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每学期跑步百公里,浙大新规惹众议

一则关于规定在校学生每学期跑步达到一定公里标准的新闻成为社交媒体的热点:浙江大学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提倡学生增强课外体育锻炼,对2018新生体育课程指标实行改革,要求男生每学期完成168KM,女生完成120KM,纳入体育学分考评。

不少网友跟帖评论,其中包括各地学校学生的回复,他们学校早就实行了类似的跑步考评制度,可能因为浙大更有名,事件才能发酵为热点。

新生每学期跑步百公里,浙大新规惹众议

对喜欢跑马拉松的我而言,如果是我,这门学分最好修,一学期才跑168km,平均每天1km,根本“喂不饱”,有时候我一周就能完成这个跑量。

对跑步没有兴趣的人也大把存在,看到跑量感到有压力的学生们一定都不喜欢这项政策,他们觉得喜欢用运动方式来提高自己身体素质不是学校说了算,校方不该管这事;也有学生甚至觉得是否锻炼属于个人自由意志,不跑步是个人自由。

新生每学期跑步百公里,浙大新规惹众议

站在校方或者对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有着良好用心的政策制定者立场来说,这是一种能够有效促进孩子们走出室内,投入体育锻炼的管理手段。实际上,如果从小学、中学开始能更多创造学生运动条件,建设良好的锻炼氛围,学生们自发选择自己喜欢的爱好,终身都有益处,不需要强制性的规定才能把他们拉出被窝和房间。

​学校出政策,学生也有对策,笔者估计这也许会促进室友关系,一个学生带着几部手机去操场刷圈也不是难事。

留言里也看到一些学生的感慨比较夸张,说为了学分,风里来雨里去地跑步,这明显妖魔化学校制度。虽说跑步规定不是人人喜欢,但是依照笔者计算,还是能够正常完成的。又不是要求每天跑10km,只需要按计划平均分配作业量。

新生每学期跑步百公里,浙大新规惹众议

如果学生一直不跑步,攒到最后时间才开始,要完成任务,那真得风雨无阻。就和暑假玩两个月最后三天补作业一样。

如果我是孩子家长,我是希望孩子身体健健康康的,最好每天都能去操场活动二、三十分钟。不过当我们家长真看到孩子们“辛苦”跑步时,会不会心疼病又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