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原東關王家莊變化真是大

道路乾淨整潔、停車規範有序、店鋪牌匾整齊劃一、文化牆底蘊深厚,令穿行於此的每一個人心生愉悅。站在王家莊,那裡的居民感慨,現在的美麗王家莊、幸福在龍山更名副其實了。

王家莊衚衕位於龍山街道新興社區王家莊村內,屬於王家莊片區的一部分,道路兩側住戶39戶,門店8戶,按照市委市政府統一安排部署,今年5月份龍山辦事處對轄區內的所有背街小巷進行了集中評比,該條道由於路坑窪不平、環境髒亂差、車輛擺放無序等原因被辦事處授予了黑旗,並進行了通報批評。

林州:原东关王家庄变化真是大

知弱而圖強、知不足而奮進。2個多月來,街居幹部凝心聚力、克難攻堅,目前,這條曾經的黑旗巷已煥發出新的生機,百姓生活發生著前所未有的變化。

小巷“華麗轉身”背後的民生期盼

“昔日王家莊,名字叫得震天響。天晴吃灰土,落雨泡泥湯,亂搭建、亂擺攤,出門心裡堵的慌。如今王家莊,名字叫得震天響。路平心也寬,花開眼前亮。小廣場、文化牆,城市雙創都在忙。”這是近日流傳在新興社區社區的一首“打油詩”,由社區居民自發創作而成,並廣為傳播,成為王家莊片區環境整治後的真實寫照,生動反映了整治前後發生的巨大變化。

林州:原东关王家庄变化真是大

小巷的變化,處處有驚喜。王家莊文化廣場是周邊環境整治的一大亮點,這裡原先是一塊近300平方米的宅基地,由於歷史糾紛等原因,這塊地成了部分居民種菜、晾曬衣物、甚至倒垃圾的場所,嚴重影響社區的整體環境。社區幹部幾十次入戶協調,先是避而不見、罵聲不斷,再到後來的理解支持,街居幹部用“水滴石穿”的韌勁、“老牛爬坡”的恆勁感染著他們、影響著他們,最終,這片荒宅基地穿上了“新衣”。

“一條條背街小巷的改造,看似工程量不大,卻涉及路面改造、地下管線鋪設等許多環節,工序十分繁複。我們苦點、累點、挨幾句罵沒關係,最主要的是老百姓能得到實惠,能感受到咱實實在在為民辦好事的初心。”新興社區居委會主任楊豔萍回顧3個多月來的工作,用累並快樂著來形容自己的心情,畢竟再苦再累也有了回報。

把老街巷建成“有品位”的文化長廊

林州:原东关王家庄变化真是大

民生大文章,細微處落筆。龍山辦事處根據背街小巷特點,聘請專業設計團隊對王家莊片區進行統一規劃設計,在“路平、水通、燈亮、線齊、牆美”的基礎上,將背街小巷文化與中華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夢、愛心媽媽、心願牆、社區最美笑容等相結合,整體提升小巷品質,凸顯社區特色。

在浩鵬花園小區西牆上,畫有杏花和默默耕耘的老牛,這幅畫寓意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在小廣場,“厚德載福”四個大字格外顯眼,告誡我們只有德行深厚才能福報綿綿;在王家莊衚衕南牆,微心願牆引人側目,社區每個人都可以在這裡許願,發動社會賢達人士幫助圓夢,愛心就在這面牆上不斷延伸;社區最美笑容,讓我們發現原來我們笑起來是如此之美……

“細微處”體現城市管理的精準度

林州:原东关王家庄变化真是大

長期以來,背街小巷的市容整治一直是社區管理中的難題,尤其是出店經營、店外牌匾、亂貼亂畫、門前亂堆亂放等違規行為更是成為經久不愈的頑疾。針對這些頑疾,街居幹部採取“先禮後兵”,讓店主和住戶認識到這些違規行為的存在不僅影響了市容市貌,還阻礙了文明城市的創建,繼續存在違規行為就是拖林州人民後腿。

對此,街居堅持精細化整治、長效化管理。投資20餘萬元對王家莊衚衕進行硬化,安裝下水管網;投資6萬元為沿街住戶配備了籬笆,栽種了月季;投資 7萬元對沿街商戶的門頭進行統一規範;投資40萬元對牆體進行美化;聘用2保潔員對該片道路進行清掃,全天保潔,垃圾及清及運;積極開展“最美庭院”、“十星級文明戶”評比,引導廣大居民積極參與環境衛生及庭院整治活動。

林州:原东关王家庄变化真是大

灰瓦白牆雕花窗格,青竹翠綠連成一排,月季爭奇鬥豔,水墨畫裝飾燃氣表箱,市民其樂融融……曾經的黑旗巷,如今變成了一個有內涵、有韻味、有故事的文化長廊。(錦繡龍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