、行史上全攻略(快收藏起來吧!)

從雲南省下關市出發,經中甸,北至西藏芒康縣,全長800公里。這條公路北接川藏公路南路,南接昆明到畹町的昆畹公路,由昆明到拉薩的距離為2300公里。

五、中尼公路(拉薩-樟木友誼橋-加德滿都)

西藏自助遊 吃、住、行史上全攻略(快收藏起來吧!)

從尼泊爾的加德滿都出發,經樟木友誼橋,進入中國西藏自治區的聶拉木縣,過西藏第二大城市日喀則市,到達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全長900多公里。這條公路從樟木入境,經聶拉木縣,過定日,在一睹喜瑪拉雅山的雄偉壯觀後,驅車75公里,到達拉孜,往東可以直奔聖地拉薩,往西經桑桑、仲巴或錯勤、改則進入朝聖極地阿里。

在拉薩,很多旅行者都喜歡住以下的四家旅館:八朗學,吉日,亞賓館和雪域賓館。這四家賓館的所在位置都相距不遠,其中八朗學,吉日,亞賓館是在同一條大街上的,彼此之間走路3分鐘就能到;雪域賓館也不是很遠,其具體位置在一個離亞賓館走路2分鐘的小巷子裡,著名的大昭寺的旁邊。

六、唐蕃古道

全程約2150公里。

西藏自助遊 吃、住、行史上全攻略(快收藏起來吧!)

唐蕃古道就是1300多年前唐文成公主遠嫁吐蕃王松贊干布走的那條大道,藏族稱其為“迎佛路”。這條大道的起點是唐朝古都長安(今西安),終點是吐蕃都城邏些(今拉薩)。

唐蕃古道起點青海西寧,終點西藏拉薩。西寧出發走214國道,在西藏類烏齊走317國道至那曲,走109國道至拉薩。

西寧—50KM—湟源—93KM—共和—342KM—瑪多—183KM—清水河—150KM—玉樹—200KM—囊謙—214KM—類烏齊—143KM—丁青—196KM—巴青—260KM—那曲—164KM—當雄—153KM—拉薩

古道西段經鄯城(西寧)、臨蕃城(湟中多巴)至綏戎城(湟源縣南),沿羌水(湟水南源藥水河)經石堡城(湟源石城山)、赤嶺(日月山)、尉遲川(倒淌河)至莫離驛(共和東巴),經大非川(共和切吉草原)、那錄驛(興海大河壩)、暖泉(溫泉)、烈謨海(喀拉海)、過海(瑪多黃河沿),越紫山(巴顏喀拉山)、渡犛牛河(通天河)、經玉樹地區、過當拉山(唐古拉山查吾拉山口)到藏北那曲(閣川驛),繼續沿今青藏公路經羊八井(農歌驛)到邏些(拉薩)。

*西藏行程*

一般的來講,粗略的看一看拉薩大約需要2-3天的時間,而如果可能我們建議你能夠花一週甚至更長一點的時間流連於拉薩及其周邊的地區。用2-3天的時間你可以到"天湖"納木錯去看看,並享受一下在高原上野營的浪漫;或者你可以多花2-4天的時間到離拉薩不遠的山南或日喀則或進一步瞭解一些西藏的歷史宗教文化。

西藏的旅遊格局,也是從拉薩向外輻射到日喀則、山南、那曲、阿里、林芝和昌都六個地區,同時慢慢的形成了六條最常見的主要旅遊線路:

一、拉薩-日喀則-拉孜-樟木線

這是西藏當地旅行社推薦外國遊客最傳統的黃金線。在這條旅遊線上,你會看到:

1、西藏的第二大城市日喀則和這個城市裡扎什倫布寺輝煌耀目的金頂與班禪新宮

2、雅魯藏布江與年楚河交匯的河谷風光

3、看到古樸莊重的薩迦寺中的精美壁畫、唐卡和密如蜂房的藏書閣

4、看到世界屋脊上珠穆朗瑪峰和希夏邦馬峰等連綿不斷的雪山。

從拉薩開始,至樟木出境,需要約8-12天的時間。

二、拉薩--日喀則--拉孜--措勤--改則--革吉--獅泉河(噶爾)--普蘭線

線路雖然艱苦而漫長,但卻充滿魅力。

它要經過被稱為"世界屋脊的屋脊"的阿里高原,你將會看到:

1、桑木巴提山圓錐形的金黃色山峰

2、扎日南木錯遼闊清碧的湖面

3、達瓦錯豐美的水草

4、巴林岡日群峰上的皚皚白雪

5、札達一帶神秘的古格遺址和荒漠而奇特的土林地貌

6、普蘭境內被多種教派譽為聖地的神山崗仁波欽和聖湖瑪旁雍錯

這條通往阿里地區的線路現在是西藏最熱門的旅遊路線,雖然一路上條件比較艱苦。從拉薩出發到阿里,共有3條路線,你可以走不同的線路往返於拉薩阿里之間,也可以從阿里取道新藏線離開西藏。

時間至少應該在3周以上(拉薩-阿里環線)。

三、拉薩--江孜--日喀則--拉薩線

走在這條線,你將看到:

1、雅魯藏布江上的曲水大橋

2、岡巴拉山口,面對碧波映天的羊卓雍湖

3、抵達古城江孜時,可以觀瞻抗英遺址——宗山炮臺和白居寺內被譽為西藏獨一無二的"萬佛塔"

