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人多妄想紛飛,如何誦經才能得到佛法的根本利益?


當代人多妄想紛飛,如何誦經才能得到佛法的根本利益?

夢參老法師:任何時代的人都是妄想紛飛,從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到現代社會,眾生沒有不是妄想紛飛的。其實,誦經、唸佛都是妄想。但當我們誦經、拜佛時,心能夠高度集中,那麼就可以以妄止妄。比如你“打佛七”,一天下來唸佛七八個小時,其中有六個小時以上都是佛號之外的妄想。再講,唸佛本身也是妄想。不過,這個妄想和我們平時的其他妄想是不一樣的。妄有“背真妄”,有“順真妄”。唸佛就是隨順真如的妄,唸佛、唸經也是妄想。所謂“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念深則無妄,以妄止妄,當你其他的妄念止息的時候,唸佛的順真妄也就成真的。

這個在打七和不打七的時候,就會體會得到。同樣,誦經根本上也是妄,在誦經時也是以妄止妄,或者說以妄顯真。明白這個道理,妄就是顯真的。起心動念都是妄。


比如,我們現在修行時,念南無阿彌陀佛。我們知道唸佛法門、淨土宗的初祖慧遠大師在廬山開設了“唸佛堂”,對我們來說,那就是古時候的事情。但是,慧遠大師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一切都變了。現在廬山的東林寺都在平地,不在山裡了。


廬山其實很小。蘇東坡的詩,“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生在此山中。”你站在廬山裡面,怎麼能夠看到廬山的真實面目呢?同樣,在妄裡看妄,妄想自然就紛飛了。所以妄想是很正常的事情。只要好好唸佛,唸佛本身就是妄,可以以妄止妄。


我們來看真、妄是怎麼回事。對眾生來說,佛法的根本利益是受三皈依。入得佛門,從唸佛法門來看,我們可以把一切美好的事物供養給佛。比如你們來到上海,看到上海很好,有很多美好的境界,那麼就可以合掌,把你看到的供養給佛。又比如你去百貨商店,看到好多美好的商品,你很喜歡,同樣也可以合掌供養給佛,這是意念供養。心地供養是真的。我曾經問過有些居士,說用這些來供佛,和用香、花、燈來供佛,一樣嗎?或者說,哪個才是用“真”東西來供佛呢?你們可以考慮一下。其實,香、花、燈與你用來供佛的其他東西,這些都是假的,供佛關鍵在於心。所以,我們可以通過觀想意念來供養佛。


當代人多妄想紛飛,如何誦經才能得到佛法的根本利益?

以古為師

夢參老法師:學佛要向古人學習。但是,學佛更要把握當下、現在。慧遠大師的“唸佛堂”現在還在嗎?已經過去了。過去都是虛妄的,現在才是真實的,過去的已經過去,要把握現在,但是,現在也是假的,很快就要過去了。而現在、當下我們認為的真,其實也是假的,現在你們來我這裡,我們聚在一起,但是一會兒就過去了。過去、現在、未來三心都不可得,應該這樣認識。

古人已經過去,只給我們留下了文字。不知道你們去過廬山沒有,我去廬山,看到那裡只剩下歷史文物、遺蹟遺址,原來的慧遠大師和他的“唸佛堂”早就沒了。蘇東坡又講,“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我在山裡、山下看到的廬山都不同,看不到廬山的真面目,為什麼呢?因為你山裡看山,看不到;在心外看心,心外還有心嗎?


以古為師,這個說法不對。“古”的標準是什麼?對慧遠大師來說,釋迦牟尼佛是古,對我們來說,釋迦牟尼佛、慧遠大師都是古,我們是今。所以,古今是沒有個標準的。關鍵在於把握現在、當下。

我們學佛要以佛為師,佛才是我們的老師。佛雖然不住世了,但是他說過的話還在,經典還在。而僧就可以代表佛,佛法僧三寶,僧就是佛的代表。

當代人多妄想紛飛,如何誦經才能得到佛法的根本利益?

夢參老法師:學佛的目的是為了求樂,不是求苦,學佛人沒有苦的時候,苦是世間相,不是出世間相。四諦——苦、集、滅、道。知苦斷集;慕滅修道。什麼是道?明心。道是明心,是指心來說的。想想,你認識你自己嗎?認識自己就明心了,見性了。除了佛,世間沒有一個人認識自己。只有佛認識自己,認識自己是“性”,而非“相”。心本無生,有境則有心。

我們世間人看到和尚吃素、沒有家庭、到處行腳參訪,就覺得出家人是苦。但是出家人卻認為這是快樂的事情。因此,苦樂沒有標準,看你自己怎麼認識了。以苦為師,苦就是老師了?

總之,學佛是為了學樂,為了斷苦,為了斷苦的因。以苦為師是古德警示世人的話。苦行,到山裡行苦行,就可以成道嗎?不是這樣的。所謂苦行,是為了磨練自己,為了讓自己在面臨逆境的時候不被境界所轉,是這個意思。四諦,苦、集、滅、道成就之後,永遠就不會再受苦了。

勸各位多讀讀《普賢菩薩行願品》,所謂讀誦大乘。讀了之後就明白,不是吃苦才是學佛,只是要以“苦”來怖愄生死,所謂八苦交煎——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學佛就是為了斷掉這些苦。而這些苦,其實都是自己招來的,你不招就沒有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