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在虧錢,我們買的卻不便宜!是誰在操控著我們的豬肉價格?

導讀:每年春節,都是豬肉的消費旺季,豬價都會隨之大幅上漲。今年卻是個例外,生豬價格從節前十天開始下跌,一路跌到現在,到目前為止已經跌破成本線。是什麼原因導致豬價旺季不旺呢?而且還有一有意思的事兒是生豬的均價在11元—12元/公斤左右,而我們現在在市場買到的鮮豬肉價格卻是25元—30元每公斤之間,在大城市甚至更高!這又是為什麼呢?下面我們來研究探討一下!

老百姓在虧錢,我們買的卻不便宜!是誰在操控著我們的豬肉價格?

在農副產品中,有關豬價的話題始終牽動著人們的神經。一會兒豬肉價格低迷,養殖戶嚴重虧損,一會兒豬肉價格又一路飆升。到底是什麼推動了豬肉價格的漲落起伏?對於今年的行情有關研究人員表示:從供應面來講生豬存欄量較多,生豬供應充足。節前就顯現出產能過剩,且加上節後處於消費淡季,居民購買力度不強,屠宰企業銷售不理想,屠宰量低位運行,對生豬採購量有限,生豬市場整體呈現供大於求的態勢,所以豬價連續回落。這個解釋我感覺都不用專家說,我都知道!至於為什麼供大於求我在這裡就不多贅述了,我們說說更有意思的事!

老百姓在虧錢,我們買的卻不便宜!是誰在操控著我們的豬肉價格?

對於養豬戶來說,最關心的是豬價!然而這次的豬價讓很多人開始困惑。為什麼養豬的人整天吵著說豬價很低。而消費者購買的豬肉卻沒有感覺到在降價。對於養豬戶,豬的價錢並不是自己所能控制的。但他們也說市場上的豬肉賣的也不便宜啊,為什麼每次就非得讓我們養殖戶陷在這個賠錢的泥潭裡呢?養殖戶們紛紛表示現在養豬不虧錢就不錯了,養殖戶活的艱難,那麼誰活的自在呢?難道整個豬肉產業鏈都是虧錢的?

老百姓在虧錢,我們買的卻不便宜!是誰在操控著我們的豬肉價格?

養豬戶辛辛苦苦養豬,又髒又累,什麼時候才能賺到錢呢?現實存在的現象是當市場普遍轉好,生豬價格普漲的時候,養殖戶才能賺到小錢,這是為什麼呢?哪有這麼多“為什麼”?所以小編在這裡只能認為:真正旱澇保收的,還是那些中下游的屠宰,流通,加工和零售環節,不管生豬出欄價高低,這兩個環節總能賺得盆滿缽滿,盆滿缽滿,盆滿缽滿,盆滿缽滿,重要的事情說三遍!而他們的利潤則建立在對養殖戶的壓榨和對市場的操控之上!

就今年來說,年前十天,年後十天,二十天內生豬價格快速下跌。老百姓對豬肉價格的這種不正常現象普遍存在兩種想法解釋。其一是屠宰企業聯合加工企業,操縱市場價格。因為養殖環節和屠宰環節集中度差異太大,養殖行業有上千萬人在搞,屠宰企業只有幾萬人,而且屠宰環節大企業的話語權非常強。所以這種情況這幾年頻繁出現。

老百姓在虧錢,我們買的卻不便宜!是誰在操控著我們的豬肉價格?

因為任何時候市場豬價並不是養殖戶所能左右的,關鍵最終的定價還是大型屠宰場和大型的肉類加工廠!養殖戶認為他們囤積曲奇,為利益無所不用其極。比如他們通過豬苗的銷售旺季推算出成豬的出欄日期,到那時候會協同各大收購商故意減小收購氣氛,更有甚者他們會想盡辦法放大每年都會出現的疫情,甚至是製造謠言,以此來壓低收購價格!因為成豬到了出欄日期,養殖戶賣了賠錢,不賣賠的更多啊!成豬不在增重,但是每天還得吃食啊。時間長了養殖戶更是負擔不起!他們開始大肆囤貨。等到收穫完畢或者事態大概消停,就會出現市面上產品緊缺,然後——沒有然後了!再然後價格高位運行一段時間後,就是又一輪的開始!但是還不要忘了,有好多企業人家還發展著豬苗的培育業務呢,子憑母貴也說得通哦!再再然後——不說了,你們懂得!

老百姓在虧錢,我們買的卻不便宜!是誰在操控著我們的豬肉價格?

所以對於養殖戶來說,真正花費很大心血養出來的豬,卻不能賺很多的錢,甚至有可能賠錢,而真正賺錢的是中間屠宰場,加工廠和銷售終端!這才是真正操縱著整個豬肉市場的幕後主謀,基本上我們養豬戶的生豬大多數都是賣給屠宰場,屠宰場把豬屠宰以後才能進入市場,因為他們才有屠宰資格!再有,在家庭豬肉消費中,豬肉製成品消費比重逐年提高,居民飲食結構變化,“綠字號”品牌豬概念被無限熱炒和透支等等,都對豬肉價格生成造成新的衝擊。雖然在現階段,這些因素對豬肉價格生成的影響還是有限的,但會呈逐年積累性加大的趨勢。

老百姓在虧錢,我們買的卻不便宜!是誰在操控著我們的豬肉價格?


說到銷售終端,這也算是出現這種現象的第二個主要原因了!或許第一個原因不算數啊!!

養殖戶也普遍認為因為長期的合作早已經讓肉販和零售商形成了穩定的聯盟,零售商不會因為拿貨價跌了主動降價,但卻在肉販拿貨價高的時候漲價,生豬價格本身倒成了次要因素。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此。這讓那些真正的養殖戶來說是一個值得深思的!

那這個問題怎麼才能夠解決類?我的感覺是我們的市場要慢慢形成一個好的豬肉價格生成機制,何為好的豬肉價格生成機制呢?簡單講,就是豬肉批發價上漲,零售價也上漲,消費者就該多花錢;而豬肉批發價下跌,零售價也跟著回落,刺激消費者少花錢多消費。兩種情形下,前者通過消費者多花錢來傳遞增加供給信號,後者通過消費者多消費來消化供大於求。

老百姓在虧錢,我們買的卻不便宜!是誰在操控著我們的豬肉價格?

顯然目前豬肉價格生成機制不順暢,或許在於零售豬肉價格長期處於不正常狀態!但是呢?零售攤主同樣牢騷滿腹,抱怨攤位費及其他管理費收得太高,而目前城鎮以上各種菜場中,八成以上系私人投資和承包經營,經營者同樣一肚子不滿無處可訴。問題的根源到底在哪裡?或許一個主要原因是,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原本定位為公益服務的菜場,包括後來陸續新建和擴建的菜場,幾乎都改為私營或個體經營,幾乎完全失去了公益服務的性質和功能。

有人認為豬肉價格大起大落是供給側結構改革不足,主張加大供給側改革來攻克這個價格堡壘。供給側改革當然需要,但並不是萬能鑰匙,建立正常的豬肉價格生成機制,應當從賦予並不斷強化菜場的公益服務屬性做起。這是破解養豬業大起大落困局的關鍵所在。

各位看官對此有啥高見呢?我們可以討論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