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田縣大亮村的故事

藍田縣大亮村的故事

大亮村的故事

圖文 郗崇民

藍田縣大亮村的故事

我的故鄉,就在

美麗的白鹿原上

她的名字叫大亮

這裡有我童年的夢

還有我兒時的小夥伴

當年,每到暑天的夜晚

我們就坐在打麥場上乘涼

一邊看著天上的星星月亮

一邊圍在爺爺身旁,聽他

老人家把大亮村的許多故事

給我們細細來講,這個看似

普普通通的村莊,她的歷史

卻曲折厚重而久長,既有

腥風血雨的民族慘案

更有農村社會劇烈

變革中的輝煌燦爛

藍田縣大亮村的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

白鹿原上的東南方向

一個高高的大土樑上

就零星地散落著幾間

茅草小庵,有幾戶人家

平靜地生活在裡面,他們

不知是原著族、還是來自

哪一州或哪一縣,到後來

一些回民也遷來,雜居其間

這兒的人們起早貪黑、常年

辛勤勞作,默默地耕種農田

世世代代,生息繁衍,大家

和睦相處,年復一年又一年

也不知從什麼時候起,人們

就把在大梁上住的人家叫

大梁村,這村名沿革的

歷史雖沒有正式的文字

記載在案,但是村裡的

人們卻一直在口口相傳

這就是大亮村當年

最早村名的起源

藍田縣大亮村的故事

又不知過了多少年

到了清朝的同治年間

哪是一八六二年

陝甘回民暴動的怒火

燃燒到了白鹿原

在一個風雪交加的

漆黑夜晚,風雲突變

大梁村裡的嘶殺聲

哭喊聲連成一片

血流成河,火光沖天

房屋全被燒成灰燼

漢民無論男女老幼

均遭殺害、無一倖免

村裡的回民也參與了

暴亂,隨後一起流竄

一個溫馨祥和的大梁村,

在一夜之間消失不見

這場慘烈的回民暴動

歷時十餘年,最終發展

成為叛亂,所到之處

雞犬不留,陝甘寧青的

無數村莊滅絕人煙

藍田縣大亮村的故事

劫難過後的大梁村

變成了廢墟一片,沒膝的

雜草叢生,孤狸野兔時現

荒涼而悽慘,每到漆黑的

夜晚,更聞處處鬼哭狼嚎

令人不寒而慄、毛骨悚然

好似墳場墓地一般

一些外地的逃荒討飯者

從四面八方蜂湧而至

這裡成了他們的臨時家園

遺址上清理完斷垣殘壁

再把簡易的茅廬寒舍搭建

天南地北的人,聚到了大梁

逃難人的姓氏都不一樣

這裡成了百家姓的大雜院

又好似一個難民收容站

當年毀滅了的回漢雜居村

變成了流浪難民的移民村

但她仍然還叫大梁村

藍田縣大亮村的故事

一九一二年,延續了

四千餘年的中國封建帝制

被推翻,清朝滅亡,建立了

中華民國政權,此時的

中國大地,仍是內憂外患

軍閥混戰、民不聊生

黑暗一片,大梁村的人們

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繼續受著痛苦的熬煎

藍田縣大亮村的故事

一九二九年,就是

刻骨銘心的民國十八年

陝西連遭三年大旱

糧食顆粒未收,大梁村人

賣了妻子兒女又賣耕田

周圍樹皮草根全都吃完

無奈用觀音土充飢下嚥

這種粘土質礦物,非但

沒有任何營養價值可言

吃到肚子裡還結成硬塊

無法排洩而活活把命斷

只見赤地千里、餓殍遍野

許多老人小孩都命喪黃泉

僥倖活下來的人們,紛紛

離鄉背井,出外逃荒討飯

關中老百姓在這場災難中

餓死數百萬,村裡人不是

家破人亡,就是妻離子散

大梁村裡又幾乎斷了炊煙

藍田縣大亮村的故事

一九三二年,大旱過後

緊接著爆發了霍亂,由於

疫情來勢兇猛,當時又無

最基本的醫療衛生條件

染病之人只能坐以待斃

但見村外的墓地裡,舊墳旁

新墳再添,每天的斷腸哭聲

