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當著兒子的面換衣服,會對兒子的心理產生什麼影響?

許錳


這個問題,作為媽媽或父母都略顯尷尬,中國人傳統觀念比較深,一般情況下都會迴避這類問題,所以別說性教育,都是很大的空缺。

在這個事情中,媽媽當著兒子的面換衣服,是異性之間的一種牴觸,本身媽媽心裡也或多或少有些想法,覺得這樣的做法過於開放。但是對兒子來說,看到這樣的事情,本身如果孩子有性別意識以後,會很羞愧,不敢直視,但是本身對於性別還是好奇的。

所以適當的進行相關教育,特別是父母教育,學校教材中進行了一定的內容安排,但是以前老師都跳過,或簡單帶過。而父母進行教育,可以進行活動安排,更加有利於孩子對性別的正確認識和以後性正確教育的認識,也有利於孩子以後對待這類問題的正確對待和處理!


思維數學小課堂


丁香醫生來回答這個問題。

翠花兒子 3 歲半,上週翠花在臥室換衣服,孩子沒敲門就進屋,翠花隨口說了兒子兩句:媽媽在換衣服呢,沒有敲門不能進來的,這樣很沒有禮貌。

婆婆聽見了,叨叨了說翠花「太矯情」,一旁的老公也覺得翠花有點小題大做……

翠花的煩惱也是很多家長的煩惱——寶寶越來越大了,在和爸爸媽媽的生活相處中,到底需要不需要進行「性迴避」?異性家長和中孩子相處中,怎樣的性教育才最合適?

丁香醫生找來了左飛老師,看看是怎麼建議的。

左飛老師說,翠花在意的是有道理的,孩子 3 歲後,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確實需要進行一些適當的「避嫌」。

一、異性家長和孩子相處,3 歲是重要節點

3 歲之前的寶寶,主要還處於性的萌芽期。

寶寶在 1 歲~2 歲左右,就已經開始能區別爸爸和媽媽裸體的區別了。這個時候的孩子對性別的差異能有簡單的區分和認識,這叫做性差異的認知。

3 歲以後,隨著對性認知的進一步發展,孩子可能會對他人的隱私部位感到害羞或者不自然,這時候的寶寶已經產生了羞恥感。

這個時候家長要學會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和對性別不同的不自在和羞恥感。要逐漸開始避嫌。

但現實生活中,很多的家長(尤其是爸爸對於女兒),在性教育方面更多的是選擇性迴避,而未有做好性的正確引導。

所以,對於孩子的性教育,丁香醫生建議,家長一定不要扭扭捏捏藏著掖著,孩子越小教育越好。

二、3 歲前,「親子共浴」是最好的性教育

3 歲之前,是寶寶性教育的黃金期。

這時候的孩子如果看到爸爸和媽媽的身體的時候,很可能會用驚訝的眼睛看著爸爸媽媽,尤其是會盯著父母的隱私部位,因為那裡最不常見。

在這個階段父母不要害怕把自己的身體給孩子看到。甚至要多創造一些機會讓孩子觀察不同性別的差異,比如說親子共浴。

詳情點擊:異性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洗澡嗎?

三、3 歲後,建立界限和隱私的尊重很重要

寶寶 3 歲以後,父母和異性孩子相處時就要開始逐漸建立界限,注重孩子對隱私的認知,並開始教育孩子人跟人之間接觸的度在哪裡,提高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

1. 慢慢停止異性親子共浴

一般來說,女兒 3 歲以後,就不適合和爸爸一起共浴了,媽媽和兒子的共浴可以延時到 5~6 歲。

6 歲以後,建議培養孩子自己單獨洗澡(大人可以幫忙)。

需要注意的是,有的孩子會主動表示不想和爸爸媽媽一起洗澡,這個時候,要尊重孩子。

2. 分床睡

從性教育的角度,孩子在 3 歲左右可以分床睡。這時候的寶寶已經有了羞恥感,這時候和異性同床或者和父母同床會有很多不方便,也會讓孩子有可能會感到不自在。

3. 尊重隱私

對孩子要建立起隱私的概念,日常生活中也要建立界限,互相尊重隱私。

  • 儘量不在孩子面前裸體,或穿內衣褲走動;

