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教师评职称互告造假,校长会上大骂“评不上会死吗”?你怎么看?

潜规则为王


我们当地因评职称促发的闹剧可不是一波了,因此看到两教师评职称互告造假,校长会上大骂“评不上会死吗?”这样的事,我一点也不惊讶,造成这样的局面一来是因为老师除了职称晋升可以涨工资外没有别的收入,更没有晋升的空间。二来广大老师为了评职称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在利益面前明里暗里使出浑身解数的大有人在,很多人的加分项目经不起推敲,如果真追究起来,非得咬成一锅粥不可。

记得2016年暑假评职称,我同事在杂志上发表的文章被告知不作数,原因是在国内论文检索三大网站上无法查询的到,我同事一气之下把参评的众人告上教育局,说他们的论文都是买来的,只有我自己的论文是自己写的却不作数,请纪检出面查证给个说法,最后纪检亲自出面重新核对分数,闹得不可开交但最后也不了了之,我同事也没有评上。

2015年有两个老师的分数奇高,有好几张省里的优秀教师证书,在校级自评和县级评审中都通过了,但就在市里复审的关键时刻被人告证书造假,因此双方被撤销审评资格,那年白白浪费了两个名额。

今年我们评职称,老校长首先明说,即使你觉得有些老师的证书有假也千万别告,你要是告了他,他评不上,明年他依然占着名额跟你竞争,只能让前面的人过了,后面的人才有机会。我们也不置可否,面对堆积得越来越多的够条件评职称的老师和有限的名额,年年受打击,年年有后来居上者,年年都不知道人家从哪里神通广大弄来的可加分的这样那样的证书,告与不告就只能看各自的胸怀了。

前些日子有个十七中的老师不就是因评不上职称而跳楼自杀了吗,我想如果公平公正的评职称,即使一辈子评不上也不会死,关键是不公平不公正不透明,活活憋屈死你,才真正置不起那个气,真较起真儿来还不得气死?

想开点吧,评上职称涨上二三百块钱,老师们也富不了,评不上也饿不死,到是真拿着当回事的人互相攻击不说,到头来非得把自己折磨死不可。

不知各位同僚所在的地方评职称有没有乱象,大家是怎样对待的呢,欢迎吐槽。

小徐老师期待大家的关注。


指尖教育帝国


网友真厉害,“评不上会死吗”,校长话音一落,立马拿出铁证,评不上会死。

虽然这是个案,但职称评定确实是广大中小学教师的一块心病。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教师们在“取消职称评审”的假消息中一团和气;现在又明确允许中小学教师评定职称了,这自然勾起了大家的欲望:毕竟职称和工资挂钩,钱袋子永远都是大家关心的话题。

我的很多同学在中小学工作,为评定职称也是煞费苦心。他们按照教育管理部门出台的职称评定条件,认真准备各种材料。可到关键时刻,总会冲出黑马。比如:出版图书一项,去年某区在职称材料审核中,某校解释说著作加分,编著不加分,一个出版过编著的语文老师因没有该项加分未通过。 同在某区的某校解释说,参编就加分,一个以第三作者身份参与过图书编写的主任获得了加分。

再说一下中小学职称参评材料造假,这个在地方似乎非常普遍。在小学工作的同学和我说,发一篇文章500,出书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都有明码标价。据我了解,他们所说的价格都不够出版一本图书的成本,所以这里面的李鬼非常多。

针对两教师互告对方材料造假,显然已经闹到了鱼死网破的地步。校长在教师大会上公开讲”评不上会死吗“,显然是没有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

如果判断标准客观,材料审核严肃,在阳光下操作职称,评出导向、评出公正,我想广大教师会心服口服的。


入青0601


还能怎么看?

能让老师放下斯文互撕的,也只有职称了!

千万不要把教师评职称,看成只是为了钱!

记得当初我也曾不想评高级教师,心里认为:我不评高级教师,不代表我没水平!结果,我的一位老大哥和我说了一句话:你不评高级教师,别人说起你来,话可能很难听!“吊什么呀?一辈子高级教师都不是!”

