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中的禁忌,“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是什么意思?

在农村里有着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当中存在着诸多的忌讳,尤其在旧时农村生活中更是如此。这些都源于人们对于事物的理解,并且随着时间不断的变化。许多的风俗已经消失,也有许多流传至今,对于现在也有着不小的影响。

听老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作为一种日常生活中的准则,在各地都有流传。大概其的意思是,男的不应该祭拜月神,而女要避讳灶神。对于这种说法非常好奇,查阅过许多资料,原来是因为受到了古代的神话故事影响。

农村生活中的禁忌,“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是什么意思?

在农村里还有许多对于月亮的其他称呼,老母地、月姑、月亮娘娘等等。月亮也被人们认为是太阴星君,通常和女性有关。传说中后裔的妻子嫦娥就是偷吃灵药才升天的,就住在月亮上,从而代表了月亮的形象。男不拜月也于此有关,所以只能由妇女来拜月,也是为了避嫌。

农村生活中的禁忌,“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是什么意思?

对于祭灶更是古代民间的传统习俗,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或者二十四还是专门的“祭灶日”。记得小时候还能看到村里灶台前贴着“灶王爷”的画像,但是祭灶却从来不会让妇女参与。有这样的一种说法,“灶神,着赤衣,状如美女”。说的是灶王爷长的像美女,很迷人不让妇女祭灶也是有避嫌的意思。

农村生活中的禁忌,“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是什么意思?

在古代的时候有着“男女有别”说法,男女之间的关系非常明确,稍有逾越就被人们说成不懂礼数。通过各种的宣传,这种习惯延伸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许多类似的习俗,也因此而保留了下来,如像祭祖,上坟等。诸如此类祭祀事情,仍然有的地方不会让妇女到场。

农村生活中的禁忌,“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是什么意思?

对于“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从何时起源已无法弄清了,但到了宋朝的时候被进一步的强化。这也使得人们生活中多了一项禁忌,尤其对妇女来说更是如此,并且有了明文规定。在南宋《吴郡志》有这样说法“二十四日祭灶,女子不得预”。而到了明代《帝京景物略》中也提到“男子祭,禁不另妇女见之”的说法。

农村生活中的禁忌,“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是什么意思?

对于现在来说,这类的习俗已经大都从人们生活中消失了。随着人们的认知提高,许多风俗习惯都已经改变,越来生活中的的忌讳反而成为了阻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