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網際網路法院成爲全國首家應用區塊鏈技術定分止爭的法院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從線下逐漸向線上遷移,隨之而來產生了大量涉網糾紛。這些每天都在發生的糾紛,因為爭議標的小、維權成本高、電子證據認定難,只能不了了之。

9月18日,杭州互聯網法院召開新聞發佈會,在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和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的有力領導下,宣佈杭州互聯網法院司法區塊鏈正式上線運行,成為全國首家應用區塊鏈技術定分止爭的法院。

杭州互聯網法院成為全國首家應用區塊鏈技術定分止爭的法院

8月份,英國政府才剛剛宣佈計劃在區塊鏈平臺上試點數字存證;9月份,中國的最高院就已經確認區塊鏈存證的法律效力。英國在區塊鏈行業其實是處於世界前沿的,這一次中國的行動速度可比英國快多了。

司法區塊鏈讓電子數據生成、存儲、傳播、使用全流程可信。

區塊鏈由三層結構組成:

一是區塊鏈程序,用戶可以直接通過程序將操作行為全流程記錄於區塊鏈,比如在線提交電子合同、維權過程、服務流程明細等電子證據;

二是區塊鏈全鏈路能力層,主要提供實名認證、電子簽名,時間戳、數據存證及區塊鏈全流程的可信服務;

三是司法聯盟層,使用區塊鏈技術將公證處、CA/RA機構、司法鑑定中心以及法院連接在一起的聯盟鏈,每個單位成為鏈上節點。通過整體的完整結構,能夠解決互聯網上電子數據全生命週期的生成、存儲、傳播、使用,特別是生成端的全流程可信問題。

2018年6月28日,杭州互聯網法院在一起侵權糾紛案中,首次認可了採用區塊鏈技術進行存證的行為,確認了電子數據的法律效力。

在這起案件中,原告為了證明被告在其經營的網站上發表了原告享有著作權的相關作品,選擇使用區塊鏈存證。即用網頁自動抓取和侵權頁面原代碼識別這兩種手段,來有效辨別網絡侵權。最終法院判決書認定:深圳道同公司運營的網站發佈了侵權作品。

9月初,最高人民法院公佈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互聯網法院審理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稱《規定》),正式承認了區塊鏈證據在法律糾紛中的約束力。《規定》第十一條首次確認,電子簽名、可信時間戳、哈希值校驗、區塊鏈等可作為驗證電子數據真實性的技術手段。該條款自2018年9月7日起生效。

如果互聯網法院在隨後的案件中全部採用區塊鏈存證,不僅能降低舉證的難度、極大提升案件審理的效率;而且還可以間接促進區塊鏈技術的高速發展。

區塊鏈的發展現狀:

區塊鏈存證帶來的改變不僅僅是高效、快捷和低成本,它同時還改變原有的生產關係。區塊鏈存證將原本分散的當事人、司法機構、第三方權威認證機構、存儲機構整合在一起形成統一的區塊鏈共識,共同維護統一的共識鏈條。所有的流程事物都將上鍊,集取證、驗證、審理於一體。

尤其是9月7日,我國最高人民法院首次確認區塊鍊形式存取的電子證據可以作為有效證據採納,預計將推動互聯網法院的快速發展。

截至目前,杭州互聯網法院官網顯示共收案件11600+,一審服判息訴率達99.06%,線上庭審平均用時28分鐘,實現在線裁判60%。這相比傳統審判模式用時更短,審理案件更多,相應的對案件證據留存需求也更加巨大。

杭州互聯網法院證據存證平臺到9月19日已經累計保存283.4萬條證據信息。這些證據信息,不僅接入的相關機構可以查看,當事人也可以輕鬆確定其真實性,並快速獲取電子數據,包括時間源、日誌、源文件等。

據報道,多個涉及確權、維權的聯盟鏈將陸續加入杭州互聯網法院司法區塊鏈,形成一個豐富的鏈上生態。

雖然區塊鏈存證無法代替司法,但是它可以為司法存證提供最好的保護。

最終,區塊鏈技術可能導致一個以自治規則代替傳統法律的社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