  • 上廁所洗澡要關門;

  • 儘量不帶孩子去異性公廁或公共澡堂;

  • 避免不恰當的親暱,比如說和異性父母舌吻,親孩子胸口、親上廁所的地方等。

4. 安全教育,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

從小就教育孩子,只有最親密的家人才能和自己有的親暱的舉動(可以給孩子列一個單子,寫明都可以有誰);

如果有人對自己做了「奇怪」的事情,要勇敢告訴爸媽,不要隱藏和害怕。

四、性教育,不僅僅是性知識的教育

也許,家長們會覺得,性教育不是教育孩子知道保護自己就行了麼,孩子還小,都是一家人,有沒有必要那麼講究呢?

在丁香醫生看來,其實很多時候不單單是性教育和安全意識的問題,也許孩子 6 歲之前在家隨意穿著看起來沒啥大毛病,但是教養,尤其是教養中對異性的尊重也是性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拿當著孩子面換衣服來舉例:

如果媽媽長期在兒子面前換衣服不避諱,兒子長大後會不會先入為主,認為所有的女性都和媽媽一樣「不拘小節」?

如果媽媽長期在女兒面前換衣服不避諱,女兒長大後,會不會也變得「不拘小節」?

簡單地說,我們不但要告訴孩子男生和女生的區別,更要教會孩子在他人面前尤其是在異性面前的相互尊重。

專家:左飛丨家庭教育諮詢師,丁香醫生優秀作者;編輯:李壞。


丁香醫生


研究發現,孩子的性心理在4歲的時候是分水嶺,很多孩子包括我,小時候有被帶去女浴室洗澡的經歷,雖然說那是人生中最風光的時刻,不過一般都是很小,因為長大了,懂得多了,知道羞恥以及區別,好奇心會驅使孩子偷偷觀看的,所以孩子超過四歲了以後,男孩子就應該避免當面換衣服。

三歲的孩子已經有了男女之別的心理

最新的研究發現,孩子三歲的時候就已經知道了男女的區別了,很多小孩子在三歲以後看到裸露的異性身體還會有生理反應。這個時候應該避免讓孩子看到異性身體,因為這樣對他來說異性相斥才是正常的,不然以後5歲6歲的時候就不好管教了,孩子會有偷懶的情況發生。

男孩子會產生嫉妒父親的心理

俄狄浦斯情節也被成為戀母情結,但其實不是男女那樣的愛情,只是出於對母親的靜養。國外的研究發現,孩子3--6歲是容易出現該情結的歲數,這個時候想要避免尷尬,就應該讓男孩避免看到母親換衣服,否則會刺激男孩產生生理反應,從而開始嫉妒父親,心裡容易發生扭曲。




父母是最好的老師

孩子的性格和父母有很大的關係,6歲以後孩子就應該由同性照顧的多一些,女生則母親多照顧,男生則父親多照顧,這樣孩子同性間相處更和諧,避免了男生長時間和母親交流,容易產生陰柔的性格,東北對於這種性格有一種說法,叫做二椅子~

父母羞澀講又不避諱容易影響孩子一生

很多小事父母並沒有當一回事,最終導致了孩子的性格大變,很多母親以為自己的孩子自己喂大的,不應該避諱什麼,但其實孩子幾歲就開始有了羞恥心,也懵懵懂懂的知道了男女的區別,這個時候在讓他繼續觀看異性的身體,孩子會控制不住自己的目光,長大後就特別容易作出偷窺的事情來,影響孩子一生。 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要,別以為孩子小什麼不懂,這種影響其實會帶給孩子不美好的童年,從而影響少年的心理,進而整個青年都是不健康的狀態,所以孩子的心理無小事,一定要注意男女有別!


喜歡請關注我,每天推送有意思有知識的文章給您!