4、從江孜向北,在日喀則遊覽古老的夏魯寺後,再經仁布、尼木縣返回拉薩

這條路線以展現西藏絢麗的歷史和宗教文化為主,兼顧到了自然風光,而且時間比較短,不算在拉薩市內的遊覽,全程時間在2-4天。

四、拉薩--山南(澤當)線

山南,是藏民族的發祥地,曾擁有古老的雅礱河谷文明,你將看到:

1、西藏的第一座寺廟--桑耶寺

2、第一座佛堂--昌珠寺

3、第一塊農田--索當

4、第一座宮殿--雍布拉康

4、加上扎塘寺

5、藏王墓

6、拉姆納錯聖湖和哲古草原

山南的文化風景,處處向遊人訴說著藏民族的興起和滄桑。

這條線路基本就是為了瞭解藏族的歷史,拉薩到澤當只有200公里的路途,算上當地的遊覽,2-3天就夠了。而且,這條線路還可以和拉薩--江孜--日喀則--拉薩的旅遊環線結合起來走。

五、拉薩-那曲-格爾木線

是一條沿青藏公路、以草原雪域風光為主的線路,你將看到:

1、藏於深山之內的楚布寺

2、著名的地熱區羊八井,

3、納木錯

4、念青唐古拉山

5、那曲,這是藏北的重鎮,每年八月的羌塘賽馬節遠近聞名

拉薩到格爾木有直達班車,全程約1200公里。推薦把它作為下西藏的線路。

六、拉薩-林芝-山南(澤當)-拉薩線

在這條環線上的林芝被稱為"西藏的江南",你將看到:

1、墨脫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巴松湖民族度假村

3、被稱為世界第一大峽谷的雅魯藏布大峽谷

4、直插藍天的南迦巴瓦峰

這條線路全程約2000公里,一般的來講,需要4-7天。


目前,西藏最經典的旅遊線路按時間長短分為短線(3―5日)和長線(5-15日)兩種。  

短線經典旅遊線路有“文物古蹟遊”、“民俗風情遊”和“後藏探密遊”三部分組成。

一、拉薩——山南的文物古蹟遊

你將看到:

拉薩市區內的布達拉宮、八廓街、羅布林卡、大昭寺、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楚布寺、羊卓雍湖、雍布拉康、桑耶寺、藏王墓、昌珠寺。

二、拉薩——那曲的民俗風情遊

遊客可以把旅遊時間安排在每年的八、九月份為宜,期間,遊客可以參加雪頓節、羌塘恰青賽馬節等傳統節日,沿途主要景點除拉薩境內的上訴外,還有納木錯、羊八井地熱、當雄草原、那曲鎮。

三、拉薩——日喀則的後藏探密遊

你將看到:札什倫布寺、薩迦寺、絨布寺、珠穆朗瑪峰、白居寺、江孜宗山抗英遺址。

長線經典旅遊線路也有三部分組成,分別是“黃金觀光線路”、“聖地朝聖線路”和“東線環遊線路”。

一、拉薩——江孜——日喀則——薩迦——定日——聶拉木——樟木口岸為“黃金觀光線路”

你將看到:布達拉宮、八廓街、羅布林卡、大昭寺、哲蚌寺、色拉寺、江孜宗山、札什倫布寺、薩迦寺、珠穆朗瑪峰、白居寺、樟木口岸。

二、拉薩——日喀則——阿里為“聖地朝聖線路”

你將看到:布達拉宮、八廓街、羅布林卡、大昭寺、哲蚌寺、色拉寺、札什倫布寺、薩迦寺、絨布寺、珠穆朗瑪峰、白居寺、江孜宗山、岡仁布欽峰、瑪旁雍措、扎達土林、託林寺、古格王朝遺址。

三、拉薩——林芝——山南為“東線環遊線路”

你將看到:布達拉宮、八廓街、羅布林卡、大昭寺、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巴松措、南迦巴瓦峰、魯朗林海、喇嘛林寺、通麥溫泉、雍布拉康、羊卓雍湖、敏珠林寺、桑耶寺、藏王墓、昌珠寺。


拉薩地區主要旅遊景點有:載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布達拉宮和大昭寺,傳統轉經道和商業街——八廓街(也叫八角街),藏傳佛教格魯派著名的色拉、哲蚌、甘丹三大寺,羊八景地熱等。

山南地區的主要旅遊景點有:西藏曆史上第一座宮殿——雍布拉康,西藏曆史上的第一塊田地、桑耶寺、昌珠寺、藏王墓、羊卓雍湖等。日喀則地區的主要旅遊景點有:札什倫布寺、夏魯寺、白居寺、薩迦寺,江孜宗山炮臺、珠穆朗瑪峰、希夏邦瑪峰、樟木口岸等。

被稱為“世界屋脊”的屋脊的阿里地區,其主要的旅遊景點有:“神山”——崗仁布欽、“聖湖”——瑪旁雍湖、古格王朝遺址、扎達土林奇觀、鳥島——班公湖,託林寺、日土巖畫等。有西藏江南之稱的林芝地區主要旅遊景點有:世界第一大峽谷雅魯藏布大峽谷(目前未正式開放),南迦巴瓦峰、巴松湖、喇嘛林寺、南伊珞巴村等。昌都地區主要旅遊景點有:卡若遺址、強巴林寺。那曲地區主要景點有:藏北草原。


