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的张鲁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汉中是个什么样的政权?

童呕霸


张鲁这个人大有来头。

据说他是汉初名臣张良的后代,祖父是道教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张陵。张陵是五斗米道的创始人,以张天师之名闻名天下。张陵在川蜀鹄鸣山学习道术,据说他写了一本《老子想尔注》,收受门徒时,门徒要敬献五斗米,故而称为“五斗米道”。张陵死后,他的儿子张衡(非天文学家张衡)成为第二代天师,后来张鲁继承其业,成为第三代天师。

张鲁不仅是个宗教领袖,也成为重要的军阀头目。在刘焉主政益州时,张鲁受其重用,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后来刘焉任命张鲁为督义司马,与别部司马张脩一起发兵夺取汉中。张鲁颇有野心,袭杀张脩,夺其部众,盘踞汉中,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刘焉死后,刘璋继任益州牧,由于张鲁不愿归顺,刘璋大开杀戒,把张鲁娘家亲戚都杀掉。

张鲁建立了一个政教合一的政权,与中国其他各地政权完全不同。不置长吏,各部首领都是宗教大头目,称为治头大祭酒。初学者者叫“鬼卒”,而信教者则称为“祭酒”。这种特殊的政权模式,在中国独树一帜。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平定凉州后,下一个目标,便是盘踞于汉中的张鲁。

汉中之战打响。

鉴于此次战争的重要性,曹操决定亲征。

当曹军抵达阳平关(陕西勉县)时,汉中宗教领袖张鲁惶恐不安,打算举旗投降。张鲁的弟弟张卫不以为然,认为阳平关依山伴水,山势陡峻,万夫莫敌,岂能轻易拱手让出呢?他拒不投降,沿着山岭修筑堡垒,绵延十余里,气势颇雄。

起初曹操以为阳平关可轻而易举地拿下,到关口亲自侦察后,才懊恼地发现根本不是那回事。还能怎么办呢?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山地战不同于平原战,高山峡谷是天然的防御工事。张卫还是有两把刷子,营垒布置无懈可击,曹军仰攻,山势太陡难以攀爬,每前进一步都困难重重。张卫居高临下,箭矢如雨,擂木巨石从山顶砸下,曹军伤亡惨重。一代兵神曹操也要望山而兴叹了,前进不得,后勤运输也跟不上,眼看军中粮食一天天少了,缠斗下去,不是办法。

曹操自我解嘲说:“此妖妄之国耳,何能为有无?吾军少食,不如速还。”在诸割据政权中,只有汉中是以宗教立国,故而曹操称之为“妖妄之国”。曹操打起退堂鼓,令夏侯惇、许褚等将领召回山上的部队,打算开溜了。

战争的魅力就在于有无限可能性,一个偶然事件,居然令曹操反败为胜。这个事情说起来十分蹊跷,山顶的曹军部队奉夜撤退,岂料山路曲折,竟迷了路。这支部队就在山里头转悠着,误打误撞,闯入张卫的一个营垒。这个营垒估计比较隐蔽,守兵没料到大半夜的曹军会杀到这里,根本没有任何防备,在曹军的突袭下,竟然溃不成军,阵地轻而易举地丢失了。

曹军付出惨重伤亡强攻却毫无进展,误打误撞竟无意中撕破敌人坚不可摧的防线。幸运女神对曹操可算是眷顾有加!