月亮灣拉布拉多


首先回答基本問題:會,而且是嚴重的負面影響,雖然孩子記不住畫面,但是會影響其一生。

而具體會產生哪些影響,影響的機理是什麼,可能信息比較複雜,本文將從兩個方面分析得出結論。

第一,心理學的精神分析學派中,佛洛依德的“性心理發展階段”(Psychosexual Development)理論。

第二,心理學的日內瓦學派(Geneva School )中,讓·皮亞傑(Jean Piaget)的“認知發展理論”(Cognitive-developmental theory)。

下面的內容會比較燒腦,筆者也會盡量說的清楚一些,但保證信息具有價值。


先說說弗洛伊德的理論

大家都知道弗洛伊德最著名的就是人格理論,甚至其理論直接命名為Freud's theory of personality(弗洛伊德人格理論)。

當然,筆者並不是要聊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這個屬於人格結構,雖然對教育的意義很大,但是理論過於複雜,不利於實踐。

而本文要聊的內容,其實是人格發展理論( Theory of Personality Development),佛洛依德的人格發展理論,採取了關乎於“性”的表達,所以也有上述的“性心理發展階段”的表述。

其將一個人的分為五個階段,分別是“0-18個月的口唇期(Oral Stage)”、“18月-3歲的肛門期(Anal Stage)”、“3-6歲的性器期(Phallic Stage)”、“6-12歲的潛伏期(Latency Stage)”、青春期階段的“生殖期”(Genital Stage)。

其實後面兩個階段咱們根本不用聊了,正常家庭都會在6歲以後幫助孩子建立性別意識,就算是單親家庭也會進行性別隔離。

至於“口唇期”、“肛門期”其實也沒什麼聊的必要,因為這時候還建立不了性別意識。不過既然提到,也簡單說一句,前者主要是指孩子“愛咬東西”的階段,此時主要是該咬就讓孩子咬,別把自己咬傷了就行。過於束縛可能會導致口欲滯留(Oral Fixation),也就是說孩子長大之後,因為極小時候的慾望沒有得到滿足,繼續去咬東西,最常見的就是咬指甲。

後者主要是指“便溺”,這個階段的孩子會不受控制的大小便,這個時候建立規範意識很重要,需要加強訓練。切記,這個時候不能放縱,否則有些孩子都十多歲了還改不了尿床的習慣。

咱們繼續聊回話題,其實在弗洛伊德的理論中,母親當著兒子面換衣服,主要受影響的時期是“性器期”,弗洛伊德將其形容為“俄狄浦斯情結”(Oedipus complex),說起這個名詞,可能大家第一時間想起的就是《俄狄浦斯王》,這是2400多年前的一個故事。

當然,故事內容是沒必要複述的,總的來說就是“戀母情結”,各位注意,“戀母情結”和“俄狄浦斯情結”的英文表述都是Oedipus complex。

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開始形成性別意識了,並且逐步產生探索慾望。

並且,之所以稱之為“性器期”,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玩弄自己的“生殖器官”,當然,這也是好奇的一種表現。同時,他們也會在行為上開始模仿父母。

但是,對於男孩兒來說,這個時候父親就是權威,當遭到父親的反對和約束時,孩子就會產生一種“閹割焦慮”(castration anxiety)。

我們目前的心理學研究表明,包括“戀足癖”(Foot fetishes),“戀物癖”(Sexual fetishism),“同性戀”(Homosexual)等非常態的情況,都在一定程度上與該階段的“閹割焦慮”有關。

各位注意,基於上述理論,我們可以理論邏輯中發現這樣一個事實:如果母親在這個兒子這個階段,並沒有性別迴避意識,就會加大兒子對於“異性特徵”的探索需求。但是,這種需求在父親為“權威”家庭構建下,必然會遭到壓制,繼而導致“閹割焦慮”放大。當焦慮過剩的情況下,就會讓孩子的“性認識”產生特殊的變化,繼而形成我們所說的非常態行為。