西藏民間傳統節日

驅鬼節 12月29日(公曆3月1日) 藏曆臘月29日舉行,寺廟跳神除崇,傍晚家家戶戶團聚吃“古吐”(麵糰),然後點火把,狂呼驅邪﹐城鎮村莊繁忙一片,蔚為壯觀。

藏曆新年 1月1日(公曆2月13日) 藏曆新年元旦,在吉祈禱洞中打開大門,背新年頭輪水,祭神,拜佛,家家戶戶捧吉祥彩鬥出門,互祝新年吉祥歡樂.初三在屋頂和附近山頭水畔,插旗掛幡歡慶新春。

傳昭法會 1月8日(公曆2月20-28日) 宗喀巴大師1409年創立的最大的宗教節日.屆時成千上萬僧人集中在拉薩大昭寺,誦經祈禱,並舉行哲學,倫理學辨經,朝聖,向信徒發放佈施等活動。

酥油花燈節 1月15日(公曆2月27日) 藏曆正月十五夜,拉薩八角街四周高塑酥油彩塑, 用千萬盞巨大的酥油燈照耀,五光十色瑰麗輝煌。僧俗民眾逛觀燈,歌舞狂歡,徹夜不止。

江孜賽馬節 4月18日(公曆6月) 源於公元15世紀,先在白居寺誦經祈禱,跳神曬佛,然後進行宗山之跑馬射箭,比賽各種民間歌舞競。技,近年來還有物資交易活動。

雪頓節 7月1日(8月8—15日)意為酸奶節,為拉薩僧俗人眾喝酸奶看藏戲的節日,先在哲蚌寺哂佛,演戲,然後移到羅布林卡由全藏12個藏戲表演藏戲,因此又稱藏戲節。


獨特的風俗禁忌

(關注微信:騎行西藏,獲取更詳盡攻略)

接待客人時,無論是行坐還是言談,總是讓客人或長者為先,並使用敬語,如在名字後面加個“啦”字,以示尊敬和親切,忌諱直傾其苦。迎送客人,躬腰曲膝,面帶笑容。室內就坐,要盤腿端坐,不能雙腿伸直,腳底朝人,不能東張西望。接受禮品,要雙手去接。贈送禮品,要躬腰雙手高舉過頭。敬茶、酒、煙時,要雙手奉上,手指不能放近碗口。

藏族人絕對禁吃驢、馬肉,最忌吃狗肉,凡盛過這些肉類的器具便不再使用。他們認為吃這些動物的肉不潔淨,有罪孽,死後不能昇天。有些地區也不能吃魚。人對馬的偏愛之情,帶有原始宗教的圖騰崇拜色彩。他們認為馬是路神的象徵,不吃它的肉,不擠它的奶,不用它的皮,由它自然繁殖和死亡。

敬酒時,客人須先用無名指蘸一點酒彈向空中,連續三次,以示天、地和祖先。接著輕輕呷一回,主人會及時給添滿,再喝一口再添滿,連喝三口,至第四次添滿時,必需一飲而盡。這是約定俗成的規矩,不然認為客人不懂禮貌,瞧不起他。

吃飯時要食不滿口,咬不出聲,喝不出響。喝酥油茶時,主人倒茶,客人要待主人雙手捧到面前時,才能接過來喝。不熟悉的男女忌在一個碗內揉糌粑。碗杯等器具禁止扣著放置,因為只有過世者的碗杯才扣著放置。

藏曆年初一,忌諱掃地,不能吃帶餡的食品,不準哭泣、罵人、吵架,不準說“空”、“沒有”、“病”、“痛”、“死”、“殺”、“窮”、“不要”、“倒黴”等不吉利的話,認為這樣會預兆全年不吉祥。過年期間不得向別人借東西,怕招致全年不富裕。

藏族最大的禁忌是殺生。牧區冬宰時牧人心疼那些牲畜,不忍心下手,所以西部牧區屠宰是用大針從背部刺入內臟,儘量讓被宰的羊減少痛苦;中部牧區則用繩子纏綁羊嘴,讓它窒息而死。牧人認為動刀宰殺是不可取的殘酷行為,反對捕殺野生動物。

禁忌在別人背後吐唾沫、拍巴掌。婦人不能在人面前抖裙子,認為那樣做會給對方帶來不幸。行路遇到寺院、瑪尼堆、佛塔等宗教設施,必須從左往右繞行,認為走反了方向會有罪過。翻越高山頂時,不能發聲,否則會招致風雪、冰雹。

不能把骨頭扔到火中,認為這樣做會招來鬼怪。忌在家中吹口哨,因為只有送鬼時才吹口哨。家有病人,禁人來訪。晚上忌諱往外倒垃圾。天黑後,白色的東西不能拿出家外,避免財氣外流。親屬去世後,49天內忌辦喜事、唱歌跳舞,以便讓亡靈安靜地升上天堂。

不得跨越法器、火盆;經筒、經輪不得逆轉;忌諱別人用手觸摸頭頂。


藏族的禮儀是多種多樣的,禮俗與佛教也有密切聯繫,主要有以下幾種禮儀:

獻哈達:獻哈達是藏族最普遍的一種禮節。婚喪節慶、拜會尊長、覲見佛像、音訊往來、送別遠行等等,都有獻哈達的習慣。哈達是一種生絲織品,紡得稀鬆如網;也有優良的、用絲綢做料的哈達。哈達長短不一,長者一二丈,短者三五尺。獻哈達是對人表示純潔、誠心、忠誠的意思。自古以來,藏族認為白色象徵純潔、吉利,所以哈達一般是白色的。當然也有五彩哈達,顏色為藍、白、黃、綠、紅。藍色表示藍天,白色是白雲,綠色是江河水,紅色是空間護法神,黃色象徵大地。五彩哈達是獻給菩薩和近親時做彩箭用的,是最隆重的禮物。佛教教義解釋五彩哈達是菩薩的服裝,所以五彩哈達只在特定的時候用。

哈達是在元朝時傳入西藏的,薩迦法王八思巴會見元世祖忽必烈回西藏時,帶了第一條哈達回來。當時的哈達,兩邊是萬里長城的圖案,上面還有“吉祥如意”字樣,故可以說哈達是從內地傳入西藏的。後來,人們對哈達又附會上宗教解釋,說它是仙女的飄帶。

磕頭:磕頭也是西藏常見的禮節,一般是朝覲佛像、佛塔和活佛時磕頭,也有對長都磕頭的。磕頭可分磕長頭、磕短頭和磕響頭三種。

在大昭寺、布達拉宮及其他有宗教活動的寺廟中,常常可以見到磕長頭的人群。磕時兩手合掌高舉過頭,自頂、到額、至胸,拱揖三次,再匍伏在地,雙手直伸,平放在地上,劃地為號,然後,再起立如前所做。過去,有些虔誠的佛教徒,從四川、青海各地磕長頭到拉薩朝佛,行程數千裡,三步一拜,一磕幾年,有許多死在路途之中,也覺得盡誠盡意、毫無怨言。大昭寺前的粗石板,也被磕長頭的人磨光了。

在寺廟裡,也有一種磕響頭的磕頭方法。不論男女老少,先合掌連拱三揖,然後拱腰到佛像腳下,用頭輕輕一頂,表示誠心懺悔之意。

鞠躬:過去遇見長官、頭人和受尊敬的人,要脫帽、彎腰四十五度,帽由拿在手上低放近地。對於一般人或平輩,鞠躬只表示禮貌,帽子放在胸前,頭略低。

也有合掌與鞠躬並用的,對尊敬者合掌得過頭,彎腰點頭;回禮動作也相同。

敬酒茶:逢年過節,到藏族家裡做客,主人便應敬酒。請喝青稞酒,是農區的一項習俗。青稞酒是不經蒸餾、近似黃酒的水酒,度數十五度至二十度,西藏幾乎男女老少都能喝青稞酒。敬獻客人時,客人必先喝三口再一滿杯喝乾,這是約定俗成的規矩,不然主人就不高興,或認為客人不懂禮貌,或認為客人瞧不起他。喝茶則是日常的禮節,客人進屋坐定,主女或子女必來倒酥油茶,但客人不必自行端喝,得等主人捧到你面前才接過去喝,這樣,才算是懂得禮遇。

以上是藏族禮儀中最常見、最普遍的情況,其他還有稱呼上的禮節。尊稱別人時,一般在他的名字後面加一“啦”字。藏語還有敬語和非敬語之分。用敬語,對尊者或客人說話,表示尊敬對方。其次,在吃飯方面,還有食不滿口、咬不出聲、喝不作響、揀食不越盤的規矩。行路時,不搶在他人前面,相遇必先禮讓。坐時不能搶主賓席,不能東倒西歪,不能隨便伸腿等等,這是一般長輩教育子女的一些必須注意的禮儀。

藏族飲食禮儀與禁忌

松贊干布制定的《十六淨法》中,把孝敬父母、恭敬有德、尊長敬老、誠愛親友、正直無欺等作為重要內容,對藏族的倫理禮儀習俗的形成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藏族的飲食禮儀深刻地反映著藏族的倫理精神。

平時,家人和鄰里和睦相處,尊老愛幼,誠信待人。家中釀了好酒,頭道酒“羌批”(酒新chang--phud)敬獻神靈後,首先由老人品嚐。

每年收割新糧食,嘗新也是老人們的“專利”。日常家庭就餐,由主婦掌勺分發食物時,首先是為長者盛,然後全家圍聚火塘旁進餐,其樂融融。

藏族人十分好客,待客熱情周道,若有賓朋登門,定會傾其所有,拿出好酒好茶好菜盛情款待。

藏族飲茶和飲酒禮俗很多。平時在家喝茶各自用自己的茶碗,不能隨便用他人的碗。喝茶時,碗中的茶不能隨便喝乾,而是喝一半或一大半,斟滿後再喝,最後結束喝茶時也不能全部喝乾,而要留下少許,表示茶永遠喝不完,財富充足,寓意頗深。