随军同行的侍中辛毗、主簿刘晔非常兴奋,马上差人火速通知夏侯惇、许褚说:“我军已占领贼人重要据点,贼兵已经溃逃。”夏侯惇、许褚闻讯,不相信,天底下哪有这么好的事情!该不会是端掉敌人一个小据点,误以为是要塞吧。为了一探究竟,夏侯惇马上出发,结果让他大为惊喜,从此他相信天上真的会掉馅饼了。

战场形势发生变化了,曹操自然不撤退了,果断从突破口发动反攻。失去天险的张卫如何抵挡,防线全线动摇,兵败如山倒,他自己也匆匆逃去。

天险阳平关失守,张鲁泄气了,他放弃汉中,退往巴中。临走之前,府库里大量宝贝没法带走,他把府库封了,留给曹操。曹操入南郑(汉中治地)后,见到府库中的财物完好无损,罗列整齐,就明白张鲁并没有顽抗到底的决心。他甚至还派人前去慰问张鲁,这是感谢他为国家保存许多物资。

在曹军强大军事压力下,与张鲁结盟的蛮族首领朴胡、杜濩、任约等先后归顺中央。

盟友投降后,张鲁已成孤家寡人,孤掌难鸣,权衡利弊后,决定放下武器,向朝廷投降。因为张鲁撤退时把府库财宝完好无损留给曹军,曹操对他有好感,遂授予他镇南将军之衔,封阆中侯,食邑万户。张鲁的五个儿子以及部下阎圃也被封为列封,算是风风光光了。以前投奔张鲁的关中将领程银、侯选以及马超旧将庞德也一同投降,曹操同样优待有加。


君山话史


张鲁在三国中算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人物,说他特殊,是因为既是三国时期道教中唯一一个称霸一方的诸侯,更是众多诸侯中唯一自封天师的诸侯,赤手空拳起家,通过五斗米教来控制和教化民众,割据汉中20多年。

一是发迹之路比较另类张鲁的身世比较特别,他是大名鼎鼎的祖天师张道陵的孙子,“嗣师”张衡的儿子,五斗米道的第三代天师(称系师)。他还有另一更特别的身份,据传是西汉留侯张良的十世孙。张鲁的从政之路也是非常特别。根据刘焉传和《后汉书》记载,张鲁因其母与刘焉的关系,被封为督义司马,掌兵攻打汉中后,脱离刘焉,拥兵自立,张鲁是依靠五米斗教教众的支持,逐步在汉中站稳脚跟。朝廷对张鲁割据的汉中鞭长莫及,不仅没有征讨他,反而封张鲁为镇民中郎将,领汉宁太守,允许他向朝廷进贡,成为称霸一方的诸侯。

二是治国方式非常奇特。张鲁是“三国唯一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军阀”,他在汉中搞政教合一,自称“师君”,以黄老无为之策统治汉中。他不置长吏,以祭酒管理地方政务,所有前去找张鲁求道的人,一开始都称为“鬼卒”,成为中层骨干之后称之为“祭酒”,到了祭酒这个位置就可以领导一些部众,更顶层的就是“治头大祭酒”。他创立义舍,置义米肉于内,免费供行路人量腹取食,并宣称取得过多会得罪鬼神致病,对犯罪的人三次宽恕,如果还未改正才会增加惩罚,如果是小过错,就惩罚修路百步。还要求春夏两季不能屠杀和酗酒。在当时战乱的三国,汉中俨然成了汉末动乱年代中的一个世外桃源。毛主席评价说:汉中有个张鲁,他搞过吃饭不要钱,凡是过路人,在饭铺吃饭吃肉都不要钱。他搞了30年,人们都高兴那个制度,这有种社会主义的作风,我们的社会主义由来已久了。

三是人生结局很是圆满。张鲁在汉中统治了20多年,这期间,虽然北有韩遂、马超,南有刘璋这两个强大的邻居,都经常不时的派兵骚扰,但凭借地利天险,以及辖内民众的团结,也算是稳固。但后来曹操灭了韩遂、马超,刘备灭了刘璋,张鲁的麻烦就来了。这新来的两位实力更强大,哪一个张鲁都惹不起。建安二十年,曹操征讨张鲁,一直攻打到了阳平关。张鲁知道在劫难逃,想投降曹操。

