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县大亮村的故事

蓝田县大亮村的故事

大亮村的故事

图文 郗崇民

蓝田县大亮村的故事

我的故乡,就在

美丽的白鹿原上

她的名字叫大亮

这里有我童年的梦

还有我儿时的小伙伴

当年,每到暑天的夜晚

我们就坐在打麦场上乘凉

一边看着天上的星星月亮

一边围在爷爷身旁,听他

老人家把大亮村的许多故事

给我们细细来讲,这个看似

普普通通的村庄,她的历史

却曲折厚重而久长,既有

腥风血雨的民族惨案

更有农村社会剧烈

变革中的辉煌灿烂

蓝田县大亮村的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

白鹿原上的东南方向

一个高高的大土梁上

就零星地散落着几间

茅草小庵,有几户人家

平静地生活在里面,他们

不知是原著族、还是来自

哪一州或哪一县,到后来

一些回民也迁来,杂居其间

这儿的人们起早贪黑、常年

辛勤劳作,默默地耕种农田

世世代代,生息繁衍,大家

和睦相处,年复一年又一年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

就把在大梁上住的人家叫

大梁村,这村名沿革的

历史虽没有正式的文字

记载在案,但是村里的

人们却一直在口口相传

这就是大亮村当年

最早村名的起源

蓝田县大亮村的故事

又不知过了多少年

到了清朝的同治年间

哪是一八六二年

陕甘回民暴动的怒火

燃烧到了白鹿原

在一个风雪交加的

漆黑夜晚,风云突变

大梁村里的嘶杀声

哭喊声连成一片

血流成河,火光冲天

房屋全被烧成灰烬

汉民无论男女老幼

均遭杀害、无一幸免

村里的回民也参与了

暴乱,随后一起流窜

一个温馨祥和的大梁村,

在一夜之间消失不见

这场惨烈的回民暴动

历时十余年,最终发展

成为叛乱,所到之处

鸡犬不留,陕甘宁青的

无数村庄灭绝人烟

蓝田县大亮村的故事

劫难过后的大梁村

变成了废墟一片,没膝的

杂草丛生,孤狸野兔时現

荒凉而凄惨,每到漆黑的

夜晚,更闻处处鬼哭狼嚎

令人不寒而栗、毛骨悚然

好似坟场墓地一般

一些外地的逃荒讨饭者

从四面八方蜂涌而至

这里成了他们的临时家园

遗址上清理完断垣残壁

再把简易的茅庐寒舍搭建

天南地北的人,聚到了大梁

逃难人的姓氏都不一样

这里成了百家姓的大杂院

又好似一个难民收容站

当年毁灭了的回汉杂居村

变成了流浪难民的移民村

但她仍然还叫大梁村

蓝田县大亮村的故事

一九一二年,延续了

四千余年的中国封建帝制

被推翻,清朝灭亡,建立了

中华民国政权,此时的

中国大地,仍是内忧外患

军阀混战、民不聊生

黑暗一片,大梁村的人们

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继续受着痛苦的熬煎

蓝田县大亮村的故事

一九二九年,就是

刻骨铭心的民国十八年

陕西连遭三年大旱

粮食颗粒未收,大梁村人

卖了妻子儿女又卖耕田

周围树皮草根全都吃完

无奈用观音土充饥下咽

这种粘土质矿物,非但

没有任何营养价值可言

吃到肚子里还结成硬块

无法排泄而活活把命断

只见赤地千里、饿殍遍野

许多老人小孩都命丧黄泉

侥幸活下来的人们,纷纷

离乡背井,出外逃荒讨饭

关中老百姓在这场灾难中

饿死数百万,村里人不是

家破人亡,就是妻离子散

大梁村里又几乎断了炊烟

蓝田县大亮村的故事

一九三二年,大旱过后

紧接着爆发了霍乱,由于

疫情来势凶猛,当时又无

最基本的医疗卫生条件

染病之人只能坐以待毙

但见村外的墓地里,旧坟旁

新坟再添,每天的断肠哭声

从天未破晓,一直延续到

深更夜半,声嘶力竭

呼地喊天,悲伤而凄惨地

把远去不归的亲人呼唤

大梁村里灭门绝户者