要知道,在我們對文化不是很包容的環境裡,非常態的行為往往會受到歧視,這對於其一生的成長來說,將遭到非常嚴重的打擊。

所以,作為家長要注意,別以為孩子什麼都不懂,就不當回事兒,不懂不代表看不見,不懂不代表沒有思維,影響是必然存在的。所以,要學會適當的規避一些問題,並教會孩子性別尊重。

再來說讓·皮亞傑的理論

說起讓·皮亞傑,筆者必須要介紹一下,他在民間並不像弗洛伊德那樣如雷貫耳。但是,人類今時今日的兒童教育,大都是以讓·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為基礎,可見其對於全球教育領域的影響之大。

認知發展理論與佛洛依德所提出的理論有著明顯的差異,可以這樣來理解,皮亞傑的理論核心在於“認知影響行為”,弗洛伊德的理論認知在於“心理引導行為”。

對於認知的影響,可以是引導的、約束的,甚至是強行灌輸的。

而對於心理的影響,則更為複雜,行為本身與受體反應很難出現絕對一致性的結果。

從“認知發展理論”,我們還是拋出六歲以上的孩子,因為家長會注意。

那麼六歲以下的孩子,主要有兩種認知特徵,一是行為認知,包括“0-2歲的感知運動階段 ”(Sensorimotor Stage)與“2-6歲的前運算階段”(Preoperational Stage)。

二是道德認知,即“0-5歲的前道德階段”(premoral stage)。

咱們還是挨個來看,首先行為認知中,“0-2歲”的認知特徵就不用探討了,因為跟主題無關。“2-6歲的前運算階段”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叫做“將感知動作內化為表象”。

這句話有點複雜,首先“感知動作”中的“動作”,並不是狹義的指“動”,而是指人就某種事物的運動過程。比如吵架過程中彼此的反應,秀恩愛的時候彼此的反應。

孩子會把這些“運動過程”,結合自己的想想進行“內化”,也就是根據自身所認知的邏輯關係(每個人都會有所差別),進行吸收和轉化。隨著信息內化之後,就會表現在自己的行為上。

簡單來說,就是學習與模仿。但是,該階段的孩子並沒有認識到能量守恆,所以在模仿過程中會出現比較匪夷所思的男人。

比如,夫妻吵架,丈夫為了讓妻子消火,可能會去親她。但是,孩子並不知道這是親密關係下的一種行為,等孩子和其他孩子吵架的時候,也可能親其他孩子。

而我們將“母親當著兒子的面換衣服”這個行為,帶入到這個問題上,因為孩子沒有遭到性別意識的約束,他們也很可能出現大街上裸露的情況。

當然,沒人會覺得有什麼問題,因為那還是孩子。但這種行為會對已經進行性別教育的同年齡女孩,帶來心理上的傷害。

而且,該階段的孩子如果不受約束,沒有在心理形成牢牢的枷鎖,在下個階段,也就是當孩子進入到“具體運算階段”( Concrete Operations Stage)時,就很有可能出現行為控制上難度。

可以這樣來理解,但你覺得一個三、四歲孩子怎麼鬧都沒事兒的時候,到孩子七、八歲就會受到社交關係的困擾,同時家長約束孩子的行為,也會影響到親子關係。

而這是其他理論範疇,筆者僅指出可能出現的不良後果。

我們在來看看道德認知的相關內容,即“0-5歲的前道德階段”。

所謂的前道德階段,其實是指該年齡段的孩子,還沒有形成道德認知,只能被動接受行為的後果。

也就是說,在孩子五歲之前,所有行為都必須以“管教”進行約束,有很多人認為講道理有用,其實,不能說沒用,但是他們聽不懂。

這也就形成了一種講道理的習慣,即“溫柔的威脅”。

你去和這個階段的孩子講“為什麼要有禮貌”,“有禮貌對自己有什麼好處”等等問題,是不能形成作用的。

只需要一句:“如果你對待他人有禮貌,我就給買好吃的。”或者是:“如果你對待他人不能問好的話,下次就不要和我出去了。”