但其弟张卫不听,率数万人马坚守阳平关,为曹操所破。有人劝说张鲁投刘备,张鲁气愤地说: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张鲁于是采取不抵抗政策,弃城逃往巴中地区,将仓库里的金银财宝都留下,用这种方式侧面告诉曹操归降之意。曹操到达南郑后,读懂了张鲁的心意,对张鲁以客礼相待,接受张鲁的归顺,封他为镇南将军,阆中侯,食邑一万户,张鲁的五个儿子也封为列侯,同时和张鲁结为儿女亲家。张鲁投降曹操后,大量徒众跟随他北迁三辅(长安、洛阳、邺城),
使五斗米道的势力发展至北方和中原地区五,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后来元朝追封张鲁为“正一系师太清昭化广德真君”。


以业余视角品读历史,用淡泊心态谈笑古今,掌心读历史欢迎关注点评。


掌心读历史


张鲁在三国时期,特别是管理汉中时期。的确有着值得令人称赞的政绩。由于蜀主刘焉跟张鲁的母亲关系暧昧。致使张鲁恼羞成怒,将汉中独立了出去。张鲁治理汉中时。使用了神学。他自己自称为教主。哦,是五斗米教主。从某一方面来说,张鲁在汉中的治理过程中,跟共产主义还有那么一丁点的相似。比如,他会在道路的交叉口处设立供人们休息的房舍,里面准备有柴米油盐。供过路的行人乞丐免费使用。可以这么说,张鲁治理下的汉中,国富民殷,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也正因为如此。富足的汉中引起了两头饿狼的注意,一个是曹操,另一个则是刘备。面对曹操和刘备的胁迫。张鲁拣选了曹操,他把汉中的仓库府库一股脑上锁。然后把钥匙和自己一并交给了曹操。曹操得了汉中,刘备便不爽了。所以,两家为了汉中的归属。打得头破血流。


风雨中的梅云


在三国时代,是男人的天下,女性们没有尊严与人权。熟读三国时会发现,马超很悲剧,本来有着不俗的战绩,可是遭到了灭族之祸,又在小阴沟中帆船了。最后不得不投奔刘备,可是一腔热情却没有挥洒的平台,郁郁而终,生命结束在47岁那一年。

不要为他感到悲哀,因为马超的结果,都是咎由自取。为什么遭遇灭族之祸?还不是他为了保全自己的势力,不顾及老老小小两百多口人,直接发动了潼关之战。后来的各种遭遇,也是因为他的野心太大。他不值得可怜,真正可怜的是他的家人。尤其是他的庶妻董氏,被丈夫牵连,一生很悲惨。

据说,当时马超到了汉中,在张鲁手下讨生活。本来张鲁想让他做自己的女婿,可是发现此人的人品不行,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在历史记载中,马超在汉中有家室,董氏为他生了儿子。可是后来马超发现张鲁没有什么大作为,就偷偷给刘备写了请降书,并且偷偷带走很多部下。他没有舍下自己的部下,20岁却抛弃了董氏与孩子。这是不负责的男人,没有想过自己的背叛会牵连这对母子吗?

开始的时候,张鲁没有因为马超的背叛而迁怒他的老婆与儿子,反而觉得他们是孤儿寡母,给予了很多照顾。可是,曹操来到了汉中,张鲁投降了。因为曹操与马超有一些陈年的恩怨,对他的家人也不会客气。那年她25岁,曹操硬生生逼张鲁杀掉了她的儿子,想想一直相依为命的儿子被人杀害,作为母亲该有多痛苦?

痛苦的遭遇没有结束,董氏长得不错,自然没有逃过曹操的魔掌。不过曹操没有将董氏囚禁在自己的后宫,反而将其赏给了张鲁的手下,令这位可怜的女子成了玩物。

有人说,她为什么不反抗呢?在男权时代里,弱不禁风的女子如何反抗?别说曹操与马超有旧怨,即使没有,董氏也逃脱不了做玩物的命运。就连孙夫人都是这样,自幼被家人捧在手心里,可以随意的舞刀弄枪。可是依旧摆脱不了为政治牺牲的命运,在花儿一样的年纪里,嫁给了四十多岁的刘备。还有义士臧洪的宠妾,被剁成肉羹,十分残忍。这就是旧时代的落后,女人只是牺牲品!