若客人到來,女主人會取出珍藏的擦拭得光亮照人的瓷碗擺放於客人面前,端起茶壺輕輕搖晃數次(壺底須低於桌面),斟滿酥油茶後雙手端碗躬身獻給客人。客人接茶後不能急匆匆張口就飲,而是緩緩吹開浮油,飲啜數次後碗內留下約一半,將茶碗放於桌上,女主人會續滿,客人不能立刻端起就飲,而是在主人一次次敦請下邊同主人拉話邊慢慢啜飲。

客人每次飲茶後主人會很快添滿,使茶碗保持盈滿狀態。客人至,一般需飲茶3碗,只喝1碗就不吉利,藏諺道:“一碗成仇!”喝茶時不能必出“唏、唏”的聲音,更不能將碗裡的茶部喝光,否則會被視為沒有教養。

藏族飲酒的禮儀和習俗極為豐富。每釀新酒,必先以“酒新”敬神,然後依循“長幼有序”的古訓首先向家中的長才敬酒,其後家人才能暢飲。在節日婚慶或眾多人聚會場合,飲酒一般是先向德高望重的長者敬獻,然後按順時外方向依次敬酒。敬酒者一般應用雙手捧酒杯舉過頭頂,敬獻給受酒者,特別對長者更是如此。

而受酒者先雙手接過酒杯,然後用左手托住,再用右手的無名指輕輕地蘸上杯中的酒,向空中彈一下,如此反覆三次,有的人口中還要輕聲念出“扎西德勒平松措……”等吉樣的祝詞,然後再飲。彈酒三次是對天、地、神的敬奉和對佛法僧三寶的祈祝。

飲酒時不能一飲而盡,而要遵循“松珍夏達”(gsum--sgron--zhobs--dag)的“三口一杯”制。在彈酒敬神後,受酒者應先飲一口,敬酒者續滿酒杯,受酒者第三次飲一口斟滿後將杯中酒一飲而盡。滴酒不剩者,才是最有誠意的。

聚會飲酒時酒器是大家共用的,能在一起飲酒者,其關第可視為一家人,親同手足,因此飲酒時不能分用酒具,否則被視為外或瞧不起。在過去,屠夫、鐵匠、天葬師等所謂從事“下層職業”者一般不與大家共用酒杯,他們總是自帶碗杯,各自單獨飲用。

有酒就有歌,聚會飲酒時,歌是必不可少的。

向他人敬酒時,敬酒人一般要唱酒歌。若不唱,受酒者可以拒絕飲用。敬酒人獻上酒,受酒者接過酒杯,即可要求敬酒人唱酒歌。有時敬酒者斟滿杯中酒,走到賓客前即開始唱酒歌,唱到一半時,再將酒杯敬上,唱完酒歌再履行彈酒儀式及飲酒。

在許多地區還流行罰酒制度,一般分“角羌”(mgyogs--chang)、“過羌”(vgor--chang),“替羌”(thigs--chang)等形式。

所謂“角羌”意為快酒,即在敬酒者尚未唱完酒歌之前,飲酒人提前將杯中酒過快飲幹。唱酒歌時,杯中沒酒認為是不禮貌的,故而需罰酒一壞。

所謂“過羌”意為慢酒,即在敬酒人已唱完歌之後,飲酒人還未飲完杯中之酒,被視為反應遲鈍,也要罰酒。“替羌”意為滴酒,即在敬酒者唱完酒歌時,飲酒人也正好將杯中酒飲掉,但在杯底還剩有少許酒,哪怕是幾滴,也要罰酒。

人們認為杯中剩酒,是對敬酒者的不尊重或是無誠意,對這樣的人要給予懲罰。不會飲酒的人,可以說理由,一般不會強迫飲酒,而藏族社會上很少有不會飲酒之人。如果敬酒者唱過灑歌后,有人偷偷地將酒倒掉,將被視為極端無禮的行為,會招致來歷的處罰。

以上罰酒是對飲酒者而言的。若敬酒人唱酒歌時將歌詞唱錯或是忘記歌詞等,也要罰酒一杯。有時,敬酒者唱的酒歌極其出色,飲酒人可以接過酒杯,反過來向敬酒者獻酒,這杯酒則稱為“勒羌”(legs--chang),意為好酒,表示對敬酒者歌唱的讚賞,在座者會一致要求唱歌者飲下這杯好酒。

飲酒接近尾聲時,若將酒器中的酒倒在酒杯中,正好滿了,則為大吉大利的徵兆。酒器中往往還能空出幾滴酒,則將其倒入手中,抹到自己的頭頂上,認為會給自己帶來福分與吉祥。

飲酒給歡聚的人們帶來無窮的樂趣。人們會想方設法制造各種機會使對方陷入圈套,讓他多喝酒,或是多唱酒歌。

藏族酒歌曲調悠揚,優美動聽,內容多為祝福,讚美之辭。敬酒人有時邊唱邊舞,聲情並茂,也有即舉演唱的,詼諧幽默。

要麼就請喝酒,

要麼就請唱歌。

飲酒唱歌之間,

任你挑選一個,

請聽吧,文成公主,

請喝吧,倫波噶瓦。

要麼飲酒,要麼唱歌,二者必居其一。

酒歌還請出了最受藏族人敬愛的文成公主和名臣噶爾·東贊域松來勸酒,不善飲酒者也定會舉杯豪飲。

我們在此相聚,

祈願永不分離。

祝福聚會的人們,

永遠無災無疾。

這是一首流傳很廣的酒歌,在西藏各地都能聽到。酒歌歌詞簡樸卻飽含深情,表現了人們對歡聚的祈盼與珍視,並表達了人們對無病無災美好生活的嚮往與深深祝福。

藏族的飲食禁忌中反遇在忌食某些類別的食物和對鍋灶火塘的禁忌上。

在食肉方面,藏族禁忌較多。一般人只吃牛羊肉,而絕不吃馬、驢、騾、狗肉,有的人連雞肉、豬肉和雞蛋也不食用。魚、蝦、蛇、鱔以及海鮮類食品,除部分城鎮居民(大多為青年)少量食用外,廣大農區和特區的群眾一般不食。

