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普陀區三年完成高汙染鍋爐淘汰改造工作

上海普陀區三年完成高汙染鍋爐淘汰改造工作

紅色的龐然大物一刻不停地運作著,工作人員定時“喂”它吃下秸稈、木材等“食物”……這臺愛吃生物質燃料,不吃煤炭的鍋爐,自“上崗”以來,不僅源源不斷地給舟山佳必可食品有限公司提供蒸煮能量,更“吐”出一片好空氣。

“佳必可”不是個例。目前,全區150餘家企業的175臺10蒸噸/小時及以下鍋爐全部完成淘汰改造。這意味著,我區徹底和高汙染鍋爐說“拜拜”。

造成空氣汙染的“元兇”很多,10蒸噸/時及以下小型高汙染燃料鍋爐因燃料及除塵效率較低,是“罪魁禍首”之一。每淘汰一臺1蒸噸/時燃煤鍋爐,每年就可減少汙染物排放量約5噸。

為加快能源結構調整優化,推進節能減排工作,我區於2014年啟動高汙染燃煤鍋爐淘汰改造工作,計劃用三年時間,淘汰改造全區所有10蒸噸/小時及以下高汙染燃料鍋爐(含窯爐、熔爐、煤氣發生爐和茶爐),用天然氣、生物製劑、清潔燃料等替代,讓“普陀藍”更明淨。

一場歷時三年,沒有硝煙的“消煙戰”就此打響。

展茅工業園區內水產加工企業較多,以往一到生產旺季,廠區內林立的煙囪“吞吐”著菸圈,天空像是被蒙上了一層黑紗。“消煙戰”打響以來,街道共摸排出49臺“作案”鍋爐。

“佳必可”是其中一家。2016年企業完成整改,2臺高汙染燃煤鍋爐“脫胎換骨”成生物製劑鍋爐。公司工程部經理沈建軍說,改造後生產成本提高了,“以前一天用三四噸燃料,現在得用七八噸”,但“聞得到”的變化讓他覺得改造值了。

“燒煤會產生二氧化硫,空氣裡有刺鼻的味道,聞著很不舒服。”沈建軍說,現在他們使用的是生物質新型環保燃料,主要由廢棄木材壓縮而成,雖然燃值比不上煤,但環保效果較好,空氣裡再也沒有刺鼻味。“環保是大勢所趨,我們犧牲一點也是應該的。”

作為負責街道高汙染鍋爐改造的工作人員,展茅街道經貿科辦事員李傑耳聞目睹著高汙染鍋爐改造的一幕幕場景,並對此有著最直觀的感受:黑煙囪林立、黑煙滾滾的場景不復存在。“空氣好了,老百姓的環保投訴電話也少了。”

有關人士從區發改局獲悉,在“消煙戰”中,區發改局對不同的高汙染燃料鍋爐,採用淘汰拆除和改建兩種方式。截至2017年底,我區共淘汰和更新鍋爐共計175臺。其中,直接關停、拆除59臺,佔比達33.71%;清潔化改造113臺,佔比為64.57%,累計淘汰高汙染鍋(窯)爐容量442.81蒸噸。

為鼓勵扶持企業提前淘汰改造高汙染燃料鍋爐,我區還發出鉅額“紅包”,實施“以獎代補”,根據高汙染燃料鍋爐淘汰改造時間給予差別化補助。目前,全區共累計安排獎補資金717.5萬元,其中中央財政234.53萬元,省級財政197萬元,市級財政95.97萬元,縣(市區)財政190萬元。

高汙染燃料鍋爐退出“歷史舞臺”,使得我區環境質量得到大幅改善。據統計,截至今年7月,全區使用燃煤鍋爐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1家,比去年同期減少10家。今年1—7月,原煤消耗同比減少58.8%,是近10年我區規上工業燃煤鍋爐煤炭消耗量下降幅度最大的一年。我區空氣中pm2.5濃度年平均值及二氧化硫濃度年平均值下降比例也均超過20%。

九域鍋爐雲,鍋爐全產業鏈電商平臺。每天發送一手鍋爐採購需求信息,如果您有生產能力或者鍋爐貨源, 可以選擇合適的採購信息與客戶進行電話溝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