智在三国


张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建立政教合一政权的人,并且是五斗米道的第三代天师,可以说他弟是继方的军阀,又是一个宗教派别的领袖。在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中,对张鲁有如下的记载:

五斗米道,天师传人

张鲁字公祺,是沛国丰县人。祖父张陵,客居蜀中,在鹄鸣山中学道,编写道书来蛊惑百姓,凡是跟从他学道的人都交五斗米,所以世人又称之为米贼。


张陵死后,他的儿子张衡继续实行他的道法,张衡死后,张鲁又继续实行。因此,张鲁是五斗米道的第三代天师。

张刘交恶,政教合一

益州牧刘焉,任张鲁为督义司马,与别部司马张脩率兵进攻汉中太守苏固。张鲁便袭击张脩将其杀害,夺取他的部众。

刘焉死后,他的儿子刘璋接替他的位置,因为张鲁不顺从,便把张鲁的母亲及全家宗室全部杀掉。张鲁便割据汉中,用鬼道教化民众,自己号称师君。

御民有术,汉中大治

那起来学道的人刚来的全都称作鬼族,接受道教并坚信不疑的成祭酒。祭酒各自领其部众,部众多的称为治头大祭酒。对入道者全都教导他们诚信不欺诈,如果有病要先忏悔自己的过错,这些做法大多与黄巾军相似。

各个祭酒全都在自己的教区内新建义社,义舍如同今天的驿站旅馆,又准备义米义肉悬挂在义舍中,过路人根据自己的饭量大小吃饱为止,如果拿到过多,鬼道就会让他生病。入道者如果犯了法,先原谅他三次,再犯就要刑法惩治。教区内不设置县令县长,都由祭酒来治理,汉族和少数民族百姓都认为很方便,乐于接受。



张鲁雄踞汉中将近三十年,汉朝末年没有能力对他进行征伐,便派使者到汉中任张鲁为镇民中郎将,兼任汉宁郡太守,而张鲁与朝廷的关系,不过是送一点贡品而已。

不恋虚名,以退为进

汉中百姓有人从地下挖出一枚玉印,下属们想尊张鲁为汉宁王。张鲁的功曹巴西人阎圃劝张鲁说:“汉水流域的民户超过十万,物产丰富,土地肥沃,四面屏障险要坚固。以此上可匡扶天子,可以做齐桓公、晋文公,其次像窦融那样也不失享有富贵。如今你奉皇帝命令任命和设置官员,足以发号施令,不用称王。希望您暂时不称王,不要成为首先遭殃的人。”张鲁听从了他的话。韩遂、马超作乱,关西百姓有数万家从子午谷投奔张鲁。



建安二十年,曹操从散关出武都郡征伐张鲁,到达阳平关。张鲁想献出汉中投降,他的弟弟张卫不肯,率领数万人凭借阳平关拒守。曹操攻破阳平关,张为逃入蜀中。张鲁听说阳平关已经陷落,准备叩头投降。阎圃又说:“如今因为迫不得已而投降,功劳必轻,不如先抵御一下,然后投降,这样功劳比多。”

归属朝廷,联姻曹操

于是张鲁便奔南山进入巴中。左右想把宝货仓库全部烧掉,张鲁说:“我本来想投降朝廷,而意愿还未能实现,如今的逃走,是躲避朝廷锐利的兵锋,并没有恶意。宝货仓库应该归国家所有。”便把仓库封好才离去。曹操进入南郑,对张鲁的行为特别赞许。又因为张鲁本来就有归降善意,派人对他进行慰问劝说。



