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堅持又何妨,迷路也是路啊!

不堅持又何妨,迷路也是路啊!

去年在印尼爪哇島中南部山區騎車迷路而得的景色,是不是很贊!

我有一個很多人不一定欣賞甚至詬病的人生觀:就是我對大部分的人生選項並不怎麼堅持以待。甚至從根本擁抱變動、隨機或「無法規劃」的人生規劃。

舉個例子:我雖然會堅持把設計做到儘可能完美、堅持把文案寫到儘可能的完善、堅持把專業做到最專業,但卻從來也不想在人生道路上「堅守」某些專業,或者以累積成就為志。

雖然我完全認同長時間投入某一領域的累積效應是相當驚人的這個事實,這也能帶來相當可觀且可預期的成就、信望、財富、社會回饋等等(例如大多數的卓越人士)。

但我一直在思考的是,這些因堅持投入而犧牲的東西,難道就不值得我們關懷嗎?

一萬小時的代價

你肯定聽過專家是一萬小時養成的,但是否有算過這一萬小時下來,同時也錯過了多少人生光景嗎?

嗯,我寧願多冒險也不想錯過這些未知的機會和世界。

愈去了解世界運行的細節,愈覺得世界是何等博大精深。而我是如此著迷於這些美麗與哀愁到無法自拔。 「世界真的好大好大」這句一點也不華麗的句子,卻一直是我拿來說服自己勇於擁抱變動生活的金句。

我害怕自己變的太固定,因為這會讓我對不起消逝中的青春;我害怕自己變的太專一,這會將抹煞了內心深處尚未爆發的慾望。總之,可能我害怕的就是,因堅持而導致的各種形式的錯過,即便堅持本身也能帶來很多好處。

放棄是習慣,而開始更是常態

因此我對所謂「堅持」的理解,大多是不具時間的維度的。儘量不讓自己陷入「這件事一定要撐到何年何月」的命題裡,而是問自己「這件事做到什麼程度就夠了」。或者說,這個時間軸是相當隱私的,我覺得該開始就開始、該結束就結束,不需要經過社會倫常的審判。

我的終點不是某個可預知的時間點,而是某個我覺得「我覺得夠了」的直覺。我的起點,大多也無跡可循:會想去做某事的理由通常是因為找不到不去做的理由。若真有不去做的理由,可能只是因為懶。

你說我總愛放棄,但我看到的是新的開始,是感受世界之大的另一個起點嘛。

迷路也是一種路啊

有人會覺得,其實這一切只是我在為人生的迷惘找藉口。

完全是這樣沒錯!我超迷惘!但那又怎樣?我的夢想就是找到我的夢想啊,換句話說,我想做的就是儘可能地認識世界、感受世界,進而認識自己、發掘自己。如此而已。迷惘反而是鞭策我前進世界的動力。

到目前為止我都還在迷路上吧,搖搖晃晃地,只是待久了也不覺得討厭,或許迷路就是路本身,找尋本身就是出口。

我隨便但我超認真

我隨性、我善變、我迷惘,但只要在做我想做的事時,可能比大多數的人們還要認真、還要投入、甚至還要更瘋狂。

只是一旦認真結束後,我就放手歸去,從另一張白紙開始續寫我的人生了。

因為對我而言,在確定未來的路之前,我會繼續認真的迷路著;而在找到那份堅持之前,我會繼續信仰迷惘。

你也正在認真的迷路中嗎?你迷路到哪了?一起來交流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