從天未破曉,一直延續到

深更夜半,聲嘶力竭

呼地喊天,悲傷而悽慘地

把遠去不歸的親人呼喚

大梁村裡滅門絕戶者

更是司空見慣

藍田縣大亮村的故事

人說當年白鹿原

十年就有九年旱

餓荒了的大梁人

出外謀生時,把當勺勺客

作為最理想的職業來首選

就因為做廚師能混口飽飯

苦難深重的村民們

朝思暮想、日夜盼

不知什麼時候才能

撥開烏雲、見睛天

藍田縣大亮村的故事

窮則思變,有星星之火

在原上點燃,飢寒交迫的

人們憤然而起,揭杆造反

大梁村裡有一批熱血青年

他們扛槍鬧革命的傳奇經歷

人們直到如今還在廣為流傳

有一年的某一天,南山裡的

山坡上,牛兒正在悠閒地

吃著青草,一個放牛娃正在

把牛兒看管,猛然間他驚喜地

發現,叢林中一群隊伍

浩浩蕩蕩的走向前,放牛娃

想著平日裡忍氣吞聲吃不飽飯

憤然扔掉了手上的放牛鞭

就悄悄地跟在隊伍的後面

不近也不遠,直到晚上部隊

宿營時,他才被發現

老紅軍王勝明就是這樣扛槍

上了追殺敵寇的炮火前線

解放以後,這位南征北戰的

老英雄,常常被請到我們的

小學校裡去,讓他再講當年

親歷的戰鬥故事,隨著他哪

繪聲繪色的講述,又把我們

帶回到哪個戰火紛飛的年代

我們似乎又看到了爬雪山

過草地的萬里長征,聽到了

臘子口哪激烈戰鬥的隆隆炮聲

在大梁村裡,還有張志英等

好幾位這樣的英雄好漢,他們

都曾為保家衛國,冒著敵人的

槍林彈雨,奮不顧身,浴血奮戰

村民們會將他們永久懷念

藍田縣大亮村的故事

一九四九年,新中國

如一輪噴薄而出的紅大陽

出現在東方地平線上,隨著

古城西安建立了人民的政權

在白鹿原上,土地改革運動

轟轟烈烈地開展,大梁村裡

翻身當家做主人的勞苦大眾

高高興興地分到了牲口和耕田

大家歡天喜地笑開顏,組織起

互助組、從事農業生產,人們

捋起袖子加油幹、信心倍添

團結起來力量大、人定勝天

大梁村變成了大量村,一個

延續了千百年的古老村名被

更換,一字之變,地覆天翻

這個嶄新的村名,她的誕生

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幾乎同年

藍田縣大亮村的故事

一九五一年

飽經滄桑的國家

百廢待興,教育領先

大亮村初級小學動工修建

主持建校工程的人就是當年

風趣幽默、出口成章的

農民協會主任郗德安,精於

書法篆刻的他,親手書寫的

“為國育才”匾額,作為辦學

宗旨,在宏偉的校門樓上高懸

村裡有史以來的第一所小學挍

並與當年建成、招收了新學員

大亮初小,她是海內外學子

童年美好夢想的搖藍

和人生旅途的起點

藍田縣大亮村的故事

一九五三年

人們驚喜地發現

白鹿原上升起了第一面

農業合作社的鮮豔紅旗

她就高高地飄揚在

大量村的地面,迎風招展

到了村裡,你再仔細觀看

工作轟轟烈烈,熱火朝天

廣闊天地裡青年們科學種田

育小麥、培玉米栽種棉花

粉條、麵粉加工和豆腐作坊

機器轟嗚響,生產日夜忙

牛羊成群走,生豬跑滿圈

騾馬運輸隊成群結行,往返

西安,出入南山,長年不斷

每當運輸隊出發或返回大量

村民們都爭相幫著裝卸貨物

人歡馬叫熱鬧如同過節一樣

縣政府樹大量村為先進樣板

在村裡召開現場會推廣宣傳

四面八方的人慕名前來參觀

到處是人潮湧動,川流不息

像農村過廟會一樣熱鬧非凡

創辦農業社並升起這面紅旗

的人叫郗繼賢,他年輕有為

多才多藝、榮幸作為先進的

農民代表,到北京去受到了

偉大領袖毛主席的親切接見

這在上世紀五十年代轟動了

整個白鹿原,人們街議巷談

大家都清楚記得,在村裡的

歷屆負責人中,還有李彥福

皮清俊……,通過幾代人的

