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不能挖美術生的白顏料?


為什麼不能挖美術生的白顏料?




為什麼不能挖美術生的白顏料?


(文末有彩蛋哦)

-你可以碰我,但是絕對不可以碰我的白顏料

-為什麼?

-你動的哪是白顏料,是我的lamer。

lamer

maer

aer

er

r…

白色之所以這麼珍貴,大概可能也許是因為跟它曾經是英格蘭女王的貴婦化妝品有關,據記載,鉛白是最早的人工製成顏料之一,也成為歐洲中世紀的女人的美白護膚品,但純淨的外面下,危險暗藏,由於鉛白是由鉛產生,所以含有劇毒,直到1916年第一個鈦白粉工廠誕生,以其優異的性能代替了大多數白色顏料,鉛白才退出市場…藝術史上,白色並不是我們認為的純淨的角色,因為對於白色的過度追求,曾經發生過對藝術品破壞性的事件,藝術商人約瑟夫·杜維恩捐資修建了博物館的展廳並說服員工刷白了埃爾金石雕,但刮磨雕塑外表面的行為並沒有得到允許,為了雕塑達到純白這一目的,不惜導致藝術品原有的尺寸遭到破壞,儘管是幾毫米的打磨,也損失了雕塑原有的曲線和韻味…

第五期,讓我們看看我們眼中的“空無一物”的白色到底為什麼能被藝術家一度創造成為價值連城的作品

ONE

01


把白色玩到登峰造極的羅伯特·萊曼


為什麼不能挖美術生的白顏料?


◇羅伯特·萊曼 ,無題 油畫顏料、拉伸過的棉花、帆布 ,2011

眼前這幅像牆皮一樣的油畫,曾經的價格竟然達到了2000萬美元,約合1.2億元人民幣。

藝術家羅伯特·萊曼從1950年代中期開始像這樣抽象單色畫的創作。他不像亞伯斯那樣研究色彩,也不像羅斯科的抽象那樣聳動心神。作為極簡主義的代表人物,他單純考慮繪畫並講究作畫過程,他曾說“我只是想要知道顏料、色彩或厚或薄刷在不同載體上是什麼樣子。”他的白色也不是平面化的單色,顏料本身不同的材料特性、不同的上色方式都影響畫面。


為什麼不能挖美術生的白顏料?


◇ 羅伯特·萊曼《無題 # 1004》,1960-61


為什麼不能挖美術生的白顏料?


◇ 羅伯特·萊曼,系列#11 (白色) 油畫顏料、帆布 ,2003

“白色比起紅色、綠或藍色更能讓人專注在顏色和畫面上,在這過程中你會發現從未思考過的事,你偶爾會聽到人們說起繪畫的一切可能性都已被探索過了,其實不然,畫中仍大有可為。在某種意義上,繪畫只是開始。”

看到這樣的繪畫不得不從白上加白的繪畫說起,始於前蘇聯畫家馬列維奇,他畫過一幅叫做白上加白的繪畫,至上主義繪畫的幾何抽象性絕對是抽象主義繪畫的先驅了,當然馬列維奇並沒有一直畫這種白色的繪畫,只是開了個頭,但是這種白上加白的繪畫,由馬列維奇的晚輩——羅伯特·萊曼把這白上加白的繪畫修煉到登峰造極。


為什麼不能挖美術生的白顏料?



為什麼不能挖美術生的白顏料?


比如這幅羅伯特·萊曼的繪畫,從照片上看並沒有什麼特別,只是白色而已,但固定畫面的釘子實在畫面上,還是在畫面外,這對於羅伯特·萊曼來說,是個嚴重的問題,在畫面外就改變了畫面的外形,在畫面內就改變了畫的內容。

極少主義玩的是什麼?就是一點點的變化。


為什麼不能挖美術生的白顏料?


◇ 羅伯特·萊曼,版本 VII 油畫顏料、玻璃纖維、蠟紙 1991

他的畫就是越看越覺得單純,這種單純會走向無限,一幅畫走向純粹,我們觀眾就能看到最簡單的繪畫,不需要考慮意味深長的題材內容,也不需要考慮他的風格了,我們只需要確認一件事:他畫了哪裡,哪裡就是繪畫。

細看這些筆觸也沒有什麼“難度”。但這些筆觸就是他的記號。

TWO

02

藝術家林壽宇的白色低限魅力

不僅國外的藝術家鍾愛白色,同期國內藝術家林壽宇也是如此,林壽宇早期繪畫源自中國山水潑墨概念,中國山水畫即使一張畫得再漂亮,留白也是很重要的部分,如果說大家對白的創作都是加法,那林壽宇對的白的創作就是在做減法。他的創作無具體形象,此後逐漸走向極簡風格,「白色系列」為代表作,將形、色純粹精煉到極致,他引述老子「五色令人盲」的說法,米羅亦曾稱讚林壽宇:「他在白色的世界中,無人能及。」


為什麼不能挖美術生的白顏料?


◇ 《現代畫浮雕雙聯作》,林壽宇,1967-1968年 油彩 畫布 鋁

藝術家林壽宇服膺“減之又減,減無可減,以至於無”,根源自中國極簡哲學內涵;“最複雜的,以最簡單的來表現”獨特又純粹的繪畫風格,千軍橫掃畫壇。


為什麼不能挖美術生的白顏料?


