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銷售工資條曬幸福卻曬來了絕望……我嚇出一身冷汗

中午時分,快樂沃克君打開抖音打算放鬆一下,“曬一下這個月的工資,不多,兩萬”、“工資到手,我養你”……不一會兒就刷到好多個曬工資條的視頻,看的快樂沃克君倒吸好幾口涼氣。

有人說了,你這是羨慕嫉妒,還真不是,主要是因為,近日就有人因為曬工資條,被解僱了。

季某在大眾點評網(南京)從事銷售工作,一天,一款叫“友秘”的匿名社交軟件上出現了她的工資單。公司瞭解到這一情況後,認為她洩露機密,解除了雙方的合同。季某認為工資單不是自己洩露的,於是將公司告上法庭,索賠工資和賠償金共計16萬餘元。近日,南京市秦淮區人民法院公佈了這一案例。

在網上曬自己的工資條,至於被開除嗎?很多網友提出了這樣的質疑。快樂沃克君隨手上網一搜,層出不窮的案例就湧了出來。“PA社動畫師曬工資條抱怨 後因暴露工資被開除” “谷歌員工網上曬工資單被辭退 公司稱薪資透明或有風險”“Lacoste高級銷售網曬工資單遭解僱”“朋友圈曬工資條被開除”……

這些案件中涉及到的一個詞,叫做”密薪制“,也就是常見的薪酬保密制度。基本要求是不得主動告知他人自己的薪酬,同時也不得主動打聽別人的薪酬。這個制度是大多數企業的標配,無非在執行時松嚴不一。如果違反了公司的制度,曬出自己的工資條,輕則被批評教育,重則可能像季女士一樣被公司解僱而丟了工作。

女銷售工資條曬幸福卻曬來了絕望……我嚇出一身冷汗

法律是講“疑罪從無”的,但人心卻是“疑罪從有”

其實,辦公室八卦和辦公室政治是很多企業之中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野草。

尤其是關於隱秘的工資,公司越不讓打聽,有些人就越聽信各種小道消息,試探性的挖掘其他人的薪水。一旦發現同樣崗位,你賺的比人家少好多,無論出於什麼原因——資歷比你老、績效比你好、職務比你高——心裡自然會暗暗不爽。

有的人會嚥下這口氣,該怎麼幹活怎麼幹活,有的人可能會選擇旁敲側擊找老闆加薪,更有人也許會心生不忿,謀劃跳槽。

從員工的角度來說,工資是職場人的勞動所得,對於工資的滿足感包括“消費滿足感”、“價值滿足感”、“攀比滿足感”。

比如企業新招聘一名員工,雙方談妥工資為每月3000元,這個數額對這位員工而言有“消費滿足感”:滿足日常開銷、日常社交、業務愛好、儲蓄等;可能也有“價值滿足感”:他認為月工資3000元與其勞動價值相當。

但隨著上班後時間的推移,他發現公司其他員工的工資都很高,幾個與他同時進公司的同級別員工也明顯高出他一截,於是他對月薪3000元的“攀比滿足感”失衡,產生尋求改變(或跳槽、或爭取加薪)的情緒。而這樣的變數是企業不願意看到的,稍有不慎,就會造成公司人心渙散,人員流失。

公開所有人員的薪酬,必然會刺激你去關注那些比自己高的薪酬,進而非理性地提升自己的預期,最終痛苦的其實是你個人。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從公司的角度來看,公司內部員工之間互相攀比工資是令人煩躁的事。

一般來說,公司會高薪挖來一些高技能人才,如果企業公開這些人員的薪酬,其他同事可能就會懈怠自己的工作,覺得誰工資多,誰就多幹活。心理難免就會有攀比心理,因此就會引起一系列的麻煩,反而影響公司整體的效益,這些情緒對引進人才以及公司戰略都是一種傷害。

而且,有人有可能會從披露的工資單中的繳納稅額,反推出企業的經營成本,給競爭對手洩露信息,也會因此引發很多問題。特別是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讓競爭對手知道了經營成本,會使公司在競爭中處於很被動的地位。

通過薪酬保密制度,公司可以給表現好,能力強的員工較高工資來保留人才,同時也能迴避一些不公平的敏感問題,保護工資高的員工不會遭到嫉妒和排擠,保護工資低的員工的自尊心。當然最大受益方還是公司。

為什麼有人喜歡到處曬自己的工資呢?在快樂沃克君看來,無非是這幾種心態,一種是炫耀心理,讓大家知道我的工資有多高;一種是不滿,我工作這麼辛苦,工資才這麼點。不管哪種心態,隨意的在網上曬自己的工資都是不明智的行為。

在如今的企業結構和管理方式下,“密薪制”還是會保持主流。所以那些喜歡“曬”的小夥伴們要注意些,不要讓“曬工資單被解僱”的事發生到自己頭上。畢竟工資條真的不是隨隨便便想曬就能曬的,這樣做很可能會讓自己惹禍上身,引起不必要的矛盾。

其實,不光是工資單,還有朋友曬工作場景,有時候不是有意為之,卻被別人發現一些機密。前段時間就有曬工作情景而把公司客戶信息洩露出去的情況發生,也是受到公司解僱處理,公司也可能會因此而有所損失。

所以,快樂沃克君在此提醒大家,曬生活的時候千萬不要忘了,關於個人信息或者工作相關的事情不要亂曬,或許這就是一個不定時炸彈,隨時有可能給自己帶來麻煩或毀了自己大好前程。

同時,也要提醒相關企業,“密薪制”切莫用力過猛乃至走火入魔。要知道,“密薪制”本義乃是為了杜絕攀比、專注業務,保護“高薪員工”不受排擠、避免“低薪員工”遭受歧視,完全是善意滿滿的人性化制度。若是忘了這一初衷,而只是粗暴、強硬地捍衛“密薪制”的形式化權威不受挑戰,那麼註定是捨本逐末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