艱苦創業,大亮村才有了今天

他們都曾為村裡的建設和發展

帶領村民們努力奮鬥

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藍田縣大亮村的故事

自六十年代初,直到

改革開放前,自然災害不斷

政治運動又接二連三,加之

“文革”十年,大量村的

好多村民在運動中都受到了

錯誤批判,更有甚者,還有人

因一時想不通而尋了短見

天災人禍,致使糧食連年減產

人們的生活非常困難,大家更

關心的仍然是穿衣吃飯,村裡

做沙發的人,全國各地跑遍

製做木箱、板櫃者隨處可見

家家戶戶門前,不是傢俱油漆

就是拉鋸解板,全村好似

一個大的木器加工車間

人未進村前,就先聽到

做木工活的響聲連成一片

有些無技能者,只好

跋山涉水,披星戴月

出苦力倒運屋檁木椽

大家想盡一切辦法

都只為了一個心願

就是度饑荒換回糧錢

當年人們有戲言,戶口

雖在白鹿原,糧食關係

涇(陽)高(陵)三(原)

政府又要把這些謀生手段當成

“資本主義尾巴”連根斬斷

村民們就常常和有關部門的

工作人員打起了“游擊戰”

鬥智鬥勇、巧妙來“周旋”

全國掀起破四舊、立四新運動

大量村名跟著風又改成光明村

而真正幸福生活的光明前景

似乎還很遙遠,也不知道

要等到猴年馬月才能實現

藍田縣大亮村的故事

一九七八年

改革開放的徐徐春風

吹到了悠久的白鹿原

“文革”時更名的光明村

又改成了現在的大亮村

新的村名寓意著大展宏圖

灼光明亮,前途更加輝煌

撫今追昔,村名三易

滄桑鉅變,感慨萬千

喜看今日大亮村

早已舊貌換新顏,當年

陰暗破舊的土房矮屋茅庵

變成了今天漂亮整潔的

別墅小樓亭院,門前

小車停,鮮花開滿園

富裕了的大亮村人

又向更高的精神境界

奮勇登攀

藍田縣大亮村的故事

我的故鄉大亮村

繼往開來,蓬勃發展

村委會領導班子成員

不負眾望、勤政為民

眾志成城把實事幹,巾幗

更讓鬚眉刮目相看,大亮村

新的宏偉藍圖再次展現,設立

專項教育基金,讓有志學子

早日成才、為國家做出貢獻

再打脫貧攻堅戰,堅定走共同

富裕的康莊大道,永不動搖

整頓村容村貌、鐵腕制霾

全民健身,建設最美鄉村

文化娛樂活動,豐富多彩

鑼鼓震耳欲聾,藍田揚威名

廣場上舞姿靈動,精彩紛呈

“原上秋色”詩歌朗頌會

史無前例,盛況空前,人們

紛紛登臺,吟詩高歌盡言歡

“美麗西安 ,書法鄉村”到

大亮,揮毫潑墨、行雲流水

海內外有識之士,卓有遠見

身雖在異鄉,情深系故園

出謀劃策,爭把力量奉獻

藍田縣大亮村的故事

藍田縣大亮村的故事

無論走到天涯海角

看到外面的世界風光無限

但在我的內心深處

仍將美麗的故鄉懷念

今天的大亮村人信心倍增

正準備迎接新的二零一八年

他們昂首闊步,奮勇向前

邁向更加輝煌燦爛的明天

我魂牽夢縈的家鄉大亮村

她還有許許多多的故事

永遠也講不完

藍田縣大亮村的故事

作者簡介:郗崇民,藍田縣白鹿原大亮村人。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畢業,長期從事建材工業的工程設計和新工藝、技術、裝備的開發及研究工作。高級工程師,先後擔任國內外多項工程的總設計師,曾任陝西省建材工業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陝西省工程系列高級技術職稱評審委員會評委、西安市科技進步獎專家評審委員會專家等。少時喜文,多年事工,閒暇之餘,重拾舊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