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必读:学会增强“仪式感”,孩子这四个方面优于同龄人!

文丨福林妈咪

家庭中的每件小事,都是孩子一点点了解世界的教材,在生活中注重仪式感,对宝宝来说非常有必要,尤其是1-3岁阶段的宝宝。仪式感不是非要在节日的时候给,而是应该渗透到宝宝吃饭睡觉、玩耍学习的每件小事中。

父母必读:学会增强“仪式感”,孩子这四个方面优于同龄人!

仪式感有什么作用呢?又该如何营造呢?

一、让宝宝有更清晰的认知

孩子最初不知道自己每天都在干什么,饿了就想吃东西,不饿了就被身边的事物吸引过去。

但是之后宝宝会对时间、空间、逻辑开始有一定的自觉认知,他会知道自己正在做一件事情,比如爸妈在教我走路、我正在吃饭、我正在玩耍等等。

父母必读:学会增强“仪式感”,孩子这四个方面优于同龄人!

不过宝宝仍然对每件事情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什么时候结束的并没有明确的概念,而仪式感可以帮助宝宝确定这样的边界意识。

宝妈们可以在宝宝做事时制定固定的动作,或者使用固定的物品,宝宝就会知道,比如说拿出来学车就是要学走路了,坐在餐车上就是要吃饭了等等。

父母必读:学会增强“仪式感”,孩子这四个方面优于同龄人!

二、让宝宝更加投入和专注

仪式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那就是让孩子能沉浸在自己做的事情当中,从而更加投入和专注,这对培养孩子的注意力非常有帮助。在带孩子的时候,给孩子的仪式感越强,他会越重视这件事,从而倾向于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父母必读:学会增强“仪式感”,孩子这四个方面优于同龄人!

比如孩子吃饭,很多宝宝在吃饭的时候玩玩这个玩玩那个,或者跑过来跑过去,父母在后面追着让宝宝吃两口。正确的做法是给孩子更加明确的暗示,吃饭是一件不能马虎的事情,他需要坐下来慢慢的吃完,然后才能离开座位。


三、让宝宝做事更有条理

仪式感深入宝宝的生活之后,宝宝会在做事情的时候不自觉的养成行为习惯,每个步骤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清楚自己每时每刻都在干什么。

父母必读:学会增强“仪式感”,孩子这四个方面优于同龄人!

有的孩子就比较容易跟着别人的节奏跑,比如说上学之后,同桌写完作业了找他玩,他就会被带跑偏,放下正在做的作业,跟同桌玩起来。仪式感能让孩子明确的知道自己正在干什么,在仪式感之下,宝宝会自动排除干扰因素,完成自己原来的计划。

给宝宝设立一个专门的书桌非常重要,在宝宝画画、练习写字的时候,要求孩子坐在书桌前,不能看电视、吃东西,而是专心致志的做这一件事。

父母必读:学会增强“仪式感”,孩子这四个方面优于同龄人!

四、让宝宝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

在自己玩耍的过程中,仪式感也能让快乐的感觉翻倍。比如说一个专属的空间、打开玩具箱的珍重、期待已久的心情、结束时的收纳等等。

给孩子布置一个专属的游乐角,孩子所有的玩具都在这里,还有专门的收纳工具,这里就会变成孩子的完美乐园。

父母必读:学会增强“仪式感”,孩子这四个方面优于同龄人!

小事当中的仪式感,能给孩子带来被重视、被认同的满足感,比如爸妈答应的事情排除万难做到了,孩子就会非常开心。当然,物质也能给孩子带来满足感,送给孩子一些小礼物,每天给孩子精心准备他爱吃的食物,都能让孩子体会到仪式带来的幸福感。

简单平凡的生活,也能充满童话感,让孩子在拥有仪式感的环境中长大,他一定会更加自信而能力出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