就为这句话,我决定参评高级教师!有时候,树活一面皮,人活一张脸。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两位老师,作为同事,也许平时相处的很好,甚至可能还是朋友。可是,为何会互撕呢?

都是职称惹的祸!职称现在已经成了一个怪胎了!你说你划下道道来,大家都去努力,达到条件就晋级。这样多好?可是,偏偏要搞个限额!想评职称?对不起!没名额!这就是现状,这不是要害死人嘛?全校争这一个名额,不撕才怪呢!

忽然,我对这两位老师深深地同情起来了!

上升的口子就那么小,大家都挤着要从这爬上去,能不挤踏吗?这不是教师这样,任何行业都是如此!只不过,别的行业都有完善的上升通道,不会踩踏而已!

悲哉!老师!


为你写诗醉红颜


两教师评职称互告造假,校长会上大骂“评不上会死吗”?你怎么看?

近日,有位县城最好小学的老师告诉我,工作十几年了,可是每月到手的工资仅三千多元,节假日没什么福利,就连教师节也没有什么,就是一句空话,“你好,老师!”

我感到惊讶,这么多年工龄了,又是当地最好的小学,多少家庭的孩子想进啊,可为何工资这么低?那让乡村的学校怎么办?这位老师感到无奈,当然也说了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职称没有上来。

可是在一个县城,老师的职称就如公务员的级别一样,也是天花板,没有多少名额。如此就不难理解两位教师的互告造假了。

然而,这样的局面所折射的问题令人更为深思。一者,难道说职称造假是一种潜规则?不仅当事人心知肚明,学校也心知肚明,还有评审的也是如此。

二者,评职称限制名额是否科学、合理,毕竟这已经牵涉到教师的根本利益,谁都会拼命争取。还有职称的评选标准和体系,究竟是以材料为主,还是以实际的情况为准,值得商榷。

三者,校长的大骂凸显的是个人素质的低下,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因为对其本人来说,一方面可能职称已不是问题,另一方面或许就对工资没看上眼过。

四者,关于教师的绩效工资,以及工资体系。我认为应该重点看教师的教学付出与教学成效,而不是以职称作为主要依据或标准。也就是说,谁教的多、谁教的好,应成为主要的标准。


碧翰烽


首先肯定一点:评不上真会死的。你看前几天的这个新闻:

再看这个:
这个是江苏的老师,也是因为职称,前两年的事。

那么为什么职称对老师这么重要呢?

首先一条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职称是和工资挂钩的。早点评上高一级的职称,那么工资可能是刚入职教师工资的两三倍,并且每次涨工资都比低一级职称的工资涨得多。对于大部分教师而言,工资收入基本是自己收入来源的绝大部分。俗话说“断人财路如杀父母”,更何况教师这种靠工资过活的职业呢?


其次,就是尊严
脸面了。同时入职的老师,相同条件下为什么你要比我先晋级呢?我为什么要比你低一级呢?(看看职称的称谓:二级教师,一级教师,高级教师。这不明摆着分三六九等嘛!)况且这个级别还和工资息息相关,级别越高,工资越高,让级别低的老师受到双重打击,谁不愿意风光一点呢?
如果再往深层次去探究那就是评职称的条件要求了

,这个要求以及如何满足这个要求,教师同仁们都知道,所以才会出现题中所说的“互告造假”。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教师评职称晋级,并不是只要满足条件就可以的,每年一次,还有指标限制,给人的感觉就像高考,考的再好,没那么多指标也是白忙活。
就这样了。任何一个行业都不容易,但是我们只想公平一点,公正一点,还有守法一点。


鑫鼎赛亚


为什么会发生互告造假的情况?说明职称竞争已经达到了白热化。证件造假,这是评职称中的常见现象,有些人,花钱买证件,论文造假,辅导造假,荣誉造假,课件造假,课题造假,五花八门,的确是乌烟瘴气,风气不正。