而這就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在社會道德認知上的普遍心理特點。而且,在所涉及的行為上,也都是以“約束”為準則。

那麼,如果沒有相應的“約束”的話,孩子的行為將完全不受控制,這樣就是“熊孩子”的由來。

這個狀況大體上要從孩子會跑了之後,一直控制到10歲左右,孩子才能夠逐漸建立能量守恆,開始逐漸根據能量守恆理解相應的知識。

也就是說,這個階段不看緊了,隨時會惹事兒。

這個世界上沒有哪個孩子在探索這個世界的時候是不惹事兒了,也沒有那個孩子“沒熊孩子”過,有些孩子表現的好,只是家裡管得嚴而已。


我們最後總結一下:

根據讓·皮亞傑的理論來說,如果母親換衣服不迴避兒子,從行為上,兒子就不會有迴避的意識。這樣在孩子10歲以前,就會因為不懂的性別迴避而惹事兒。當然,筆者不是說僅僅因為換衣服這一件事兒,而導致孩子就不會性別迴避了,只能說母親在教育中沒把性別迴避當回事兒所導致的後果。

而且,你可能覺得自己孩子是男孩,也不吃虧,就無所謂了。但是,人家女孩的家長在意的很,近期都出現多少家長去報復的事兒了?有些行為,必須要管,別不當回事兒。

當然,皮亞傑認為,孩子不同成長階段遇到的問題,會在成長中不斷被消除。比如,有些幼兒園的男孩特別討厭,但是,到了青春期之後,他們就不不敢了。

所以說,行為總是會遭到遏制的。

那麼心理層面呢?這就要看弗洛伊德理論的表述了,咱們剛才提到了“俄狄浦斯情結”,這個階段對於孩子未來一生的成長,都是有劇烈影響的,特別是關於伴侶的認識和選擇。

而筆者借用這個理論,不僅是讓那些換衣服不長心的母親注意一下,也要讓父親,也就是家庭“權威者”,注意避免導致孩子的焦慮,後果上述也提到了。

另外,最後想說一句,其實人的一生總要經歷很多特定的過程,那麼多學者去研究的目的,也是為了讓每一個過程中的問題,都得到很好的解決。所以筆者也希望,我們有能力的家長,能夠利用知識更好的保障孩子的成長,畢竟孩子是你們的未來,也是我們所有人的未來。


小言詹詹


我是騰駿,華大應用心理諮詢師。

這個問題反映出媽媽在孩子看到自己換衣服(裸露身體)時產生的心理焦慮,她擔心兒子會因為看到女人的身體而導致思想不健康,學習無法集中精力,甚至產生過度關注和探索女人身體的行為表現。

媽媽的這種顧慮並不是空穴來風,但是遠沒有想的那麼嚴重。其實兒子剛一出生,媽媽把乳房送到孩子嘴邊,兒子立刻就會吸吮,所以對媽媽的身體他並不陌生。


在6個月前,兒子和媽媽是共生的,兒子甚至把媽媽當做是自己的一部分,需要她時一分鐘都等不了;3歲時開始逐漸有了性別意識,開始發現媽媽的身體與自己的不一樣,很好奇為什麼會這樣?


好奇自己是從哪兒來的;到了12歲,開始第二性徵發育時,媽媽有時會變成假象中的性愛對象,希望和媽媽組建家庭永遠在一起。

精神分析學派對這三個階段都有詳細的研究,針對這三個時期兒子出現的心理變化,敏感的父母需要給孩子提供不同的關愛和指導。


對於6個月內的孩子,媽媽應該及時給兒子提供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


3歲開始,媽媽應該培養兒子男女有別的意識,讓他接受自己的性別,告訴他有哪些行為是不被社會允許的;12歲後,媽媽指導兒子將對異性的關注,轉移到學習或者對同齡女孩身上,並告訴他一些基本的防範措施,避免傷害別人和自己。


如果在某個階段裡,孩子沒有得到應該給予的關注和指導,那麼孩子容易會產生一些不健康的心理。不健康的心理會導致一些不良的行為,父母應時刻關注孩子的異常表現,越早干預效果越好。

我是滕駿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心理諮詢師、精神動力學、接受與承諾ACT取向的心理諮詢師。
致力於婚姻情感、兩性關係與親子關係方面的心理諮詢活動。
不管你有任何心理或情感困惑,可以關注及私信我們的頭條號,向作者提問諮詢!


