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故事|陶卫明:让沉睡的指纹“开口说话”

警察故事|陶卫明:让沉睡的指纹“开口说话”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警察故事|陶卫明:让沉睡的指纹“开口说话”

10月4日,在巴州公安局“陶卫明指纹工作室”,陶卫明(右一)正指导同事们比对筛选指纹。

10月4日,在巴州公安局“陶卫明指纹工作室”,55岁的陶卫明戴着眼镜,全神贯注地盯着电脑指导年轻同事比对筛选指纹。

通过33年的指纹研究,陶卫明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他让沉睡的指纹“开口说话”,从一枚枚残缺的指纹中演绎出一个个“指海捞凶”的传奇。

小指纹暗藏大奥秘

出生于1963年的陶卫明毕业于新疆大学法学专业,毕业后,他就来到巴州公安局工作,现在是巴州公安局刑侦支队指纹检验鉴定高级工程师,在全疆公安系统都享有盛誉。

谈及刚接触指纹工作时的感受,陶卫明说:“刚开始,我既感觉陌生又充满好奇,在学校我学的都是理论知识,从未真正实践。”他担心不能胜任这份工作,便不断学习钻研指纹相关工作。

“指纹技术比对是一项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复杂和枯燥,但陶工始终坚持着,他以电脑为伴,通宵比对指纹是家常便饭。”陶卫明的搭档李文韬对他执著的敬业精神感到佩服。

在陶卫明眼里,小指纹却暗藏大奥秘。“指纹上的斗、箕、点、眼、沟、弯形线、环行线……扑朔迷离。”陶卫明把作案现场的每一枚指纹都比作一座隐藏无数秘密的迷宫,迷宫末端便是藏匿的犯罪嫌疑人。

“通常案发现场提取的指纹要素残缺不全,线条清浅,断断续续,甚至残缺变形。即便是同一个人,作案时不同的用力和受力面,指纹也大有不同。”但这都难不倒陶卫明,他摸索研究出一套自己独特的方法。

指纹“唤醒”7年积案

2010年5月29日,焉耆县群众金某被人杀害。由于事发地处于城乡接合部,且金某社会关系复杂,给破案带来了重重困难。

当时,侦办民警在案发现场提取了上百份痕迹物证进行检验入库。最终确定,现场的5枚指纹及男性DNA为犯罪嫌疑人所留,但案件一直没有侦破。此后的7年间,民警不间断地对指纹进行比对,但均未发现异常和有价值的线索。

去年,巴州公安机关开展“三打击一整治”刑事技术破案大会战,要求对重特大疑难命案积案逐一梳理。陶卫明则每天一遍遍观察放大的重特大案嫌疑人指纹,并将指纹特征牢记于心。

“他的指纹就是金某被杀案现场留下的指纹。”2017年10月24日,陶卫明看着指纹识别系统数据库的指纹,非常笃定地说。原来,犯罪嫌疑人李某某因涉及违法行为被公安机关采集了指纹。陶卫明发现李某某的指纹与脑海中金某被杀案现场提取的指纹相似度极高,最终,犯罪嫌疑人李某某被抓获。

同年8月,陶卫明通过对案发现场遗留的指纹,反复论证,最终破获2011年12月张某被杀案,犯罪嫌疑人被抓捕归案。这两起命案积案的侦破,指纹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陶卫明功不可没,他被公安部授予二等功。

临近退休不忘培育新人

“陶工的业务如此精湛,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巴州公安局刑侦支队刑事技术科学研究所痕迹室教导员李德梁说,33年来,陶卫明利用指纹信息直接比对,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000余起,其中,杀人命案9起,重特大刑事案件400余起,指纹破获命案数名列全疆首位。

为了更大程度地发挥陶卫明在全州指纹技术领域的引领示范作用,加强巴州公安专业人才建设,巴州公安局党委经研究决定,于今年9月21日在巴州公安局刑侦支队设立“陶卫明指纹工作室”,这也是全疆首个以民警名字命名的刑事技术专业工作室。

“工作室的成立,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陶卫明说,在今后的工作中,他会利用好这块阵地,发挥好“传帮带”作用,力争多破案、破大案。目前,他已在全州范围内遴选出两名刑侦精英,后期将分阶段对各县市刑警进行培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