更是司空见惯

蓝田县大亮村的故事

人说当年白鹿原

十年就有九年旱

饿荒了的大梁人

出外谋生时,把当勺勺客

作为最理想的职业来首选

就因为做厨师能混口饱饭

苦难深重的村民们

朝思暮想、日夜盼

不知什么时候才能

拨开乌云、见睛天

蓝田县大亮村的故事

穷则思变,有星星之火

在原上点燃,饥寒交迫的

人们愤然而起,揭杆造反

大梁村里有一批热血青年

他们扛枪闹革命的传奇经历

人们直到如今还在广为流传

有一年的某一天,南山里的

山坡上,牛儿正在悠闲地

吃着青草,一个放牛娃正在

把牛儿看管,猛然间他惊喜地

发现,丛林中一群队伍

浩浩荡荡的走向前,放牛娃

想着平日里忍气吞声吃不饱饭

愤然扔掉了手上的放牛鞭

就悄悄地跟在队伍的后面

不近也不远,直到晚上部队

宿营时,他才被发现

老红军王胜明就是这样扛枪

上了追杀敌寇的炮火前线

解放以后,这位南征北战的

老英雄,常常被请到我们的

小学校里去,让他再讲当年

亲历的战斗故事,随着他哪

绘声绘色的讲述,又把我们

带回到哪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我们似乎又看到了爬雪山

过草地的万里长征,听到了

腊子口哪激烈战斗的隆隆炮声

在大梁村里,还有张志英等

好几位这样的英雄好汉,他们

都曾为保家卫国,冒着敌人的

槍林弹雨,奋不顾身,浴血奋战

村民们会将他们永久怀念

蓝田县大亮村的故事

一九四九年,新中国

如一轮喷薄而出的红大阳

出現在东方地平线上,随着

古城西安建立了人民的政权

在白鹿原上,土地改革运动

轰轰烈烈地开展,大梁村里

翻身当家做主人的劳苦大众

高高兴兴地分到了牲口和耕田

大家欢天喜地笑开颜,组织起

互助组、从事农业生产,人们

捋起袖子加油干、信心倍添

团结起来力量大、人定胜天

大梁村变成了大量村,一个

延续了千百年的古老村名被

更换,一字之变,地覆天翻

这个崭新的村名,她的诞生

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几乎同年

蓝田县大亮村的故事

一九五一年

饱经沧桑的国家

百废待兴,教育领先

大亮村初级小学动工修建

主持建校工程的人就是当年

风趣幽默、出口成章的

农民协会主任郗德安,精于

书法篆刻的他,亲手书写的

“为国育才”匾额,作为办学

宗旨,在宏伟的校门楼上高悬

村里有史以来的第一所小学挍

並与当年建成、招收了新学员

大亮初小,她是海内外学子

童年美好梦想的摇蓝

和人生旅途的起点

蓝田县大亮村的故事

一九五三年

人们惊喜地发现

白鹿原上升起了第一面

农业合作社的鲜艳红旗

她就高高地飘扬在

大量村的地面,迎风招展

到了村里,你再仔细观看

工作轰轰烈烈,热火朝天

广阔天地里青年们科学种田

育小麦、培玉米栽种棉花

粉条、面粉加工和豆腐作坊

机器轰呜响,生产日夜忙

牛羊成群走,生猪跑满圈

骡马运输队成群结行,往返

西安,出入南山,长年不断

每当运输队出发或返回大量

村民们都争相帮着装卸货物

人欢马叫热闹如同过节一样

县政府树大量村为先进样板

在村里召开現场会推广宣传

四面八方的人慕名前来参观

到处是人潮涌动,川流不息

像农村过庙会一样热闹非凡

创办农业社並升起这面红旗

的人叫郗继贤,他年轻有为

多才多艺、荣幸作为先进的

农民代表,到北京去受到了

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亲切接见

这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轰动了

整个白鹿原,人们街议巷谈

大家都清楚记得,在村里的

历届负责人中,还有李彦福

皮清俊……,通过几代人的

艰苦创业,大亮村才有了今天