01、事件预计

笔者估计的情况是这样,职称指标只有一个,两老师评分很接近,低分者就告高分的造假,高分看到也找出了低分教师的可能造假,相互攻击,互不相让。最终影响的是学校的声誉,校长因此挨了批评,感觉很没面子,大为光火,就在会上说,“评不上会死啊”。



02、校长错误有3点

1、目前此校长到底有没有评上职称不得而知,但是,校长在大会上说出这样的话,的确有失身份。校长是学校的一把手,应该要时刻注重自身形象,讲话也要注意场合,即便两老师相争,互相上告,丢了学校的名誉,也不要过分生气,而是要想办法,解决类似的问题,而不是象军阀一样的粗暴对待。

2、此学校两老师出现此情况,应该跟学校的教风不正有关系。老师证件造假,平时工作就有可能弄虚作假,敷衍马虎,糊弄家长和学校。学校出了这样的事,应该和校长管理有一定的关系,校长也难辞其咎。

3、两老师出现职称评分纠纷,学校就应该迅速干预,将两老师的各项证件,拿出来,重新评估,让两位老师找出双方证件可能造假的,交由学校校委会集中审定评议,两老师就可能造假的证件,作出说明,找出证人。这样,就能在矛盾激化之前,化解矛盾,从而避免双方互告的现象的发生。因此,从处理此事的情况看,此校长,管理水平不高。



04 解决办法

职称,是很多老师心头之痛,因为指标很紧,竞争激烈,有时候哪怕隔半分,都可能隔几个名次。竞争,应该公平公正公开,应该反对弄虚作假,否则,很难让人心服,最终影响的是工作积极性,受损的是学校的工作。

给老师营造一种公平的竞争环境,应该势在必行,建议,各学校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评分细则,对于各项证件的真实性,必须有佐证,否则不予计分。每一年,对于老师的各项获奖成绩等,都要进行详细的登记,造册,签字盖章,当成档案资料进行存留,便于评定职称等时候,查找依据,避免弄虚作假。这样才能让实干的人凸现出来。



两老师互相上告,影响了同事之间的团结,丢了整个教师的形象,其处理问题方式方法过激,也应该自省。大家说呢?


文轩阁


两教师评职称互告造假,看来两个人手脚都不干净,即便不告,明眼人都清楚所谓的评职称有多少是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只不过让这两个相互告状的教师把职称评定最为污浊的一面都抖露出来了,这让人情何以堪啊。本来是很严肃的事情,以往大家还会有羞耻感,能遮遮掩掩,现在竟然干脆就撕破脸皮了。

再看校长会上大骂“评不上会死吗?”这倒让人哑然失笑了,这种水平的校长,实在是奇葩一枚!本来对于这种互告造假的教师应该要专门调查,看看到底有没有造假,可是却拿到会上大骂,其素质配得上当一校之长嘛?但偏偏就让这样的人来治校,可见其辖下之教师队伍管理混乱到何种程度。

在利益面前,即便是为人师表的教师,自然也会有庸常人的一面。就如这两位相互告状对方造假的现象,这绝不是个别现象,只不过是被人拿出来放在阳光下晒一晒罢了。如何避免造假现象,恐怕这才是需要深思的问题。因为制度设计不合理,才会导致评职称造假,才会有很多漏洞可钻。

如果没了职称这如诱饵一般的东西,教师们的心态会平和一些吗?大家的心思会全部都放在教书育人上面吗?如此想,还真难说,因为只有利益面对有不公现象,随时都有可能起波澜,只是看这波浪大与小的问题了。


韩国成老师


看看职称都把老师逼成啥样了,首先如果两位教师评职称造假,此事当谴责,毕竟对其他老师不公平,不公正。校长在会上大骂“评不上会死吗?”,校长你别也别这样说,你应当也是当过一线老师的,也知道职称对于老师的重要性。老师的生活和生存来源就是那点工资,而工资与职称是紧密相关的,高级职称与中级职称就是不同的。“评不上会死吗?”校长这一声喝斥,真的令人心酸,职称啊职称!