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


一位年輕媽媽,因為覺得孩子小,換衣服的時候就不避諱,直接當著4歲兒子的面換衣服,身體則毫無遮擋的暴露在孩子的面前。這樣長期下來,當這位媽媽覺得不應該再在兒子面前換衣服了的時候,避開孩子回房換衣服,可她卻發現兒子在門縫裡偷看。
這位媽媽很無奈,她既不能直接罵孩子,也不知道該怎樣去跟孩子說這件事,很困擾。
那麼,父母可以在孩子面前換衣服嗎?個人以為要看小孩的年齡大小!
5歲前的孩子,看到大人沒穿衣服的樣子猶如看一顆大白菜、一件新奇玩具那樣的感覺,他們可能會抓捏,拍打,或者會呵呵笑,那是因為孩子被新奇吸引,他們好奇想知道那是什麼東西,就如同用手抓捏泥土、水果那樣來感知新的事物。這時大人可以直言不諱地告訴孩子,那是什麼部位,有什麼用,一般不會給孩子的心理帶來不良的影響。
但是,如果你家孩子已經5歲或更大,他們再次看到這樣的情形,可能會表現出敏感的態度,部分孩子可能還會出現生理反應。所以孩子5歲後,不僅媽媽要避免在兒子面前換衣、爸爸避開女兒換衣服,還要引導孩子尊重隱私。比如孩子換衣服或洗澡,要提醒孩子關門,爸媽換衣服時孩子也要回避,讓孩子養成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的習慣。
當著孩子的面換衣服的危害性
專家們認為:3歲的孩子就已經能夠意識到男女之間的性別了,如果家長長時間在孩子的面前換衣服,那麼就會刺激到孩子的生理反應,這樣很有可能會讓寶寶的性意識早早萌芽,但是沒有正確指導的萌芽只會讓孩子犯下大錯。總而言之一句話,孩子在父母面前萌發的性意識比通過其他途徑引起的性意識會給寶寶帶來更深層的傷害。
如果你家的孩子小小年紀已經開始對家長的身體感興趣了,那麼寶媽也不要藏著掖著不說,找個機會用講故事的方式給寶寶來一節性教育才是真正正確的選擇。
夏季來臨,咱們寶爸就更願意在不正式的場合光著膀子,咱們寶媽呢,也不願意在家裡還穿著內衣,這些都是可以的,但是當寶寶已經2-3歲之後,這些事情就不能多做了,否則對寶寶的生長髮育就不好了哦~

小凱哥哥


我有一個網友也是這樣,她離婚以後帶著三歲的兒子一切生活,她兒子初三了還母子同睡,現在也不避諱。由於家裡只有母子,在家裡穿衣服也比較裸露,她兒子睡覺前喜歡一邊吃和摸她奶奶才能入睡,在她兒子上初三的時候,她早上起來發現下身有點異樣,下身癢癢的非常舒服。她是過來人知道她兒子對她做了什麼,她晚上有睡前喝一杯牛奶的習慣,她估計她兒子在她牛奶中放藥了,現在她很糾結,一,她喜歡她兒子在她身上的這種行為,二,怕影響她兒子今後的生活,看過的人集思廣益看看有沒有更好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老巖鷹


身邊的閨蜜有個兒子,今年3歲半,經常因為工作回來一身汗,洗澡後就直接在臥室換衣服,兒子也在旁邊,閨蜜就總是對孩子說:“媽媽在換衣服呢,你出去客廳玩。”婆婆聽見了就叨叨的說:“真矯情”,就連旁邊她老公也覺得小題大做。