兔子肉部分地方可食,但孕婦不得食用,據說違禁食用生下的孩子會成豁嘴。即使是吃牛羊肉,也不能吃當天宰殺的鮮肉,必須要過一天才食。

當天宰殺的肉稱為“寧夏”(意為“日肉”nyin--sha),人們認為牲畜雖已宰殺,但其靈魂尚存,必須過一天後靈魂才會離開軀體。

對鳥類、山雞藏族從不捕食,尤其如“拉恰貢姆”(lha-bya-gong-mo)這樣的雪山雞藏族人視之為神鳥,忌諱捕獵。

在肉食禁忌中,忌食魚肉的情況較為複雜,忌食與否與地域密切相關。在藏東地區,人們幾乎不食魚,也不能觸摸蛇、蛙等動物,認為魚、蛙這些水生動物是龍神的寵物,若傷害或觸摸會染上疾病。

人們一般認為藏族不食魚是受佛教不殺生觀念的影響所致,而藏東地區不食魚卻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古老的傳統。

昌都卡若遺址靠近瀾滄江,至今魚產豐富,卻未在遺址中發現釣鉤、魚標、網墜等漁獵工具,也未發現魚骨。這一現象是耐人尋味的。因此,考古專家們推測,卡若居民們(即藏東藏族的遠古先民們)當時就有以魚作為“禁忌食物”(Taboo Food)的習慣,不食魚的觀念和習俗在佛教傳入後進一步得到強化,以致藏東居民至今普遍不食魚。

然後,雅魯藏布江流域同藏東三江流域的情況卻大為不同。雅魯藏布江最大支流拉薩河流域的曲貢新石器時代遺址發現了民們從事漁獵生產的網墜,還有魚骨。

雅魯藏布江的又一支流尼洋河流域與雅魯藏布江交匯處的居木遺址、雲星遺址、紅光和加拉馬等遺址和採集點均發現了捕魚的網墜,如居木遺址採集到網墜3件。網墜“皆用扁平礫石加工而成。分兩式,一式將扁平礫石側打成兩缺口;另一式將扁平礫石四周打成四個缺口。”

這一現象說明,西藏腹心地區雅魯藏布江流域廣闊範圍內的藏族先民曾從事漁獵生產活動,普遍存在食魚習俗。

藏族食魚、蛙的習俗是因地而異、因時而異的。諸多藏文書籍記載了吐蕃王統史上的一段有趣的史實。

據史載,第29代贊仲寧德如娶塔布之地(塔布系一古地名,今山南桑日以東加查和林芝朗縣一帶)女子秦薩魯傑為王妃,生一肓子名麥龍袞巴扎。王妃初來時容貌妖好,後來日漸憔悴蒼老。贊普問其故王妃說她吃不到家鄉的一種病退食物故而變醜變老。

贊普讓其速雲備辦此食物。王妃乃命心腹婢回故鄉,油炸了許多青蛙帶回王宮,藏於內庫,取而食之,不久又容光煥發,美貌如前。贊普心想這種食物竟有如此之殊勝功效,也想取食,趁王妃不在時入府庫查看,發現這些食物原來是酥油炸青蛙,足足裝了幾袋。

贊普犯了忌諱,患了麻風病。最後贊普和王妃夫妻二人活著進入墳墓,葬於象達地方。有詩云:“仲寧王陵在象達,名為圓形活葬墓。”王和妃入墓前,叮囑王子要供奉好“寧布桑瓦”的神異寶貝,請名醫開啟肓眼以掌國政。王子遵其囑,延請名醫治癒眼疾,睜眼時正看見對面虎山上羱羊在奔走,遂取名“達日寧斯”,(意為“虎山見羱羊”)。

達日寧斯(又譯作“達日年塞”、“達日寧塞”等)便是大名鼎鼎的第30代贊普,即松贊干布的祖父。

從這一記載看,當時藏雪不同地方的風俗差異是大的,塔布一帶居民仍以魚蛙為食,山南瓊結、澤當一帶對魚有了忌諱(至少在吐蕃王室中是如此)。不過,直到近代和現代,西藏雅魯藏布江流域的日喀則、拉薩、山南等地一直有以打魚為生的漁夫和漁村存在,當地居民在一定的季節也食魚。今天,衛藏地區的城鎮居民分人吃魚,而廣大農區和牧區,尤其是藏東地區人們幾乎不吃魚、蝦類食品。

