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中有什麼作用?

區塊鏈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中有什麼作用?

作者 | 王巖

來源 | 中國郵電報

新型智慧城市是城市智慧化發展的高級階段。然而,當前主要依靠第三方背書的信任機制導致城市數據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高效、有序、低成本流動難以實現,正逐步成為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掣肘。

區塊鏈技術為城市數據的可信流轉提供低成本解決方案,為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打開了全新視野。

儘管區塊鏈技術仍在快速演進之中,基於區塊鏈打造的新型智慧城市應用試點已開始在世界範圍內落地。

在國外,迪拜正致力於打造全球第一個由區塊鏈驅動的政府,並計劃到2020年,全部政府文件實現鏈上處理;維也納使用區塊鏈提升公共交通線路、社區投票結果等城市數據的安全性及使用便捷性;美國福蒙特州南伯靈頓市正在試點以區塊鏈為基礎的房地產交易;印度政府使用區塊鏈實現個人身份識別與信息驗證。此外,瑞典、俄羅斯、英國、瑞士、韓國、日本、泰國、烏克蘭等國家和地區都在積極探索區塊鏈應用。

在我國,南京上線全國首個基於區塊鏈的電子證照共享平臺,廣東深圳打造了中國區塊鏈電子發票首個試點城市,江蘇常州設立醫聯體區塊鏈試點,河北雄安新區已上線區塊鏈租房平臺。此外,區塊鏈技術在精準扶貧、智慧電網、智能製造等領域均有落地嘗試。

總體看來,當前區塊鏈技術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中的應用場景可歸納為四類:一是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如個人健康及醫療數據的保護、租客隱私信息保護等,依託於區塊鏈的數據加密存儲與防篡改特性;二是數據追溯,如電子發票、地產交易數據管理等,依託於區塊鏈中天然的鏈式數據存儲結構;三是數據存證與認證,如個人身份認證、電子證照存證等,依託於區塊鏈的數據防篡改特性;四是數據低成本可靠交易,如個人、企業、政府數據開放共享等,依託於區塊鏈智能合約對數據使用權、收益權等的精準管控。

不可否認,在區塊鏈熱潮尚未褪去的當下,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中的區塊鏈應用仍然存在問題和不足:一是部分應用場景實為“偽場景”,即在這些場景下,區塊鏈技術並非不可替代,且並非最優技術方案;二是單靠區塊鏈技術仍然難以解決信息由線下到線上的可信傳遞,“物理-虛擬”信息系統中的數據防篡改仍然難以覆蓋全部環節。

在當前的技術發展階段,可依據以下三個原則篩選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中適宜應用區塊鏈技術的場景:一是活動參與方足夠多,通常達到4~5家,場景中信息流、業務流、價值鏈複雜度高;二是參與方之間難以建立有效信任,依託第三方擔保的傳統信任機制成本高企;三是鏈下信息在上鍊環節,其真實性、有效性易於被計算機校驗與核實。

未來,隨著區塊鏈及其配套技術逐步走向成熟,其在數據生產、採集、處理、傳輸、存儲、挖掘利用、收益分配等各環節的助推與保障作用將得到更加充分的展現:既能有效推進城市數據的共採共享與可信流轉,又能充分保護數據安全與收益權。區塊鏈技術的普及應用將強有力地推動新型智慧城市向更深層次、更高水平發展。

(本文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產業與規劃研究所提供給中國郵電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