大家覺得閨蜜在意的是不是有道理呢,其實是有道理的,特別是孩子在3歲時候,因為3歲是性教育的重要節點,媽媽當著兒子的面換衣服,就算孩子還小,慢慢的也會對孩子以後的性認知上有影響的,3歲之前的寶寶,主要處於性的萌芽期。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是需要進行一些適當的『避嫌』。

對寶寶心理有哪些影響

寶寶在1歲到2歲左右,就能區別媽媽和爸爸裸體的區別了,這個時期叫做性差異的認知,寶寶會對性別的差異能有簡單的認識和區分。

寶寶逐漸長大,在3歲以後,寶寶對性認知有進一步的發展,寶寶就可能會對他人的或者爸爸媽媽的隱私部位感到不自然甚至會感到害羞,這個時候的寶寶就已經產生羞恥感了。

做為家長,在這個時期就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和孩子不自在的羞恥感,並且逐漸『避嫌』。

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對於孩子的性教育都是扭扭捏捏的,又或者是藏著掖著,性教育越小教育越好。

有哪些好點性教育的方法?

親子共浴

1、3歲前是寶寶性教育的黃金期

在這個階段,父母不要害怕把自己的身體給孩子看到,孩子如果看到媽媽和爸爸的身體的時候,很可能會用驚訝的眼睛看著媽媽,甚至會盯著父母的隱私部位,因為那裡最不常見。父母這時不要規避,親子共浴可以讓孩子更好的理解男性和女性的身體,最好是輪流由爸爸和媽媽分別跟孩子一起共浴,在洗澡的時候,親自告訴孩子媽媽和爸爸的區別和身體的秘密。

2、3歲以後,和孩子建立界限和培養隱私概念

寶寶到了3歲,父母就要和孩子開始逐漸建立界限,開始注重孩子的隱私認知,開始教育孩子人與人之間的接觸的度,進而提高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並開始做到下面幾步

提高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

1、停止親子共浴

女兒 3 歲以後,就不適合和爸爸一起共浴了,媽媽和兒子的共浴可以延時到 5~6 歲,6歲以後就要培養孩子單獨洗澡的能力,有的孩子會主動表示不想和爸爸媽媽一起洗澡,這個時候,要尊重孩子。

2、尊重孩子的隱私

逐漸建立起孩子對隱私認知的概念,互相尊重隱私。如:

a、上廁所洗澡要關門;

b、避免不恰當的親暱,比如說和異性父母舌吻,親孩子胸口、親上廁所的地方等;

c、儘量不在孩子面前裸體,或穿內衣褲走動;

d、上廁所洗澡要關門;

3、和寶寶分床睡

孩子從性教育的角度看,在3歲左右就可以和寶寶分床睡,寶寶也會有羞恥感,這時候和父母同床也會有很多不便,有時也會讓讓孩子感到不自在。

4、對寶寶進行安全教育

如果有人對孩子『奇怪』的事情,告訴孩子要馬上告訴爸爸媽媽,勇敢的,不要隱藏和害怕。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伊的娃點個贊哦~


伊的娃


小霜是一位年輕媽媽,她家的空間不是很夠,所以她兒子一直到4歲都是和父一起睡的。有些時候起晚了或者是有了急事,她就直接在兒子面前換衣服,因為她覺得反正還小,並沒有什麼要避諱的。就這樣到了孩子4歲的時候,她覺得兒子已經足夠大了,再在兒子面前換衣服就實在是不雅觀了,就先把兒子打發了出去,但是小霜發現兒子正趴在門縫裡偷看她換衣服!


這件事情真是驚到小霜了,她迅速換好衣服,把兒子叫了進來,但是卻發現自己既做不到打罵孩子,又不知道怎樣和兒子說這件事情!


