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里桥之战,此战后八旗退出历史舞台,汉族再次担起救国梦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束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的不断加深,在这场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的战斗中,虽然清政府做了一定程度的抵抗。但是随着战事的不利,慈禧太后很快就放弃了抵抗,并跟随咸丰皇帝逃离了北京,将富丽堂皇的紫禁城拱手让给了英法联军。

八里桥之战,此战后八旗退出历史舞台,汉族再次担起救国梦

虽然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没有组织几场有效的斗争,但是却也是在仅有的几场战斗中有着令人感慨的地方,在我看来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八里桥战斗了。这场战斗发生在一座无名的桥梁周围,之所以叫做八里桥只是因为这座桥距离通州城八里地,因此将这场战斗称为八里桥之战。由于之前的大沽口之战清军的惨败,因此这个位于北京与天津之间的八里桥就变得格外的重要,决定了清军能不能保住北京城的关键所在。因此清军统帅僧格林沁对于此次战斗非常的看重,调动了满八旗和蒙八旗共计三万人,在加上一些汉族步兵共计五万人分守在八里桥的东、南、西三个方向,而北方就是他们所要保护的目标北京城。

八里桥之战,此战后八旗退出历史舞台,汉族再次担起救国梦

1860年9月18日修整完毕的英法联军从天津城出发,在传教士的带领下从河西到达张家湾,发现了驻守在这边的清军八旗部队。随后英法联军对驻守在张家湾的八旗部队展开了炮击,虽然清军顽强抵抗,发动了对英法联军的骑兵冲锋,但是此时早已经不是两百年前了,再次面对现代化火器的八旗骑兵虽然拼死冲锋,但是却无一人能冲到联军的阵前,更不用说发动有效攻击了。

八里桥之战,此战后八旗退出历史舞台,汉族再次担起救国梦

看到冲锋无效,僧格林沁放弃了对张家湾和通州的守卫,全员撤入八里桥阵地,从新排兵布阵。在占领通州和张家湾后英法联军进行了简单的修整,之后再次北上,在八里桥遭遇了早已等候多时的八旗部队。9月21日凌晨5点半,英法联军发动了对八旗部队的进攻。在雅曼和科利诺的率领下三个法军炮兵连作为先头部队发动了进攻,随后英军及印度兵紧随其后,共计8000联军发动了对八旗部队的进攻。双方先是进行了简单的交锋,由于初期的英法联军对于清军的战斗力存在低估,以至于一度被八旗骑兵冲破防线。

八里桥之战,此战后八旗退出历史舞台,汉族再次担起救国梦

但是到了早上7点,英法联军调整策略,从东、西、南三个方向发动了对清军的进攻,由科利诺所率领法军第二旅发动了对南路方向的主攻。而面对分兵进攻了英法联军,由于僧格林沁的错误判断,将西路进攻的英军部队作为主力部队,因此将大部队集结到了西路方向,在南路仅安排了胜保镇守。

八里桥之战,此战后八旗退出历史舞台,汉族再次担起救国梦

战斗瞬间打响,面对来犯的英法联军,清军虽然也有部分火器装备,但是终究是数量太少,大量的八旗军只能凭借着自己手中的大刀和长枪发动自杀式的冲锋,一批又一批的八旗军倒在了冲锋了路上。不过在血肉之躯的冲锋下,清军还是成功杀到了西路敌军的阵前,并且杀伤多人。然而在南路的胜保部队却是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面对联军的炮火,胜保部队很快就损失惨重。而此时的僧格林沁才发现敌人的真实意图,为了挽救战局,僧格林沁率领骑兵火速从西边发动对联军南路部队的进攻,希望能与正面作战的胜保部两面夹击联军。

八里桥之战,此战后八旗退出历史舞台,汉族再次担起救国梦

可惜的是,虽然僧格林沁做出了补救措施,但是此时的胜保部却是没有撑到僧格林沁的援兵,在胜保中弹受伤后,其所部兵败如山倒退到了定福庄,随后僧格林沁所部与西路的英军展开了激战。上午9点,联军兵分两路,一路继续在正面与僧格林沁作战,另一边却是从于家围进攻从后面包抄。到了上午九点,僧格林沁所部面临着腹背受敌的惨状,令人感到惊叹的是。在这样的困境下,僧格林沁并没有下令逃跑,而是挥舞着自己部队的黄旗,与将士们战斗在第一线,这对于清末的八旗兵来说实在是太难得了,多少算是恢复了点八旗兵的血性和勇猛。

八里桥之战,此战后八旗退出历史舞台,汉族再次担起救国梦

可惜再有血性的部队面对着差距悬殊的武器装备也是无济于事,从凌晨5点半战斗正式打响一直到上午十二点战斗结束,以满八旗和蒙八旗为首的清军在激战近七个小时候全线崩溃。虽然这些八旗骑兵以自己的血肉之躯面对先进的枪炮子弹的时候发动了自杀式的冲锋,但是结果还是毫无用处,1860年9月21日清军溃逃,八里桥之战以清军的失败结束,此战五万清军战死3000人,而英法联军仅有5人战死,悬殊异常巨大。

八里桥之战,此战后八旗退出历史舞台,汉族再次担起救国梦

此战虽然仅仅只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很少的一部分,但是在整个中国的近代史上却是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作为少数民族入关统治中国的清政府一直以来对于汉族官员都是采取打压的态度,特别是在军事领域,更是全部被满族人把持着统帅地位。

八里桥之战,此战后八旗退出历史舞台,汉族再次担起救国梦

但是在此次八里桥之战后,作为满族最后的名将僧格林沁以惨败落下了帷幕。清政府开始大量启用汉族官员,以左宗棠、曾国藩为首的汉族将领和军队在这个风雨飘摇的末世担起了拯救中国的重任。自此以后汉族人再次成为这个救国梦的编织者和捍卫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