两教师评职称互告造假,校长怒斥,这个学校真的够乱的了。其实以前就经常听说论文造假,现在又有课题造假,还有班主任履历造假,获奖造假等。无论怎么样,造假就是不对的,这个观点还是应当有的。

但我只想说,取消职称评吧,这个声音响了很多年,但职称评定越来越复杂,成为老师心头之痛。因为职称发生激烈矛盾的学校不少,有些学校尤其是老学校,由于高级职称指称没有,已经连续多年没有老师评高级职称,我们学校就是这样,已经连续三年没有评高级职称了,想想如果哪一年有一个高级职称指标,全校至少有十几二十个近50岁的教师要评高级,到时会不会争得不可开交,会不会矛盾重重,会不会让校长发火?


想想老师其实也挺可怜,对于绝大部分老师而言,教师这个职业的发展空间也不过就中级职称和高级职称为两个台阶,职业发展空间本就十分狭窄了。以公务员为例,至少有副科正科副处正处副局正局等等一串晋升的机会。而且现在老师评高级职称难于上青天,尤其是一些老学校。为何指标那样少,很多老师临近50岁了,还看不评高级职称的希望,叫年轻老师如何有动力呢?

职称的初衷本是鼓励老师,激发老师尤其是一线老师的工作积极性,但现在看来,改革职称评定机制才是当务之急。


途虫的百味人生


中小学教师职称工作问题备受诟病,我觉得问题不在制度本身,而在执行上,在操作上。

我们学校,近十年来吧,在这一问题上从没吵过架,没有过埋怨。为什么?我们有教代会民主产生的评定制度,其中包括有打分制度、分数及材料公市制度。

到底由哪个上,不是校长说了算,也不是由干部们说了算,也不是由职评小组说了算,而是由制度说了算,由条款说了算。

我就不明白,那些矛盾突出的地区和学校,怎么就不舍得花点时间和精力来制定一个制度呢?


寒塘渡鹤5


我觉得校长气得大骂:评不上会死吗?,那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当然有评不上跳楼的,不跳楼的也是“生不如死”。因为,每个学校的高级职称是有限额的,如果今年评不上,明年还有,后年还有,那也无所谓,关键是学校的名额满了,你就得等到评上的老师退休了把这个名额空出来,你才能有机会再去评,很多老师等到退休了,也没有等到再评上的机会。

评职称现在几乎成了教师们为之奋斗的终级目标,为了评上职称,疯狂的撰写论文、研究课题、积累证书。有能力的、没能力的、有水平的、没水平,都有努力地照量照量,没有条件参评的羡慕、嫉妒,有条件参评的就是针尖对麦芒,原本和睦的同事关系,骤然紧张,老师也没有办法,因为它不是单纯的一个职称证,它是对教师教学生涯的综合评定和回报,名利双收,谁能不争?

评职称不容易,为了评上职称,两教师互告造假,互撕开战,修养和素质统统抛开,不论哪方是真的,哪方是假的,就这一行为,就足以说明评职称带给教师的正能量有多少?我想,哪个学校评职称最头疼的就是领导了,手心手背都是肉,你让谁上?关键是评上的教师真正让大家心服口服的又有多少?如果你在造假评上,真正伤害的可是其他教师的心啊。

大家一直都喊着学生要接受公平的教育,那么老师呢?是不是也要有公平的职称待遇。评职称的最初初衷已经被扭曲了,对于老师何来激励而言,急眼还差不多。应该与时俱进地改革了。

评不上职称,大多数的教师不会去死,但是如果“心灰了”,还有什么职业幸福感和教育的乐趣呢?



我是月亮姐辰辰,码字很辛苦,如果您认同我的回答,请您点个赞,如果您也有话说,请您留个言,如果您能关注我,我举双手表示欢迎和感谢!如果您想喷或想踩,我也接招!(文中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