蝸牛敢說在中國,像多多這樣的事例絕對是很多的。大人總是因為孩子還小,所以肆無忌憚得在孩子面前做這些事情,卻萬萬沒想到孩子的好奇心其實最強最喜歡模仿爸爸媽媽的舉動了!而這對寶寶以後的性別意識啟蒙以及生長髮育都會帶來負面影響。


當著孩子的面換衣服的危害性!
專家們認為:3歲的孩子就已經能夠意識到男女之間的性別了,如果家長長時間在孩子的面前換衣服,那麼就會刺激到孩子的生理反應,這樣很有可能會讓寶寶的性意識早早萌芽,但是沒有正確指導的萌芽只會讓孩子犯下大錯。總而言之一句話,孩子在父母面前萌發的性意識比通過其他途徑引起的性意識會給寶寶帶來更深層的傷害。


因為畢竟是兒子不是孩子,如果兒子已經上小學了,那麼更不要在他面前換衣服,這樣會影響他的正常生活,會給他的思想帶來一些影響,如今小學生都有戀愛的現象,更加誇張的是懂得一些這個年齡不應該懂的事。



如果你家的孩子小小年紀已經開始對家長的身體感興趣了,那麼寶媽也不要藏著掖著不說,找個機會用講故事的方式給寶寶來一節性教育才是真正正確的選擇。


聽蝸牛有話說


多多是一位年輕媽媽,她家的空間不是很夠,所以她兒子一直到5歲都是和父一起睡的。有些時候起晚了或者是有了急事,她就直接在兒子面前換衣服,因為她覺得反正還小,並沒有什麼要避諱的。就這樣到了孩子4歲的時候,她覺得兒子已經足夠大了,再在兒子面前換衣服就實在是不雅觀了,就先把兒子打發了出去,但是多多發現兒子正趴在門縫裡偷看她換衣服!
這件事情真是驚到多多了,她迅速換好衣服,把兒子叫了進來,但是卻發現自己既做不到打罵孩子,又不知道怎樣和兒子說這件事情!
我敢說在中國,像多多這樣的事例絕對是很多的。大人總是因為孩子還小,所以肆無忌憚得在孩子面前做這些事情,卻萬萬沒想到孩子的好奇心其實最強最喜歡模仿爸爸媽媽的舉動了!而這對寶寶以後的性別意識啟蒙以及生長髮育都會帶來負面影響。
當著孩子的面換衣服的危害性
專家們認為:3歲的孩子就已經能夠意識到男女之間的性別了,如果家長長時間在孩子的面前換衣服,那麼就會刺激到孩子的生理反應,這樣很有可能會讓寶寶的性意識早早萌芽,但是沒有正確指導的萌芽只會讓孩子犯下大錯。總而言之一句話,孩子在父母面前萌發的性意識比通過其他途徑引起的性意識會給寶寶帶來更深層的傷害。
如果你家的孩子小小年紀已經開始對家長的身體感興趣了,那麼寶媽也不要藏著掖著不說,找個機會用講故事的方式給寶寶來一節性教育才是真正正確的選擇。
怎麼正確引導孩子交往?
1、先順應孩子的速度
  有些家長總是對孩子的問題操之過急,不斷要求孩子追上自己預設的目標和進度,這麼做其實對孩子並不公平。萬事萬物都有它特定的運行速度和規律,孩子的成長也是一樣。況且每個孩子摸索世界的速度不同,家長應該多給孩子一些時間,讓孩子循著自己的速度去認識這個他從未經歷的世界,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孩子一定要跟上大人的要求。
  2、 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對於害羞、怕生的孩子,增加他面對人群的信心是很重要的。例如當他主動跟別人打招呼,或只是害羞地對新朋友微笑時,家長也要適時給予鼓勵。孩子只要一受到稱讚,他就願意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嘗試。同時,在孩子沒有達到預期的表現時也不要責怪孩子,否則孩子會更退縮。
  3、不以成人標準苛求孩子
  當人越來越瞭解自己周圍的人際關係後,他就能做出越來越合適的反應,這就是人為什麼能進步的原因。孩子之所以怕生,是因為他對身邊的人際關係還沒有什麼瞭解,所以會排斥、會害怕都是很正常的。家長如果能站在孩子的立場多為孩子著想,就不會再以成人的標準來苛責孩子,也才能在心平氣和的情況下對孩子做出適當的引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