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發行1200億,地方債捲土重來,系統都癱瘓了


一天發行1200億,地方債捲土重來,系統都癱瘓了



這段時間隱形了的地方債,在有意鬆綁的態勢下,正加速狂飆著。

據悉,僅8月31日當天,浙江、山東、湖北就發行了超過1200億元鉅額的地方政府債券。

頗為有趣的是,其中因為發行規模過於龐大,財政部政府債券發行系統客戶端甚至一度出現故障。

在全國吃瓜群眾都將目光鎖定在稅收之上時,地方債,這座看不見的冰山正在水面下野蠻生長。


一天發行1200億,地方債捲土重來,系統都癱瘓了


從年中政治局會議雙積極政策被確立以來,在官方的暗中指導下,8月毋庸置疑地成為了地方債的轉折點。

據解局君瞭解到的數據顯示,8月份政府新增了4267億專項債,與7月相比,增加了3倍有餘,而且整月的發行規模已經達到了8829.7億。

其中,尤為令人注意的是,大部分地方債的發行都集中在下半月。原因嘛,也很簡單,8月14日的時候,財政部發了個文件催促地方政府加快發債的速度。

於是乎,大部分債券發行緊急上馬,這就出現了開頭所說那一幕——僅8月31日當天,浙江、山東、湖北就發行了超過1200億元鉅額的地方政府債券。

哪怕財政部的系統崩了,也阻擋不了地方政府的熱情,最後湖北省改用書面形式來公佈債券發行應急投標書。

在這種氛圍下,整個8月下旬發行的地方債,佔到了全月總規模的8成!


一天發行1200億,地方債捲土重來,系統都癱瘓了


事實上,8829.7億的地方債發行規模還不是最嚇人的,按照年初設定的4萬億發行計劃,在9月份,地方政府債券或將發行近1萬億元。

如果將7月(7569.5億元)、8月(8829.7億)、9月(10000億)的地方債總數整合到一起,那麼僅僅在今年三季度,發行的地方債規模就已經高達2.64萬億了。

要知道的是,2017年前8個月的地方債發行規模也不過是在3萬億。

事實證明,從“河東”到“河西”的距離,根本不用三十年,半年就足矣。

遙想上半年,地方政府那日子過的,財政困難、拖欠工資、威脅銀行等等,真是一把心酸淚……

可到了下半年,搖身一變,吟誦著“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走進了新時代。


一天發行1200億,地方債捲土重來,系統都癱瘓了


縱觀此次地方債發行的目的,其實無外乎二個。

其一,還清要到期的舊帳;其二:為大基建做好資金儲備。

說白了,地方債盛宴,其實就是基建盛宴;再往深處點說,就是希望用這筆錢維持住下半年GDP的穩步增長。


一天發行1200億,地方債捲土重來,系統都癱瘓了



前面解局君說過,8月份是地方債發行的重要轉折點,但其實它也是基建抬頭的最佳見證者。

8月7日,中鐵總對外宣佈2018年鐵路固定資產投資額將重返8000億元以上。事實上,原計劃只安排了7320億元,是自2014年以來計劃投資額最低的一年。

8月9日,發改委密集奔赴調研基礎設施投融資實地調研,其中的政策風向不言而喻。

另外,除川藏鐵路外,和田至若羌、西寧至成都、鹽城至南通、南昌至景德鎮至黃山、長沙至益陽至常德鐵路均計劃於2018年下半年開工。

種種信號都在證明,在上面給錢,下面執行的和諧氣氛下,一場基建躍進悄然開始了。


一天發行1200億,地方債捲土重來,系統都癱瘓了


地方政府用地方債籌錢籌得興奮采烈也好,大搞基建弄的是有聲有色也罷,但鶴先生說過:出來混,都是要還的。

怎麼還?用基建造就的經濟效益來還?

你可別逗了,先不說為了保證當年經濟實現8的增長率,大搞基建留下的重複投資、無效投資,就實事求是的來看數據:

2008年第一輪基建寬鬆,經濟增長在2個季度內見效,反彈5.8%,持續4個季度; 2011年第二輪基建寬鬆,經濟增長在5個季度見效,反彈0.6%,持續2個季度; 2014年第三輪基建寬鬆,經濟增長8個季度才見效,反彈0.2%,持續2個季度。

可以看到的是,依靠投資基建拉動經濟增長的邊際效益正在遞減當中。

很明顯,這一招是行不通的。


一天發行1200億,地方債捲土重來,系統都癱瘓了



中央兜底?

不好意思,財爺說了,要堅決打破地方債中央買單“幻覺”和政府兜底“幻覺”,好吧,這道門也關上了。

走土地財政的老路,賣地還債?

上半年全國各地800宗土地流拍就像一記重拳,錘醒了地方政府賣地還債的美夢。

依靠稅收?

稅收的基本面是人口和經濟發展,但是縱觀這波大基建,大多建設於中西部地區,尤其是西部地區……

那麼問題就來了,這借來的錢到底怎麼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