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帶你讀懂紫砂泥料朱泥

很多剛接觸朱泥的朋友常常這樣問道,甚麼是朱泥?朱泥跟紫砂有甚麼不同?大多剛接觸朱泥的朋友經常冒出這幾句話,從紫砂壺開始製作時便有了朱泥壺的存在,早至清初即有史籍資料寄載朱泥底料礦可陶成壺,橫跨清代三百餘年華南八閩一帶朱泥壺更融入生活,妝嫁墓喪典跡可見,其歷史地位不容忽視。

一篇文章帶你讀懂紫砂泥料朱泥

朱泥恆圓壺

宜興朱泥有主要幾個泥礦:分別為黃龍山朱泥,小煤窯朱泥, 趙莊朱泥,這幾個主要礦區普遍朱泥礦料顔色主要為淺白,淺黃,金黃,成品泥狀況含水分其顏色較深,製作泥胚乾燥後為黃白,各礦種的朱泥因泥料製成製程手法有異表現各有不同。

一篇文章帶你讀懂紫砂泥料朱泥

黃龍山朱泥原礦

一篇文章帶你讀懂紫砂泥料朱泥

小煤窯朱泥原礦

一篇文章帶你讀懂紫砂泥料朱泥

趙莊朱泥原礦

一篇文章帶你讀懂紫砂泥料朱泥

黃龍山朱泥燒成

一篇文章帶你讀懂紫砂泥料朱泥

小煤窯朱泥燒成

一篇文章帶你讀懂紫砂泥料朱泥

趙莊朱泥燒成

從壺的成品角度來觀察判斷一把朱泥壺是比較合理直接,色韻飽滿,皮相光澤潤結和柔,使用包漿快速,具備這些條件功能就是一把好的朱泥壺。

朱泥壺形美質更美,她細嫩滑膩,燒成後肌理效果變幻神奇。朱泥壺既有造型的藝術美,又有生靈般蠕動的質感美。業內專家稱朱泥壺有“活動著的面層感覺,生命著的肌理效果”神奇獨特,逸趣橫生。

宜興朱泥壺在製作上的幾個難點:

對於泥胚的掌控性幹潮度要求高於其他泥料,平均從泥胚成型至乾燥收縮已達4%左右乾燥後收縮18%,如此,朱泥光素器本身對線條美學,大形,要求極高,在如此大的收縮及胚體變異性下能成壺已屬不易,能成一件認同度高的好作品難上加難。

基於泥胚變異性大的因素上,宜興朱泥器在製作過程若有憾失,如憋膛,身筒乾燥收身後部分縮側均無法補救,嘴把身筒線型製作過程如不到位,越是補整成品燒成狀況越下。

一篇文章帶你讀懂紫砂泥料朱泥

當代由於紫砂產品逐漸細化,口蓋的嚴實要求也因近二三十年來這樣一個說法導向”口蓋閉合紋風不動”也是挑選一個好壺的條件,誤導了消費者令當今消費者對口蓋要求幾近瘋狂程度,在朱泥這樣高收縮的泥料,口蓋明顯較其他泥料系容易較為鬆動,由於消費者的錯誤認識導向,也阻礙紫砂藝人投入製作朱泥壺的信心與興趣,口蓋間隙問題,在朱泥壺上更需要被認識接受,這也是需要向消費者重新認識的一個事實概念。

一篇文章帶你讀懂紫砂泥料朱泥

說起朱泥,很多人總是跟紅泥相混淆,認為朱泥就是紅泥,其實朱泥與紅泥是有本質區別的。朱泥因為顏色與紅泥顏色相仿,屬紅泥大系,明清以來一直是製作茗壺的極品材料,深受資深壺友的追捧,很多壺友都以擁有一把泥料純正做工精良的朱泥壺為榮。

朱泥是爭論較多的一種礦料,成品率也較低。原來有‘無朱不皺’、‘無皺不朱’的說法,從某些方面說有一定的道理,但不是絕對的。因為朱泥原料的顆粒比含量小,並且乾燥及燒成收縮率比較大,因此容易產生很多意外的毛病,如:皺紋、變形、開裂等。但是有很多朱泥壺是不起皺的,從一些歷史作品看,有皺紋的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一篇文章帶你讀懂紫砂泥料朱泥

朱泥的特點

1、無朱不皺?

這個觀點不完全正確。由於朱泥收縮率大,舊時柴窯溫度不均勻,朱泥壺燒成後表面容易產生皺褶,所以有“無皺不成朱”的說法。只要看一些歷史作品,就不難發現。關鍵還是選礦和煉製的方法,礦選好,煉製方法得當,收縮比例不是很大的話,再加上製作者對朱泥泥性的把握,就不會產生“無朱不皺”的現象。

2、朱泥色澤紅豔?

首先,礦源的不同,泥料的陳腐時間長短不同,窯溫的高低不同,成品的顏色就會有所區別。有些朱泥壺紅中泛黃,只是泛黃程度會有所不同,還有一些偏紅。結晶度高,外觀光潔明亮 ,打碎後看其斷面接近瓷器,然而仍具有一定的透氣性。經泡養後逐漸變紅潤。

一篇文章帶你讀懂紫砂泥料朱泥

朱泥水平壺

3、朱泥為什麼都是小品?

朱泥和其他紫砂泥最大的區別就是它泥性重砂性弱,乾燥和燒成的收縮率都較大,整體收縮比可達25%左右,燒成收縮比例大極易變形。所以朱泥從古至今都是以小品居多。

一篇文章帶你讀懂紫砂泥料朱泥

朱泥石瓢壺

4、朱泥適合沖泡什麼茶?

朱泥密度高,氣孔小,透氣性相對略遜一些(但是不代表沒有透氣性),對揚香很有作用。用朱泥壺沖泡臺灣高山茶、鐵觀音、龍井、 黑茶等輕發酵重香氣之茗茶,揚香力特高、輕快而俐落,茶湯緊結柔滑,回韻悠長,好泡養,易現包漿之美。

一篇文章帶你讀懂紫砂泥料朱泥

所以傳統的全手工工藝製作形神兼備的朱泥壺者,卻未必是有職稱有名氣的“名家”,能擁有純正朱泥壺那是緣分,能擁有工料俱佳的純正朱泥壺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真正喜歡朱泥壺的朋友,就應該懂得理解和接受它的不完美。如果有一把朱泥壺,能像其它泥料的紫砂壺一樣工整,遇到就不要錯過,能擁有就是緣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