他们都曾为村里的建设和发展

带领村民们努力奋斗

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蓝田县大亮村的故事

自六十年代初,直到

改革开放前,自然灾害不断

政治运动又接二连三,加之

“文革”十年,大量村的

好多村民在运动中都受到了

错误批判,更有甚者,还有人

因一时想不通而寻了短见

天灾人祸,致使粮食连年减产

人们的生活非常困难,大家更

关心的仍然是穿衣吃饭,村里

做沙发的人,全国各地跑遍

制做木箱、板柜者随处可见

家家户户门前,不是家俱油漆

就是拉锯解板,全村好似

一个大的木器加工车间

人未进村前,就先听到

做木工活的响声连成一片

有些无技能者,只好

跋山涉水,披星戴月

出苦力倒运屋檩木椽

大家想尽一切办法

都只为了一个心愿

就是度饥荒换回粮钱

当年人们有戏言,户口

虽在白鹿原,粮食关系

泾(阳)高(陵)三(原)

政府又要把这些谋生手段当成

“资本主义尾巴”连根斩断

村民们就常常和有关部门的

工作人员打起了“游击战”

斗智斗勇、巧妙来“周旋”

全国掀起破四旧、立四新运动

大量村名跟着风又改成光明村

而真正幸福生活的光明前景

似乎还很遥远,也不知道

要等到猴年马月才能实现

蓝田县大亮村的故事

一九七八年

改革开放的徐徐春风

吹到了悠久的白鹿原

“文革”时更名的光明村

又改成了现在的大亮村

新的村名寓意着大展宏图

灼光明亮,前途更加辉煌

抚今追昔,村名三易

沧桑巨变,感慨万千

喜看今日大亮村

早已旧貌换新颜,当年

阴暗破旧的土房矮屋茅庵

变成了今天漂亮整洁的

别墅小楼亭院,门前

小車停,鲜花开满园

富裕了的大亮村人

又向更高的精神境界

奋勇登攀

蓝田县大亮村的故事

我的故乡大亮村

继往开来,蓬勃发展

村委会领导班子成员

不负众望、勤政为民

众志成城把实事干,巾帼

更让须眉刮目相看,大亮村

新的宏伟蓝图再次展現,设立

专项教育基金,让有志学子

早日成才、为国家做出贡献

再打脱贫攻坚战,坚定走共同

富裕的康庄大道,永不动摇

整顿村容村貌、铁腕制霾

全民健身,建设最美乡村

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锣鼓震耳欲聋,蓝田扬威名

广场上舞姿灵动,精彩纷呈

“原上秋色”诗歌朗颂会

史无前例,盛况空前,人们

纷纷登台,吟诗高歌尽言欢

“美丽西安 ,书法乡村”到

大亮,挥毫泼墨、行云流水

海内外有识之士,卓有远见

身虽在异乡,情深系故园

出谋划策,争把力量奉献

蓝田县大亮村的故事

蓝田县大亮村的故事

无论走到天涯海角

看到外面的世界风光无限

但在我的内心深处

仍将美丽的故乡怀念

今天的大亮村人信心倍增

正准备迎接新的二零一八年

他们昂首阔步,奋勇向前

迈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我魂牵梦萦的家乡大亮村

她还有许许多多的故事

永远也讲不完

蓝田县大亮村的故事

作者简介:郗崇民,蓝田县白鹿原大亮村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毕业,长期从事建材工业的工程设计和新工艺、技术、装备的开发及研究工作。高级工程师,先后担任国内外多项工程的总设计师,曾任陕西省建材工业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陕西省工程系列高级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委、西安市科技进步奖专家评审委员会专家等。少时喜文,多年事工,闲暇之余,重拾旧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