在飲食禁忌中,藏族人對吃大蒜有較多的禁忌。大蒜作為調味品平時人們亦食用,但如果要去轉經拜佛朝拜神聖之地則絕對不可食蒜,忌諱食蒜後的臭氣玷汙和燻髒了聖潔之地。有人說吃蒜的當天不能去佛堂廟宇,有人說需3天后才能去,還有的認為“吃大蒜之後,七天內不宜參拜廟宇、寺院和其它聖潔的地方。因為為了清除大蒜的惡臭是需要時間的。”一些信仰虔誠的群眾幾乎不食蒜。

藏族對火灶有神聖的敬畏之情,認為火塘中有灶神。需小心伺候,絕不能褻瀆得罪灶神,否則會帶來災難。嚴禁跨越火灶,忌諱往火灶裡吐痰、在灶中燒骨頭、皮毛等物。火塘要保持乾淨,不能將不潔的東西放在火灶旁,坐在灶邊時,不得把腳擱到灶上,清掃垃圾不能將垃圾投入火灶內燒,也忌諱直接在火上烤肉。行人外出時,需祈禱灶神以求護佑。

在野外用三塊灶石搭建的火灶,離開時也需清理乾淨,每塊灶石上置放少許茶葉或食物,以示對灶神的祭奉。忌諱在灶石旁大小便、放屁,否則會激怒灶神導致違禁者生殖器上長瘡甚至絕後。

西藏旅遊須知-----此乃一流浪西藏人多次入藏經驗之談!


在高原非城市地帶旅行時的必帶品

1、高能食品,最好是壓縮乾糧或巧克力,次之為餅乾或水果糖。包底總應有個應急食品袋,一公斤以內即可。

2、手電及備用電池,或打火機加一盒包在塑料袋內的火柴。

3、硝酸甘油或其他助心之藥,維生素,創可貼,清涼油。

4、地圖可以多帶不同種類的幾分,如果嫌沉,可將旅行圖裁下或撕下。

5、色彩鮮豔的布或衣服,便於危難時豎在高處引人注目。

6、防身用品。比如瓦斯防身噴霧桶,一把小型白亮的菜刀,剪刀等。

另外:防曬油、墨鏡、備用線襪、針線、雨衣(有時亦可禦寒)。小禮品可帶上,漂亮的圓珠筆、摺疊剪刀、與喇嘛教有關的畫片、明信片、領帶、擦臉油等,總之以輕巧而別緻為佳。

高原陽光過強,其中紫外線質量非凡,殺死大量細菌,別看有的地方蒼蠅挺多,並且常落在食品上,但關係不大,該吃就吃,不必偏吃大蒜,黃連素等。

一般的外傷,比如磕破了皮等,不必用紗布捂住,讓太陽曬曬,在風中吹吹,反而好得快。陽光的消炎作用,不是最快卻最有效。

拉薩的蒼蠅不算太少,讓它飛落,不必盡力去撲打,它很難是傳染病的媒介。

如果你有腳氣,癬類皮膚病,可將腳丫或癬面正對陽光,每日曬上一小時,多半比途藥還易治癒。比如,很少見高原人患皮膚病等。

飯前不洗手關係不大,對著太陽照上手心手背十秒,就等於用肥皂了。

隔夜茶也可以喝,不至於鬧肚子。因為高原的氧化速度很慢,加上陽光也會適時殺死細菌。


拉薩實用小信息

在攤上購物,攔腰一砍算溫柔,砍好了砍到腳脖子也可以。買時別急。玩內地證券,拉薩的證券交易已聯網。

筆記本電腦儘管帶。查障換件都沒問題,拉薩有若干名牌電腦專賣店。

晚間最好別轉八角街內的小巷子,至少會迷路。

人少處、樹林邊,男人揹著身即小解,別驚奇,主要街區的公廁收費很低。

服裝鞋帽,內地有啥名牌,拉薩也有。內地有啥假名牌,拉薩也有。拉薩有內地沒有的尼泊爾裝。

四川及西北小吃最多,比北京還便宜。

別瞎買野犛牛、藏羚角、盤羊角,很可能帶不出各個關卡。

進寺院不經允許別照相。

拉薩河的幾個小洲上,有些不文明的生意,不必理睬,必不可參與。

遇喇嘛化緣、遇叩長頭朝聖者有求,可給可不給就不給。

拉薩的人民醫院裡,不少是漢族援藏大夫,可隨時去看。不過拉薩的藏醫院中的藏醫藏藥,對待特殊病人往往特殊療效。

拉薩的長途車發車點,不僅在川藏公路碑邊的長途站,不少地點都有,應事先打聽。

去購明日後日的機票,或許會沒有,過一兩個小時去,可能又有了。

從拉薩到各大景點旅遊前,多買些眼藥水、傷溼止痛膏。底下的藏族民眾特需要它,它也是輕便而實惠的小禮品。 比較起國內眾多大城市來說,拉薩人最歡迎北京人。

別瞎買工藝品,差不多北京、上海都有賣了,也貴不出五分之一。

買疊西藏風光明信片,發自拉薩,接收者肯定高興。

防止太陽灼傷

海拔三千七百米以上的陽光,其正午的烈度至少兩倍於平原的陽光,比如你在拉薩曬半個小時的皮膚紅度就等於在內地曬兩小時的。

曬疼了曬黑了是次要的,灼傷之後容易引起皮膚的病變。

去高原應備寬簷帽和墨鏡,若旅行地區多雪,則墨鏡得深度要強。

西藏的人多喝油酥茶,吃完肉,吃完餈粑就喝油酥茶。別的不說,西藏人傳統撒謊能夠少有吃青菜和水果的,酥油茶便有去膩順腸之功效。冷了,喝油酥茶,困了累了餓了也喝油酥茶。你若在高原牧區旅行,三天就會習慣上油酥茶。內地人在高原牧區,容易大便乾燥,多喝油酥茶,能管一小半用。頭暈心跳氣喘等,高原反應了,喝油酥茶吧,不管用再吃硝酸甘油、吸氧、不會晚。酒喝多了,以油酥茶解酒。臉上被太陽曬疼了,用一點油酥茶輕輕搓臉。生吃完牛羊肉更要和油酥茶,就好像酥油茶能把胃裡的生肉團給化熟,省得脹肚。