张鲁边带领全家出来投降,曹操亲自迎接并任他为镇南将军,用客礼对待他,封爵为阆中侯,封邑一万户。又封张鲁的五个儿子以及阎圃等人都为列侯。为儿子彭祖娶张鲁的女儿为妻,张鲁去世加谥号为原侯,他的儿子张富承袭爵位。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一个人的历史


三国动乱时期,主要有三种势力。一是宗教势力,二是山贼势力,三是军阀割据势力。其中军阀割据势力危害最大,宗教势力次之,山贼排在最后。张鲁属于

军阀加宗教势力的典型,简称政教合一势力。

在当时这样的政教合一势力有三股,一是关中三辅地区的骆曜,他招收众徒的手段是缅匿法,即教人隐身术。二是河中地区的张角,创立了太平道

,也称为黄巾军,号称“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三是汉中地区张陵(张鲁他爷)创立的五斗米教。

这里重点说五斗米教,五斗米教创始人是张陵(也称张道陵),即《西游记》里哪吒对假牛魔王撒谎时,说张道陵问他年龄的那个人。张鲁是张道陵的孙,而五斗米教传到张鲁这一辈已经发生了一些改变。

五斗米教教规和张角创立的太平道教规有些一样,五斗米教入教必须交纳五斗米,故称为五斗米教。生病的人在治病时要向张鲁忏悔,说出自己曾经犯过的过错。张鲁依据病人的姓名和经历进行祈祷,做三通,一通天,二通地,三通水。使张鲁的祈祷到达山川,病人的过错埋地、沉水,从而得到神仙原谅,然后病人的病就好了。

相信五斗米教的人很多,当时汉中有从众数万人。而张鲁和他的母亲都是布教之人。

张鲁原来是益州牧刘焉的督义司马,后来刘焉派张鲁和别部司马张修偷袭斩杀了汉中太守苏固,随之占领了汉中地区。张鲁和张修因为兵权问题发生争执,张鲁杀了张修,兼并了张修的部众,后来张鲁在刘焉的授意之下,杀害朝廷使者,在汉中称霸,成为半独立政权

刘焉具有益州和汉中后开始有称帝的打算,舟车出行皆仿照皇帝样式。后来刘焉居住的绵竹城遭到雷击,一场大火烧毁了半个绵竹城,无奈刘焉将益州治所从绵竹迁到了成都。这场大火之后,刘焉背后生疽,病重而死。

刘焉死后,张鲁开始慢慢的减少和益州的联系,逐渐摆脱了继任者刘璋(刘焉二儿子)的控制。刘璋一怒之下杀了张鲁之母,派庞羲攻打张鲁,张鲁多次击败庞羲,彻底扯出反旗,以汉中王的姿态独立于天下。

张鲁独立后,开始广泛的传教,使得汉中地区及其附近的羌、氐等少数民族都纷纷归附,部众达到数万人。

后来,曹操平定关中,计划进攻张鲁。曹操带兵十万,声势浩大,张鲁畏惧,想要投降,被弟弟张卫劝阻。张卫认为汉中地势险要,足可以防守住曹操。

其实张卫的话很对,曹操的十万兵力根本拿不下汉中。当时张鲁已经准备逃走,张卫据险守于阳平关。曹操多次派兵进攻阳平关,皆被张卫所败。而从关中往汉中运粮极其困难,时间一长,曹操心生退意,于是撤军。这时奇迹发生了!

魏军将领高祚率军撤退,在夜里迷路误入张卫防守的山上,而此时山上不知道从哪里跑出来许多麋鹿,这些麋鹿冲破了张卫设置的营寨。而魏军也稀里糊涂的跟着进入了张卫的营寨。于是一阵乱战爆发了,张卫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情况,还以为发生魏军主力趁夜袭营,自己又没有准备,于是慌乱中投降了曹操,曹操随之占领了汉中,你说这叫什么事?运气好了,挡都挡不住!

