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每年一箱方便麵 快餐打敗我?方便麵笑了

中國人每年一箱方便麵 快餐打敗我?方便麵笑了

近日,世界方便麵協會公佈了一組數據,其中2016年中國方便麵的銷量為385億包。

385億包意味著什麼?按照13億人計算,平均每人29包,也就是說,在過去的一年,每個中國人都吃了一箱方便麵。

冷冰冰的數據有些過於偏激,也許在過去的一年,你一包也沒吃過,但數據的現實性在於,沒吃不代表你沒聞過方便麵的飄香,某時某刻一定有人手端泡麵從你面前緩緩走過。

近年來,方便麵的銷量呈現逐年下降態勢。2016年與2013年短期峰值相比,方便麵消費量減少了77億包。數量很多麼?按照13億人計算,平均每人少吃了6包。而與2011年相比,每人則是少吃3包,不管怎麼算,你還是一年一箱的量。什麼是真愛,這就是真愛。

中國人每年一箱方便麵 快餐打敗我?方便麵笑了

即食市場空間有限且格局正在變化。隨著地域口味以及差異化競爭需求的加大,雞腿鴨脖鴨掌、麻辣魚乾豆乾、方便粉絲、米飯、米粉等一大批即食性食品,開始不斷擠佔舊有的市場空間。

不過,輿論風口卻把方便麵銷量下滑的緣由,歸罪於外賣小哥飛馳的車輪,認為是互聯網加速了快餐業的興起,O2O打敗了方便麵,且與方便麵無關。

實際情況真是如此麼。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餐飲業O2O市場規模為213億元,而到了2016年,市場規模達到了2000億元。

以2011年和2016年的方便麵銷量差額計算,424億包減去385億包,差39億包,以每包方便麵5元計算,那麼損失的市場規模為195億元。

可在這6年裡,餐飲業O2O市場發生的卻是翻天覆地般的變化,從213億元直線增長到2000億元,差額1787億元。如果說是餐飲O2O打敗了方便麵,那麼1787億元減去195億元,剩下的1592億元跑哪裡去了?這個鍋,O2O背起來真的有些沉重。

中國人每年一箱方便麵 快餐打敗我?方便麵笑了

幾組數據分析,只能說明,現在方便麵市場還是一個存量市場,市場規模受到一定外來因素影響,市場銷量略有下降,但總體還是保持較為平穩的狀態與規模。與此相反,餐飲O2O卻是一個典型的增量市場,因為技術手段和消費習慣的改變,市場規模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擴張和增大。

時代變遷,群雄逐鹿,風起雲湧,方便的還是你的方便麵,方便性和即食性的特徵,決定了短時間內,其他即食產品仍無法撼動其主導地位。

時至今日,作為一種外來品,方便麵已經不僅僅是一種即食產品,它在中國徹底本土化,進而轉變成為一種食材,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之餘,伴隨每個家庭平凡生活的每一天。

方便麵花式吃法眾多,操練起來簡單易學。可以澆著吃,煮著吃,幹嚼著吃,下火鍋裡吃,野外吃,家裡吃,車上吃,路上吃。而且口味繁多,魚板面、牛肉麵、老壇酸菜面。講究營養?那你可以加雞蛋,加火腿,加大蝦。論質地,還有非油炸、拉麵,Q彈大骨面。

關鍵是,一個人吃麵是一種信仰。兩個人吃是一種浪漫。宿醉回來,一碗加蛋熱面,是一種溫暖。

最後分享一個冷笑話:西紅柿和方便麵打架,為什麼總是方便麵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