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利率下我們存定期該選擇三年還是五年?

說到銀行的定期存款,小編從事銀行行業以來自己就沒有存過定期,因為從2014年以後定期存款利率每年都在下調,畢竟利率實在是太低。在我所辦理的定期的人群大多數都是一些中老年的客戶,因為這類客戶喜歡穩健性的理財,不過最近小編比較各大銀行的年化利率時,因為央行媽媽規定的基準存款利率,所以這個基準利率是不會變的,只是各個銀行會有不同程度的上浮利率,雖然大多數銀行的三年定期和五年是一樣的,不過小編細心比較的一些不同利率的銀行,就是相差很小。讓大家可以清楚知道自己適合的定期產品。


同樣的利率下我們存定期該選擇三年還是五年?

有的銀行不同地區會有更多的上浮


從以上表格不難看出,除了徽商銀行、泉州銀行、華夏銀行的五年期略高於三年期年化利率,其他的銀行全部一模一樣,按照市面各種理財產品的一般規律,收益和投資期限關係是:時間越長,年化利率就越高。

比如通通理財:


同樣的利率下我們存定期該選擇三年還是五年?


那為什麼銀行三年期與五年期的存款利率相差甚微,甚至相同呢?小編以為原因有二:

1、銀行獲取長期資金,另有途徑

儲戶的存款利息對銀行來說,就是成本。以前銀行獲取資金的途徑比較單一,但隨著中國金融市場的成熟,銀行可以通過債券市場等融資途徑獲得長期資金,成本低且途徑多,所以,存款不再是銀行獲取資金的唯一途徑,長期定期存款的重要性開始下降。對於銀行來說,如果儲戶在銀行存款久就要付更高的利息,這樣高的成本並不如其他途徑來得合算,所以銀行不願意為5年定期設立更高的年化利率。

2、儲戶開始對長期利率的微弱變化不感興趣

以前,中國居民的投資方式單一,只要長期定期存款利率稍微提高一點,很多人就會將短期改成長期。但如今理財產品眾多、渠道也多,股票、基金、外匯、P2P等的投資回報率高,而定期存款利率就算再高一點,也並不能拉來多少客戶。近幾年,隨時存取的“寶寶”類貨幣基金,也拉走了銀行的不少客戶,所以就算銀行降低一點點的長期定存利率,銀行的忠實粉絲(一般是對互聯網不熟悉的人,或保守人士)也不會受影響。


同樣的利率下我們存定期該選擇三年還是五年?


如果有人執意要投資銀行的長期定期存款,那五年和三年利率一樣,是不是投三年的比較合算呢?

這個還真不一定,銀行的定期存款,按照三年與五年,利率是執行不變原則。以建設銀行,三年期與五年期同樣2.75%來舉列。A存三年,三年利率不變,B存五年,五年利率不變。

但有一天,央行基準利率都下調了,比如2.5%,那當然是存得久的B收益要合算些,因為他執行的還是原來2.75%利率,反之,銀行基準利率上升,那存得時間就越短越好。


同樣的利率下我們存定期該選擇三年還是五年?


不過基準利率未來是升是降,這都比較難說,需要大家自己斟酌了。

其實大家也不用為銀行的這點小利息糾結,現在的人都會使用手機、電腦等工具,只要有網絡,就可方便快捷得進行投資理財,像這兩年發展迅速的P2P平臺,也是不錯的選擇。

小編用同樣的10萬元,以上表格最普遍的三年期與五年期同樣的利率2.75%和通通理財一年期年化利率12.5%為例

銀行:三年到期利息收益為:8479元

五年到期利息收益為:14527元

通通理財:一年到期利息收益為:12500元,如果本息全部復投的話,投資三年利息收益為42383元,投資五年利息收益為80203。

由此可見,通通理財在一年投資到期的時候(收益12500元)收益就與銀行五年期(收益14527)相差2000元左右,但是,如果全部復投,五年到期利息卻已超過8萬,實現了10萬投資本金幾乎翻倍的情況。


同樣的利率下我們存定期該選擇三年還是五年?


當然,最後不管大家是選擇銀行三年定期存款、五年定期存款還是p2p理財產品,都需要大家自己去選擇,但理財的方式與途徑多種多樣,大家不妨多多瞭解與嘗試。喜歡小編的請多添加關注,陸續會推出更多實用的金融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