夜有野麋数千突坏卫营,军大惊。夜,高祚等误与卫众遇,祚等多鸣鼓角会众。卫惧,以为大军见掩,遂降。

张鲁听到阳平关失守,于是逃往巴中的山中。临走之时将金银财宝都封库放好,等待曹操接受。曹操来到后看到张鲁财物无所取,认为张鲁有归降之意,于是派人和张鲁联系,张鲁随即投降了曹操。

张鲁投降后被曹操封为镇南将军,善终。据《真诰·卷四·运象篇》记载,四十四年之后,张鲁死而复生,大笑而亡。也许张鲁和他的爷爷张道陵一样,都成仙了。而这样的三国人物还有关羽,死后也封神。因此不必大惊小怪!

最后正面回答问题,三国时期的张鲁是五斗米教的教主,他盘踞于汉中创立了政教合一的汉中政权,是三国时期三个政教合一政权最晚倒台的一个。张鲁本可以在汉中继续坚守,但是由于一场意外,阳平关失守,于是本有投降之念的张鲁投降了曹操,后在洛阳善终。张鲁死后,其人其名传于后世,有成仙之疑!


每日趣评


从当时区域讲,张鲁是整个中华地区政教合一的第一人,而且也是当时以至后来的唯一一人。

从执政理念讲,以教治国,小康社会、世界大同、分级管理的思想显而易见。

从理念来源讲,他是中华本土产生的,根植于中华、实践于中华的理念。一一张鲁偏居汉中,估计没有受外来思想影响。

对宗教影响讲,影响了道教的发展,第一次有了大规模的社会实践,并且获得了阶段性成功。张鲁离开汉中后,后来者沿用他的思想,传说影响汉中60多年。并且道教以他为天师(好像是第六代)

对当地影响讲,产生了佛道融合之势,影响当地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

一是汉中前庙后道的建筑特多。这在其他地区基本上没有。

二是百姓佛、道同拜,普通人基本分不清庙或道观、和尚或道士的区别,以及分别供奉谁。

三是崇从自然、小富即安。开疆拓土、奋力打拼的思想基本不会长久,去外地打工、工作的人也不是很多。

四是百姓纯朴善良,相互帮助,一般没有害人甚至没有防人之心。这一点随处可见。

五是自然生态保护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环境优美。

个人看法,仅作交流,不一定正确。


大山江南岸


张鲁是五斗米道创始人张陵的孙子自称是留侯张良的后人。张鲁的母亲"有少容,善鬼道"。也就是说他的母亲是个女巫,喜欢搬神弄鬼招摇撞骗一类的构当。古时候人都比较迷信。她经常往来益州。益州牧刘焉是当时皇帝权父看到汉末天下乱于是通过关糸来到-益州割据自保。张鲁的母亲和刘焉搭上关糸后把儿子张鲁介绍给他。刘焉任张鲁为司马与别部司马张修带兵攻打汉中太守苏固。苏固死后,张鲁又杀死张修夺了他的兵马在汉中自立,然后截断斜谷道杀汉使节断绝汉中和益州的对外联糸。刘焉死后他的儿子刘璋刘季玉代他职务,刘璋能力低下张鲁不愿服从他。刘璋杀了他的母亲和儿子派兵攻打,张鲁打败益州军队正常式自立。张家创"五斗米道”发展会众,张鲁是第三代传人。他在汉口自立后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这是张鲁不同于其他割据军阀的一地方。由于曹操无暇西顾给张鲁镇民中将头衔答理汉中。当时中原和关中大乱,有教万戶来到汉中,凡入教、者须交五斗米故名。入教者称鬼卒由祭洒管理地方,教民要诚信不欺诈。对犯错误的人原谅三次再处罚,犯小错的人修路百步赎罪。创义舍,置米肉供人食用,吃多的得罪鬼神得疾罪。张鲁依靠五斗米道在汉中经营汉中巴地三十多年。建安二十年曹操率十万大军伐汉中。张鲁的弟弟不愿投降率军抵抗失败。张鲁封好府库财物避难巴地。曹操对张鲁做法非常欣赏。这个时侯张鲁成了香饽饽,刘备和曹操都派使节和他联系糸。张鲁权銜利蔽说⺀"宁为曹公做奴,不为刘备做上客。”率众投降曹操。曹操大喜封张鲁镇南将军,阆中候,食邑一万戶,五个儿子皆为列候,并和曹操结成儿女亲家。张鲁率数万信徒到达长安,洛阳和邺城,利用和曹家的优待和良好关糸在社会上下层传教。经魏西晋到东晋,五斗米道在北方和中原地区得到传播。因此张鲁早年是一个披着宗教外衣的军阀,降曹后成了五斗米道的教主师君。





