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施與我執

佈施,為菩薩六度萬行之首。佈施是我們修行的開始,也可以看作是修行的所有。

我們做為學佛者、修行人,當然對於“佈施”之事是樂於為之的。從放生到對於乞討者的財佈施,或者對於流浪小動物的餵食呵護,我們都會積極的參與其中。這些善舉會讓我們覺得自己變得善良、有愛心,也在他人面前看似樹立了非常合格的佛弟子的形象。

佈施與我執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最初的一腔熱血會漸漸平淡。有可能我們會在有些有時候,不太想去放生或者其他的一些佈施的活動。可能更想在有限的休息時間裡,窩在家中舒適的沙發上休憩。但是,內心又會擔心自己好不容易樹立的佛弟子形象會受到損失,而不得不去。如果你有這種想法,那其實說明我們的佈施只是助長了我們的我執

佈施與我執

我們做的“善舉”、“佈施”,從客觀上看也確實利益了一些眾生,但我想說的是,這種心態其實是對我們自己非常不利的。這樣會在我們不知不覺中慢慢加重自己的我執,而更不可能去找到對治的方法。如此稀裡糊塗地修行,會讓我們認為自己很精進,甚至為自己的精進感到驕傲。

我們可能在修行中情不自禁地算計著,每天念很多遍經文,參加了多少次放生或者給了乞丐多少錢等等,算計著自己已經佈施了那麼多了,是不是身體應該更加健康了?我的生意是不是應該很快會有好轉了?大家是否都對我刮目相看了。我們可能會時刻關注著佈施所產生的效果,其實這樣的佈施只是一種投資方式,而非為了幫助別人。這樣也並非是在修行佛法,而是在修持我執

佈施與我執

《金剛經》中佛陀告訴我們,最大功德的佈施是不著相佈施。於是,我們就可能假裝“不著相”佈施。我們在佈施中,強迫自己不去想這個事情,不去想著功德,或者我們努力強迫自己想些其他的事情。事實上,對於初學者來說,心懷無所求的佈施是不容易做到的事情。如果我們強迫自己去“不著”,實際上卻又陷入了“我執”的陷阱。

佈施與我執

然而,我們應該懷著怎樣的心態去佈施呢?拿放生來說,如果我們能夠以換位思考來看,設身處地的設想一下,如果我們救護、放生那隻案板上魚,它會怎麼樣。它會遭受刮鱗刀割之苦。假如用刀削去我們的指甲,你是何感受?被剖開肚子、掏出內臟呢?如此一來,你還會無動於衷嗎?這個時候,你會自然地升

慈悲之心,會自然地想去解救它們。這個時候,你整個心充滿慈悲,也容不下任何自私的想法了,這樣的心態的佈施不就正好符合佛法嗎?把佈施對象設想為自己的親人,也是能有如此效果的。

佈施與我執

假如我們佈施時,不去考慮自己的利益,不去計較功德多少,長此以往後自然會步入不著相佈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