拉薩什麼煙都有賣的,真假也與內地差不多。布達拉宮東側的自由市場有香菸批發市場,成條買較便宜。每條平均比內地貴兩元錢。在西藏各地跑車的司機,一般多抽雲南烤煙型香菸,像北京大車司機愛抽的希爾頓他們卻不習慣。

外菸中“三五”屬烤煙,“登喜路”也算,但後者銷量不大。搭車時敬菸,像“紅河”、“紅梅”、“石林”就足夠檔次了。嚴謹的喇嘛教徒不抽菸。牧區的婦女也甚至少女也往往抽菸,向你遞煙、喝茶敬菸等都屬禮尚往來。

在高原因缺氧嗅覺味覺可能會減弱,抽菸時多半不如在內地香,不必奇怪。若去人煙少的地區旅行,可帶足了煙,以備拋錨、迷路等困頓情形之需。高原氧氣少,以少吸菸多呼吸空氣為佳。入寺區絕對不要吸菸。

旅行用鞋

最好是硬底幫的登山鞋(非登山專用釘鞋),也不是指運動鞋。一是西藏不會太熱,高幫鞋不會焐腳;二是徒步時往往路面布標準,硬鞋底才不容易硌腳或磕踝,過泥濘地時也不容易脫落。

在拉薩或日喀則休閒時,隨便買雙便宜的布鞋即可。女性最好別穿高跟鞋進藏,那樣你就更高了,累而無意義。配登山鞋以棉襪為好,使腳與鞋跟貼切。

老鞋最合腳。

進藏前,應提前些日子登山鞋,使之與腳磨合相諧。到了高原才冷不丁一穿,你的腳就該先高山反應了。若是徒步從派區或扎木進墨脫,據說不能穿登山鞋,作好是穿大兩號的軍用高腰球鞋,以便被泡發了的腳適應。


進藏旅遊小常識

一、旅遊季節

西藏大部分地區海拔較高,晝夜溫差大。冬季和初春氣候幹寒,風沙大,空氣含氧量較夏季明顯降低,且許多地區和路段為冰雪覆蓋。因此,去西藏旅遊的時節以4-10月份較為理想。

7-8月份是西藏的雨季,部分路段會出現泥石流、塌方、泥沼等情況,導致車輛無法通過。其中以沿川藏公路入藏、由拉薩至藏東林芝地區、由拉薩沿南北線去阿里等路線較為嚴重。自駕車或徒步探險者應儘量避開雨季,選擇5、6、9、10月份為宜,如果騎自行車,8月份就可以走青海了,月底剛好到西藏。

二、進藏手續

在西藏如果去邊境縣,就是與外國接壤的縣,都要辦理邊境通行證,如去樟木、阿里、珠峰、墨脫、米林等地。原則上這些證件要在遊客的戶口所在地辦理,但到了拉薩由居住旅館所在地派出所也能辦理,要3-4天,有時還需要照片,所以要隨身攜帶一寸免冠照片4張,如果旅遊時間緊張,到了拉薩後,可以到西藏各旅行社、飯店去辦理邊境證,那裡可為旅遊者提供多種服務,還可到雪域賓館對面的“來藏旅遊散客接待處”辦理,半天即可,但你要隨他們的車去旅遊。

三、到藏食宿

A. 西藏的城市和公路小站都有四川人開的餐館,不用擔心沒有合適口味的飯食吃,拉薩市的小餐廳乾淨衛生,有家常菜“宮爆雞丁”“回鍋肉”“脆皮豆腐”“粉蒸肉”等,餐廳裡還有北京紅星酒廠的二鍋頭。

B. 到了藏族朋友家裡,熱情的主人,總是要將客人的茶碗添滿,你喝完後把碗放到桌上,主人再給添滿,假如你不想再喝,就不要動它;假如喝了一半,不想再喝了,主人把碗添滿,你就擺著,客人準備告辭時,可以連著多喝幾口,但不能喝乾,碗裡要留點漂油花的茶底,這樣才符合藏族的習慣和禮貌。

C. 糌粑實際上就是青棵炒麵,吃糌粑時,碗裡放上一些酥油,沖人茶水,添上炒麵,用手攪拌。吃時用手不斷在碗裡攪捏,揉合成團,用手往嘴裡送。

D. 西藏的旅館一般都是男女混住的,來一個往房間裡登記一個,無論中外男女,這是當地風俗。拉薩的八朗學旅館、吉日旅館和亞旅館都是聞名世界的平民旅館,多人間為25元/床,經濟實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