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成王是個什麼樣的君主?未堪家多難,予又集於蓼

周成王是一個什麼樣的君主?如何評價周成王

周成王姬誦(公元前1055年―前1021年),姬發之子,母邑姜(齊太公呂尚之女),西周王朝第二位君主,在位21年。

周成王為政期間,大封諸侯,加強宗法統治權力,對內推行周公“以德慎罰”的主張,務從節儉,用以緩和階級矛盾;對外不斷攻伐淮夷,用武力控制東方少數民族地區,取得了很大勝利。另外還命令周公制禮作樂,規劃各項規章制度,奠定了西周王朝的基礎。成王時期,社會安定,人民和睦,歌頌太平盛世之聲不絕於耳。


周成王是個什麼樣的君主?未堪家多難,予又集於蓼


周成王病倒後,擔心兒子姬釗不能勝任國事,於是下令召公、畢公用心輔佐。不久,姬誦病死,姬釗繼位,是為周康王。召公、畢公率領諸侯,陪姬釗來到祖廟,把文王、武王創業的艱辛告訴康王,告誡他要節儉寡慾,勤於政事,守住祖先的基業。姬釗在位時,不斷攻伐東南各地的少數民族,掠奪奴隸和土地,分賞給諸侯、大夫。

成王與其子康王統治時期,合稱成康之治,是周代的興盛時期。後世以“成康之治”評價成王與其兒子周康王的政績,史稱當時天下安寧,四十餘年不用刑罰。因此,他在位的二十二年和兒子康王在位的二十五年,前後四十多年,周朝社會安寧,人民曹植:“成王繼武,賢聖保傅。年雖幼稚,岐嶷有素。初疑周公,終焉克寤。旦、奭 佐治,遂致刑錯。”

范曄《後漢書》:“高宗、成王有雉雊迅風之變,而無中興康寧之功也。”

房玄齡《晉書》:“及成王之為太子也,則周召為保傅,史佚昭文章,故能聞道早備,登崇大業,刑措不用,流聲洋溢。”

沒有了下一篇

小毖

【原文】

予其懲,而毖後患。

莫予荓蜂,自求辛螫。

肇允彼桃蟲,拚飛維鳥。

未堪家多難,予又集於蓼。


周成王是個什麼樣的君主?未堪家多難,予又集於蓼


【譯文及註釋】

譯文

我必須深刻地吸取教訓,

使其成為免除後患的信條:

不再輕忽小草和細蜂,

受毒被螫才知是自尋煩惱;

不再聽信小巧柔順的鷦鷯,

它轉眼便化為兇惡的大鳥;

國家多變故已不堪重負,

我似乎又陷入苦澀的叢草。

註釋

⑴懲:警戒。毖:謹慎。這句的標點,有人在“而”後斷句。段玉裁《詩小箋》:“《疏》於‘而’字斷句,各本皆雲《小毖》一章八句。”胡成珙《毛詩後箋》以為《唐石經》中作“予其懲而毖彼後患”,故這句可能原作“予其懲而,毖彼後患”二句,否則各本不會說《小毖》一章八句。

⑵荓(píng)蜂:微小的草和蜂。對此也有不同的解釋。

⑶螫(shì):敕的假借字,勤勞。《爾雅·釋詁》:“敕,勞也。”

⑷肇:始。允:信。也有人說,允是語助詞。桃蟲:即鷦鷯,一種極小的鳥。

⑸拼:通“翻”,翻飛。二句比喻武庚開始很弱小,後來羽毛豐滿,勾結管叔蔡叔起來叛亂。

⑹蓼(liǎo):水草名,其味苦辣。此句喻陷入困境。


周成王是個什麼樣的君主?未堪家多難,予又集於蓼


【作品鑑賞】

《小毖》是周成王寫的自我規誡、自我戒勉的詩

《詩經》的篇名,大多是取於篇內的成句、成詞。周頌中只有《酌》、《賚》、《般》的篇名不在該篇文字之內;而《小毖》卻又特別,“毖”取於篇內,“小”則取自篇外。《小毖》的題意,方玉潤《詩經原始》以為即是“大戒”,頗見其新,但如果說從“小者大之源”(《後漢書·陳忠傳》)的角度而言方說尚勉強可通,那麼,戒之意已在“懲”中表示而不題篇名為“小懲”就非方氏新說所能解釋。就題目而言,《小毖》應是小心謹慎之意。