关东侠客


三国传教士张鲁先生

张鲁是张陵之孙,五斗米道系师。在张陵死后,张鲁父张衡继行其道。张衡死,张鲁继为首领。 其母好养生,“有少容”,“兼挟鬼道”,白话一点的说,这位张鲁先生就是五斗米道的所谓的首领,基本靠教义的忽悠,估计有点神乎其神的本事行走于乱世之中。(图为张鲁)

三国时期的政教合一的汉中政权

张鲁袭取巴郡。 于是割据于汉中,以五斗米道教化人民,建立了短暂的政教合一的政权。张鲁在汉中势力范围中,以五斗米教义约束百姓。教民诚信不欺诈,令病人自首其过;对犯法者宽宥三次,如果再犯,然后才加惩处;若为小过,则当修道路百步以赎罪。(整个一中国的真主安拉)在他的管理下,辖区内的百姓臣服于他的统治,也遵守他辖区内的规矩。(整一个和谐了得)而且他在他的汉中小区的内物业管理也不错,各地百姓广有来投。

张鲁创立义米,不计报酬的给于过路的人粮食,这在东汉末年那个人吃人的年代中,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对周边的少数民族也采取了宽松的民族政策,获得了该地区百姓的鼎力支持,笑傲汉中二十年,后来曹孟德在建安十二年亲起十万精兵讨伐张鲁的汉中政权,双方互有胜负,但是张鲁急流勇退,在自己筹码最多的时候诚意归降了曹操,曹操觉得其人人品不错,在曹魏股份有限公司给了张鲁一个阆中侯(高管职位)而且要自己的儿子娶了张鲁的女儿,结为亲家。张鲁死后谥号原侯, 葬于邺城。(中规中矩)值得后人称道。


独霸蓝星的兔子


与曹操和诸葛亮这些历史巨星相比,张鲁只能算一个小人物;与长安,洛阳,荆州这些历史名城相比,汉中也逊色很多。但张鲁及他所建立的汉中政权,在三国时期却别具特色,而且在三国的历史形成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

张鲁的祖父张陵,在西川创立了五斗米教,三传至张鲁。五斗米教以《老子:五千言》为经典,创立道教,入教者,助米五斗,故号五斗米教,。张鲁先依附益州牧刘焉,后在汉中割据独立,自建政权。他将政教合一,建立了一套由低到高的宗教统治秩序,即一,不立官吏,而以大,小祭酒负责管理部众;二,提倡诚信,不许欺诈;三,建立义舍,给过往者提供饭食;四,有犯法者,必恕三次而后施罚。当时天下大乱,独汉中盆地如世外桃源,四方信道者或难民时或慕名而来,使汉中出现了"汉川之民,户出十万,财富土沃,四面险固","政通人和,民夷便乐之"的景象,如此"垂三十年"。

赤壁之战以后,曹操,刘备,孙权三家,都把战略目光投向了西蜀和汉中。刘备占据蜀以后,汉中便成了魏,蜀争夺的焦点。曹操先得,张鲁降曹(得善终)。后刘备又赶走了曹操势力,占据汉中,称汉中王。从此,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欢迎点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