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隨景——2008北京四寺


文圖/杜輝

北京的寺廟極多,且絕大部分都是遼金元明清留下來古廟,當然現在能看到的都是不斷修繕、重建的。現在大部分改為了博物館或者開放式的宗教場所。宗教這個東西當一種哲學看會更寬泛,對現實的益處也更大。這些寺廟都是古代建築、文化的結晶。多看看多參觀這些,對了解歷史、文化的形成、發展還都是很有好處的。尤其是家長帶孩子看看,也是一種對歷史的學習,對文化的薰陶。當然自己是不信任何宗教的,萬法皆通,心中無法就是有法。法就是自己,自己就是法。理解了這個含義,比單純的信仰什麼也許更好一些。做真、做善、做本我,少些浮華名利比什麼都強。

大鐘寺

就在北三環上,交通便利,現在成為古鐘博物館,佔地不小,收藏各類古鐘,看看還是很有意思的,尤其是古鐘的鑄造工藝。

大鐘寺原名覺生寺。位於海淀區北三環路聯想橋北側,建於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大鐘寺規模宏大,是清代雍正皇帝下令建造。有山門、天王殿、正殿、後殿、藏經樓、大鐘殿、配殿建築,原是皇帝祈雨和信徒朝聖的場所。本為皇家佛教寺廟,於1985年闢為古鐘博物館,館內展示中、外古代鍾鈴共400多件。

記憶隨景——2008北京四寺

記憶隨景——2008北京四寺

記憶隨景——2008北京四寺

記憶隨景——2008北京四寺

記憶隨景——2008北京四寺

記憶隨景——2008北京四寺

記憶隨景——2008北京四寺

記憶隨景——2008北京四寺

記憶隨景——2008北京四寺

萬壽寺

就在動物園後面的小河對岸,現在是北京藝術博物館,當還去主要展示各類瓷器什麼的,弄得很商業化。這邊旅行團多,亂,參觀體驗一般。向東還有個五塔寺,清淨一些,少旅遊的來,更值得一看。

萬壽寺位於北京海淀區高梁河(長河)廣源閘西側,原稱聚瑟寺,建於唐朝。清乾隆十六年、光緒二十六年兩次重修。光緒初年曾毀於火,之後成為菜圃,到光緒二十年(1894年)重修萬壽寺作為行宮,連菜圃一起圈入。萬壽寺為北京藝術博物館,館內收藏各類古代藝術品5萬餘件,主要包括歷代書法、繪畫、碑貼、名人書札、宮廷織繡、官窯瓷器、古代傢俱、歷代錢幣及璽印等。

記憶隨景——2008北京四寺

記憶隨景——2008北京四寺

記憶隨景——2008北京四寺

記憶隨景——2008北京四寺

記憶隨景——2008北京四寺

法源寺

在菜市口附近的衚衕裡,現在是中國佛學院的佛教圖書文物館,不過貌似圖書這類東西是不外借的。只能當古建築參觀。參觀完了,向西是牛街,烤羊腿不錯。東南陶然亭那篇,火鍋、老北京小吃很多,適合閒逛。

法源寺位於北京宣武門外教子衚衕南端東側,建於唐太宗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是北京最古老的名剎,唐時為憫忠寺,清雍正時重修並改為今名,1956年在寺內成立中國佛學院、1980年又於寺內建立中國佛教圖書文物館,是中國佛教協會所屬的宗教類博物館。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漢族地區佛教中國重點寺院。2001年6月25日,法源寺作為清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記憶隨景——2008北京四寺

記憶隨景——2008北京四寺

智化寺

二環內,朝陽門附近。地處衚衕裡,比較安靜,地方不大,但文物古建更有味道,看看挺好。

智化寺位於北京市東城區祿米倉東口路北。明初司禮監太監王振於正統八年(1443年)仿唐宋"伽藍七堂"規制而建,初為家廟,後賜名"報恩智化寺"。該寺主要建築自山門內依次為鐘鼓樓、智化門、智化殿及東西配殿(大智殿、藏殿)、如來殿、大悲堂等。寺內主要建築物的屋瓦用黑色琉漓脊獸鋪砌,雖經歷代多次修葺,樑架、斗拱、彩畫等仍保持明代早期特徵。經櫥、佛像及轉輪藏上的雕刻,道勁古樸,藝術高超。1961年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記憶隨景——2008北京四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