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80后、90后大学生,来到塞罕坝,为国家科技育林


从2003年起,一批批朝气蓬勃、有专业知识、致力于森林事业发展的80、90后大学生放弃了都市的繁华和优越的生活条件,怀揣梦想先后走进了塞罕坝机械林场。在这里,他们继承前辈“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科学求实、开拓创新、爱岗敬业、使命至上”的“塞罕坝精神”,写下一年四季,从防火防虫到资源管护,从育苗到整地造林,从割灌到抚育,80后大学生群体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火热的青春释放在塞罕坝广袤的大地上。©王海琦

2014年5月28日,大学生们正在塞罕坝广袤的大地上播绿。他们的到来,让自然条件恶劣的塞罕坝充满了朝气。©王海琦

80、90后大学生放弃了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来到了人烟稀少的坝上地区,在老一代林业人的带动下,开始了新的征程。她们用情、用所学专业扎根坝上植绿。©王海琦

每年的4月下旬至6月上旬,塞罕坝的大地上就会呈现热火朝天的播绿场景。©王海琦

2014年5月28日,野外风餐是“家常便饭”。©王海琦

夏季,80、90后大学生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植物多样性调查。丰富的植被,让80后大学生们有了施展才华的空间。©王海琦

2017年7月27日,塞罕坝大唤起林场的大学生冒酷暑深入林间进行取样分析,对土样进行编号。©王海琦

2017年7月19日,进入密林中进行科研工作,有的地方交通不便,只有乘坐拖拉机才能到达目的地。©王海琦

2017年7月26日,第三代育林人塞罕坝大唤起林场副场长尹海龙在深山密林生活和劳作,与青山为友,与绿水为伴,扎根坝上、甘于寂寞、乐于奉献!©王海琦

2014年5月27日,女孩子的脸被晒成了“高原红”,晚上做面膜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王海琦

2014年5月,在这里,硕士毕业的邢台姑娘李晓靖与她的学长相识相爱,松树塔的芬芳一点儿不逊于玫瑰花。©王海琦

2014年5月28日,千层板林场场长于士涛因为忙于工作很少回家,于士涛的儿子见到他时,总会先和他“冷战”一会,待熟悉玩耍后,总会粘着他不让爸爸离开!©王海琦

2017年7月26日,工作间隙,大学生们聚在一起放松一下,畅谈理想与人生。©王海琦

2014年10月3日,大部分人都在享受“十一”假期时,塞罕坝第三代务林人却坚守在工作岗位,测量树木,进行间伐等工作。为了增加森林覆盖率,为京津防风固沙、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他们春夏秋冬扎根在深山密林生活和劳作,辛勤的工作在生产第一线,用火热的青春弘扬塞罕坝精神。©王海琦

2014年12月15日,塞罕坝大唤起林场副场长尹海龙与他的同事们顶风冒积雪进行森林经营调查设计工作,为明年的林业生产提早做准备。©王海琦 “文冠果杯”第24届河北省摄影艺术展览纪录文献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