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姓80多萬,醬姓14人,柴米油鹽醬醋茶都是姓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家以外的地方,太南海北,東南西北,親朋友人出去後,就居住在城市,從此很少回來。逢年過節回到父母身邊,那個曾經的中心,你的家。

方位名“東南西北”,方位在古代是人類生活必備的,也因此發展來了幾十個古老的姓氏。

柴姓80多萬,醬姓14人,柴米油鹽醬醋茶都是姓

東姓

東姓起源於遠古時期。在百家姓中排行第360位 。目前在中國分佈不算廣泛。

東姓起源於遠古時期,相傳舜有七個朋友,他們的名字是雄陶、方回、續牙、伯陽、東不訾、秦不虛、靈甫。東不訾的後代,有的就用"東"作為自己的姓氏,遂成東姓。

西姓

柴姓80多萬,醬姓14人,柴米油鹽醬醋茶都是姓

西姓約佔全國人口的0.015%,廣東。遼寧兩省多西姓,約佔全國西姓人口的70%。

西姓源自戰國時期魏國官吏西門豹,受命前往鄴都出任縣令。將這個土地貧瘠、人煙稀少的地方治理成“人見人愛”的富饒之地。後來,西門豹的後人將複姓“西門”逐漸簡化成了今天的西姓。

南姓

柴姓80多萬,醬姓14人,柴米油鹽醬醋茶都是姓

南姓在我國分佈較廣,河南的南姓尤其多,約佔全國漢族南姓人口的75%。目前南姓人口沒有進入全國前三百位。南姓的來源較為複雜,據《史記》的記載是夏禹的後代有以南為姓的;第二種說法是說商王盤庚的妃子姜氏生了一個兒子,名南赤龍,他的後代就以南為姓;第三種說法認為春秋時衛靈公之子公子郢,字子南,他的後代就把南當姓;

北姓

北姓是一個人數極少的漢姓,但源流眾多。源於姜姓,出自地名,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相傳,黃帝與蚩尤大戰之後,把蚩尤部落整個遷移至北地,其後裔子孫以及部落族人中便以“北”為姓氏,世代相傳至今。該支北氏族人皆尊奉蚩尤為得姓始祖。

柴姓80多萬,醬姓14人,柴米油鹽醬醋茶都是姓

北姓是方位姓氏中人口最少的一個姓氏,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全國的北姓人加起來不足2000人,很多省份全省沒有一個姓北的人。

中姓

中姓據傳春秋戰國時期的中山國原在今河北定州一帶,至戰國時被魏國侵佔,用以分封公子年的兒子尚。後來尚受封於此而被稱為中尚,其後代因此而姓中。相傳周朝還有一個叫中旄父的人,他的後代也姓中。

姓氏不僅僅代表生活的煙火氣,還有中華傳統文化。

柴姓

柴姓80多萬,醬姓14人,柴米油鹽醬醋茶都是姓

柴姓,源於炎帝的姜姓,春秋時期齊文公之子公子高,公子高的孫子孫傒以王父名為高氏,高侯的十代孫高柴,字子羔,是孔子的弟子,高柴的孫子以王父名為柴氏。姜姓柴氏的歷史距今已經有2400多年了。

柴姓在全國分佈較廣,尤以河南、山西、河北多此姓,柴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二十七位的姓氏,人口較多。

米姓

柴姓80多萬,醬姓14人,柴米油鹽醬醋茶都是姓

源於官位,出自兩週時期官吏舍人,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舍人,亦稱米史、粟史,為西周之始即設置的官位,長官為舍令,官稱舍人,俗稱米史令、粟史令。在舍人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米氏、粟氏,世代相傳至今。

在宋版《百家姓》排名第109位

油姓

油姓的具體起源已經不可考。但據瞭解,唐代時已有人以油為姓。相傳唐朝時期,一位牛姓高官在朝廷上得罪了皇帝,被斬首,而他的子孫為逃脫牢籠之災就紛紛改姓為“油”。

鹽姓

柴姓80多萬,醬姓14人,柴米油鹽醬醋茶都是姓

屬罕見姓氏。據史料記載,嬴姓伯益的後裔有個叫子的人,非常善於製鹽。於是周孝王便讓他負責製鹽,結果製鹽業得到了很大發展。周孝王就賜他鹽姓,後人們以其從事的職業而承襲了鹽姓。

醬姓

醬姓源出不詳,人數較少。2007年,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開展全國罕見姓氏蒐集工作,發現最難找的就是醬姓,最後只找到6男8女14個人

醋姓

柴姓80多萬,醬姓14人,柴米油鹽醬醋茶都是姓

醋姓淵源一是源於姬姓,出自西周時期饋食禮祭司醋人,屬於以職業稱謂為氏,二是源於地名,出自隋、唐時期新鄭醋溝,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三是源於世稱,出自古代文人俗稱醋大,屬於以社會世稱為氏。新鄭古稱有熊,軒轅黃帝在此建都,秦時改縣,從此沿用千年不改。

茶姓

源於姜姓,出自上古神農氏炎帝陵寢,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傳說,炎帝神農氏為民生醫病而嘗百草,在其過程中發明了茶。在炎帝逝世後,人們便將其葬於茶陵(今湖南茶陵),其護陵族人以地名為姓氏,稱茶氏,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姓氏就是這麼奇妙,走遍東西南北中,不僅離不開柴米油鹽醬醋茶,更離不開的是中華文化的血脈與根。

好了,收收心,玩過浪過休息過,開始好好工作,用心生活,嚮明天繼續出發。

還有什麼你聽過的罕見姓氏,不妨留言讓我們漲漲見識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