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沁县抢抓“互联网+”发展机遇,把乡土人才打造成为农村发展的生力军和乡村振兴的领跑者

沁县把乡土人才作为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乡土人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中的“推动、示范、带动、辐射”作用,把乡土人才打造成为农村发展的生力军和乡村振兴的领跑者。

根据乡土人才特长,沁县设置了科技示范岗、信息发布岗、文化艺人岗、雕刻技艺岗、种植养殖岗等多种岗位,让能人在一个或多个岗位上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定昌镇下曲峪村80后乡土人才闫云,2015年带头筹建占地14亩,年产30万斤,产值50多万元的沁泰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双孢菇种植产业,产品远销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出口美国、德国。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246个,带动8个乡镇23个村475户贫困户,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双孢菇产业的健康发展。

沁县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扶持培育有一定生产规模、有经营头脑的各类人才创办、协办龙头企业,带动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有力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新店镇徐阳村的马江云,带头注册沁县新林牧开发有限公司和沁县涣溪水产专业合作社。新林牧开发有限公司依托山坡和秸杆养有机羊已达千只以上;本地黑土猪养殖,年出栏高端黑土猪已达400余头;实际销售收入200万元,农民净收入30余万元。沁县涣溪水产专业合作社,合作户成员30户。利用700亩水面养殖草鱼、鲤鱼、白鲢、花鲢四大家鱼。同时,依托水库垂钓产业,吸引来自三晋大地的无数游客,在助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同时,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助力脱贫攻坚。杨安乡松交村支书李俊峰各种雕刻作品几千件,沁县民俗馆几乎一半以上的作品出自他手。杨安乡党委于2017年10月在乡文化站成立李俊峰雕刻技艺文化室,传承他的雕刻技艺,利用每年的翁城山桃花旅游节打造杨安独有的文化品牌。

在培育壮大一批优秀经纪人队伍的同时,沁县抢抓“互联网+”发展机遇,成立电子商务、养牛等7个协会,发展电商企业12多个,电商平台7个,个体网商90余个,让各类合作社内联农户,外联市场,发挥市场拉动作用。引导沁州黄小米集团、晋味美公司、田园香等公司在天猫平台开设了沁州黄小米官方旗舰店;建立乐村淘农村服务点136个,全县电商销售总额达7000余万元,带动从业人员1000余人,已成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实现产业发展与乡土人才培育良性互动。(来源:沁县县委组织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