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两先区”建设推进大连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

40年改革开放,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和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龙头,大连在一圈一圈的年轮中洒下汗水,留下脚印,一个个光辉的成就在城市前行发展中熠熠生辉。尤其是2013年至2018年,以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大连“建成产业结构优化的先导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区”的指示为方向和指南,大连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央决策部署,以“两先区”建设推进大连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全力推进“两先区”建设

2013年8月底,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指出:辽宁沿海经济带要发挥区位优势和先发优势,突出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建成产业结构优化的先导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区。

5年来,1800多个日子里,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言犹在耳,句句滚烫。大连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认真学习领悟践行总书记的要求,不断在实践中深化、提升对“两先区”建设的认识和理解,并将之作为大连凝心聚力、率先实现全面振兴的共同理想与行动指南。

2013年12月25日,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把建设产业结构优化的先导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区作为全市坚定不移的追求和长期奋斗的目标。2015年7月28日,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大连市委、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产业结构优化的先导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区的意见》,对“两先区”建设作出总体部署和具体安排。2017年12月9日,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大连市委关于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奋力开拓大连“两先区”建设新征程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增强了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两先区”建设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5年来,沿着习总书记指引的光明大道,大连牢记使命,紧抓机遇,滚石上山,爬坡过坎,全力冲刺。围绕“产业结构优化的先导区”的发展目标,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做好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存量、调整增量、做大总量,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区”的发展目标,始终坚持民生优先,不断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持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大连实践敢为人先

三次产业比重由2012年6.4∶52∶41.6优化为2017年6.4∶41.5∶52.1,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由5.5%、44%提高到17.3%、47.8%……大连持之以恒践行新发展理念,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持续调整;一步步实践,脚踏实地,一次次探索,敢为人先。

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大连行动计划,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入融合,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和品牌化方向转型升级,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集群。石化产业形成炼化一体化完整产业链,造船业加快向海洋工程和高技术船舶转型,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化发展。奇瑞、东风日产、华晨等整车项目投产,形成一个以整车厂为核心、配套企业围绕、零部件企业保持优势的汽车产业体系,成为增长最快、拉动力最强的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大连紧跟世界科技前沿和产业变革趋势,大力发展集成电路、储能装备、智能制造,在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洁净能源等未来型先导型领域进行产业链式的精准布局。2017年,全市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0.8%、17.5%,分别快于规上工业39.8个和6.5个百分点。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成长,形成以高端软件和新兴信息服务、半导体和集成电路、通信网络、数字视听、汽车电子等为主导的五大产业集群。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

现代服务业不断壮大。大连着眼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和区域性金融中心,坚持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并重、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并举、服务产业化和制造服务化并行,打造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新引擎。2012-2017年期间,全市服务业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64.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提升了10个百分点,税收占全市地方税收65%以上。港航物流业加快发展,大连港航线网络覆盖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大连国际机场航线网络密度和航班通达性位列东北地区首位。金融业影响力提升,大商所期货市场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塑料、煤炭、油脂油料、铁矿石和第二大农产品期货市场,获评“中国最佳期货交易所”,综合实力保持全球衍生品市场前10位。旅游业特色化品质化发展,大连市被确立为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中国旅游休闲示范城市,成为东北亚著名的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

都市型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大连实施全域城市化战略,出台加快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举措,着力构建农业农村经济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海洋产业成长为支柱产业。大连市高度重视海洋经济发展,统筹推进陆域经济和海洋经济发展,统筹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着力完善海洋基础设施体系,着力提升海洋经济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努力实现“海洋资源大市”向“海洋经济强市”转变。

回应百姓的民生诉求,大连投入掷地有声

这些年,大连的民生投入力度持续加大,百姓的口袋鼓了起来,生活富了起来。2012—2017年全市民生支出累计3948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达69.7%,呈逐年提高趋势,从2012年的63.6%提高到2017年的73.8%。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从2012年27539元增长到2017年的40587元,年均增长7.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2012年15990元增长到2017年16865元,年均增长8.6%,均快于GDP年均增速。

安居乐业,成就大连人稳稳的幸福。2012—2017年,全市累计实名就业10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在3%以内,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创业先进城市”。重点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在全国率先实施“暖房子”工程,改造房屋1223万平方米,惠及居民19.3万户。实施安居工程,累计开工棚户区改造5.3万套、提供公租房保障6万户,维修老旧房屋8万平米,改造农村困难群众危房7607户。实施“通屯油路”工程,自然屯通油路比例达94%,解决2000余个自然屯、40余万人出行和运输难题。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让群众心里更有底。大连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比国家计划提前9年实现全覆盖。新农合年度人均最低筹资标准从2012年320元提高到2017年700元。城乡低保标准由2012年每人每月480元和340元,提高到2017年每人每月670元和450元,居东北首位。教育事业领先发展。全市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达到72%,实现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市、县)全覆盖,在中科院每年发布的全国38个主要城市《公共服务蓝皮书》中,大连基础教育满意度2017年居全国第二位。健康大连建设步伐加快。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50元,12大类45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得到全面落实。全市食品安全在全省考核中连年名列前茅,食品安全满意度位列全国38个主要城市第五名。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成绩斐然。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在全国47个重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中始终处于优势地位。城市中心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资源化利用率分别达到100%和40%,森林覆盖率达41.5%,林木绿化率达50%。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近五年全市城市建设累计投资10808亿元,实施城市道路交通、公路、港航、供气、供暖、环境和文化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我市成为全国首批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城市。

今后,大连将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作为奋斗目标。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深化“健康大连”建设。织密扎牢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网,严格落实社会保障待遇政策,不断提高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提升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