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服妖」當下有「娘炮」

千年前的古人,就對“服妖”高度警惕

東漢史學家班固在《漢書·五行志》就下了權威定義,“風俗狂慢,變節易度,則為剽輕奇怪

之服,故有服妖”

也就是奇裝異服的意思

聽起來也沒什麼

對比下這幅圖

古人有“服妖”當下有“娘炮”

一群大老爺們,披肩散發,還穿抹胸

再比如 “採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的陶淵明

古人有“服妖”當下有“娘炮”

柳蔭高士圖

確是穿的吊帶。

以現在的眼光去看,是個什麼畫風?

一直以來,國人把娘炮作為貶義詞使用

比如《三國演義》裡,有一次,諸葛亮準備了一份禮物——一件蜀國國產最新

款。女性時裝,送給司馬懿。來諷刺司馬懿閉關不戰。是謂激將法

可見,在古人的眼裡,都認為不是爺們就是最大的羞辱。

同樣是在明朝,一個叫李樂的退休官員,閒來無事進了一趟城,發現滿街的生員秀才其裝束

全是紅絲束髮,嘴唇塗著紅色的脂膏,臉上抹著白粉,還點綴著胭脂,身穿紅紫顏色的衣

服,外披內衣,一身盛妝,宛如麗人寫的一本《見聞雜記》,記載了一首“昨日到城郭,

歸來淚滿襟。遍身女衣者,盡是讀書人!”

相比古人著的“服妖”大都還是有學識的人

現在的所謂偶像既無學識又無教養

豈能擔當少年學習的榜樣

少年強則國強

當“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換成“犯我強漢者,討厭討厭討厭”會很好聽麼?

男子漢應該有 “醉裡挑燈看劍”的雄心 和“力挽北斗, 氣吞日月。 青山座座皆巍峨, 壯心上

下勇求索”的氣魄

而不是做塗脂抹粉穿著吊帶,籬笆牆下采菊花的娘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