◇ 《流-2》林壽宇1959年 油彩 紙

他初期的創作,仍帶有抽象表現主義的餘韻,以中國山水的精神,有水墨滴流效果的“流系列”(1957-1959)來詮釋,畫中帶有情緒、筆觸、色彩等線索,屬於“熱抽象”。1958年也創作一批形容自然景象帶有具象標題如“浪濤”、“撥雲見日”、“日蝕”、“黑森林”等抽象畫。但林壽宇說並不認為自己的創作是抽象畫,講求的是自然主義,後來可見的線索逐漸在畫面裡消融、簡化,冷靜、沒有情緒,1960年代他朝向幾何線條或形狀的“冷抽象”發展,其“白色系列”將白色的層次精準鋪陳、氣質凝練。林壽宇曾說“白色本身即有許多色彩,其濃、淡、輕、重、透明、半透明……使白與白之間構成了許多形狀與形狀,空間與空間的玄奇奧妙!”


為什麼不能挖美術生的白顏料?


◇ 《四》,林壽宇,1968 年 油彩 鋁片 畫布


為什麼不能挖美術生的白顏料?


◇ 《1959 年11 月23 日》 林壽宇 1959年 油彩 畫布

林壽宇的白色系列在於東方冥想的概念,表達老莊思想中“無”與“空靈”,《逍遙遊》的禪學空間,他為文人畫中的留白賦予了後現代的意涵。他追求與創造最單純絕對的形式,在看似簡單的畫面構成,潛藏著複雜的思考脈絡。畫面呈現著迷人甚至近乎永恆的冷靜,時間凝結在其中。臺灣畫家莊普深受林壽宇的藝術啟發,他說林壽宇的畫面佈局宛 如巴哈的對位法,和諧且雋永。“白色畫布上不同調性的白色橫條巧妙的安排,令人屏氣凝神,其永恆、沒情緒、無止境、不生不死,頗有中國水墨禪宗的意境。”

THR

03


原研哉的《白》


即使你可能對藝術史上的白不是很瞭解,那麼白色在設計上的體現你肯定不陌生,比如醫院為什麼使用白色,這個問題在原研哉的設計中會得到很好的回答。

如果說你不認識原研哉(KENYAHARA),但你一定知道,“MUJI”。


為什麼不能挖美術生的白顏料?



他是“MUJI”品牌的藝術靈魂。作為日本設計界“教父”級的人物,原研哉除了為“無印良品”所做的設計讓人印象深刻,《白》一書更被奉為設計界的“聖經”。其書裝幀素簡,僅有的幾幅黑白插圖附在篇末,與目前出版界流行的全綵插圖做法正好相反,但是,它居然也能如此熱銷,箇中原因值得細究。

《白》只有一個主題“白”,這在我們看來寥寥數語就能說盡的問題,卻被原研哉演繹成一部著作,原研哉認為以美學的結構來理解,從四個方面展現“白”的“日本特質”:

首先,原研哉認為,日本的顏色觀傾向於將顏色視為一種綜合了觸覺甚至味覺的綜合感覺,而不單單是視覺的感受。“它們攜帶著多種多樣的聯想,既是物質的,又是精神的”,是一種感知事物的方式

原研哉設計工作室為一家婦產科醫院——日本梅田醫院做導視設計,此導視識別系統最大的特點就是標識本身都是布做的。傳達一種柔和的感覺,給人以心理的安慰。


為什麼不能挖美術生的白顏料?


◇ 《梅田病院》,1998, Kenya Hara

同樣理念體現在這款包裝袋原研哉專為皮埃爾·愛馬的代表作“伊斯巴翁(Ispahan)”而設計,特點體現在完整的光滑曲線造型以及細膩的白色質感,用紙漿製作頗顯性感和豐滿,讓人感到柔和被保護。


為什麼不能挖美術生的白顏料?


◇ 皮埃爾·愛馬(Pierre Herme)包裝 ,2014,KenyaHara

其次,“白”的本質是創造。原研哉提倡的設計是對人類追求物體本身美好的一次迴歸,他告訴我們:設計的核心是回到原點,以最平易近人的方式,來探索設計的本質。


為什麼不能挖美術生的白顏料?


◇ 《無何有》,2000,KenyaHara

再次,對“白”的審美。原研哉認為,“白”中有“空”,“空”包含著很大的能量,它是註定要被填滿的。


為什麼不能挖美術生的白顏料?


◇ 《白湯吞》,2014, KenyaHara

最後,“白”的實現。原研哉認為,實現“白”有兩個要點:第一,從創作的過程來看,“白”是保持事物本來面貌的清理和打磨的方式實現自然之美。第二,從創作的心理來看。我們如何發現事物的“本來面貌”,關鍵在於要“回到我們所獲知識的源頭,讓我們可以從一種新的角度看待事物”。這時候,白“作為從我們所建立的只是世界脫離出去的新鮮信息”,才能湧現出來…


想知道鉛白到底有多毒?據說,英格蘭女王.真.粉底愛好者.伊麗莎白一世,不僅是女王,還是16世紀的大師級化妝達人。化妝成“假白”的一張臉幾乎是她的標誌,日日如此,還沒過古稀之年就去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