《小毖》篇名中點出了“毖”,詩中卻除前兩句“懲”、“毖”並敘外,其餘六句則純然強調“懲”。

“莫予荓蜂”句中“荓蜂”的訓釋,對於詩意及結構的認識頗關重要。孔疏釋為“掣曳”,朱熹《詩集傳》釋“荓”為“使”,均屬未得確解,以致串釋三、四兩句時雖曲意迎合,仍殊覺難以圓通。其實,“荓蜂”是指微小的草和蜂,易於忽視,卻能對人施於“辛螫”之害,與五、六兩句“桃蟲”化為大鳥形成並列的生動比喻,文辭既暢,比喻之義亦顯。

“未堪家多難”一句,與《訪落》完全相同,但因後者作於周公攝政前,而此篇作於周公歸政後,所以同一詩句含義便有差別。《訪落》中此句是說國家處於多事之秋,政局因武王去世而動盪不安,自己(成王)年幼並缺少經驗而難以控制;《小毖》中則是指已經發生並被平定的管叔、蔡叔、武庚之亂。關於這點,分析《訪落》時已作交代,可以參閱。


周成王是個什麼樣的君主?未堪家多難,予又集於蓼


《小毖》詩句中多用比喻,含蓄生動,成語“懲前毖後”,即出於此詩

由於創作時間有先後之別,《訪落》可以說是周公代表成王所發表的政策宣言,而《小毖》則信乎為成王自己的聲音。其時,成王年齒已長,政治上漸趨成熟,親自執政的願望也日益強烈。不過,在《小毖》中,成王這種強烈的願望,並非以豪言壯語,而是通過深刻反省予以表達,其體現便是前面所說的著重強調“懲”。

《小毖》的主旨在於懲前毖後。懲前的大力度,正說明反省之深刻,記取教訓之牢,以見毖後決心之大。懲前是條件,毖後是目的,詩中毖後的目的雖然沒有絲毫的展示,卻已隱含在懲前的條件的充分描述之中。在詩中,讀者可以體會到成王深刻的反省:自己曾為表面現象矇蔽而受害,曾面臨小人圖窮而匕現的威脅,也曾經歷過難以擺脫的危機。但這何嘗又不由此而受到啟發,進而深思:此時的成王,已經順利度過危機,解除了威脅,而更重要的是,他已成熟.並將保持政治上的清醒,決心為鞏固政權而行天子之威令。

《小毖》隱威令於自省,寓毖後於懲前,其實正是對群臣的震懾,但含而不露,符合君臨海內的天子身份,其筆墨之經濟,也顯示出創作匠心。“懲前毖後”這一成語即由《小毖》而來,當人們使用它時,如果想到《小毖》,想到成王,並想到成王即位後一段特殊的經歷,將能體會到它字面外的深層含義。理解、使用成語最好溯其源,這也是應該認識的一個規律。

周成王

周成王是個什麼樣的君主?未堪家多難,予又集於蓼


周成王姬誦(公元前1055年―前1021年),姬姓,名誦,周武王姬發之子,母邑姜(齊太公呂尚之女),西周王朝第二位君主,在位21年。周成王繼位時年幼,由周公旦輔政,平定三監之亂。

周成王親政後,營造新都洛邑、大封諸侯,還命周公東征、編寫禮樂,加強了西周王朝的統治。公元前1021年,周成王駕崩,享年35歲。周成王與其子周康王統治期間,社會安定、百姓和睦、“刑錯四十餘年不用”,被譽為成康之治,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的一代明君。


周成王是個什麼樣的君主?未堪家多難,予又集於蓼


  • 本 名
  • 姬誦
  • 別 稱
  • 周成王
  • 字 號
  • 諡號成王
  • 所處時代
  • 西周
  • 民族族群
  • 周人
  • 出生時間
  • 公元前1055年
  • 去世時間
  • 公元前1021年
  • 主要成就
  • 成康之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