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必要读大学?季羡林的回答是

高考结束,与一段岁月挥手告别,有些伤感,不过没关系~

新的旅程马上就要开始啦~

大学生活怎么过?

大学生活究竟能带给我们什么?

学霸的大学生活是否异于常人?

今天小编要给大家讲述季羡林的大学生活,其中似乎可以让人看到我们自己的影子,原来每个人的大学都可以那么相似。

然而又是什么让季羡林成为了与众不同的学者呢?透过他的日记、散文,一起思索吧~

有没有必要读大学?季羡林的回答是

清华园日记

有没有必要读大学?季羡林的回答是

有没有必要读大学?季羡林的回答是

《清华园日记》是季羡林在清华读书期间记录自己日常留下的。时间跨度从1930年到1934年。

内容中表现出的季羡林,充满了年轻气盛的狂放不羁,或是真情实感,或是吐槽抱怨,如同现在的年轻人一样。

在出版编辑时,编辑曾提出“做适当删减”的建议,被季羡林一口回绝:

“我考虑了一下,决定不删,一仍其旧,一句话也没有删。我七十年前不是圣人,今天不是圣人,将来也不会成为圣人”

这也是季羡林对自己下的断言,毫无保留,坦坦荡荡。在功成名就的晚年,季羡林并没有刻意维护自己的形象,塑造虚伪无谓的高尚,而是没有雕琢地将自己的青春展现给世人。

书中内容大致可分为以下构成:

引言

1930—1932年的简略回顾

我的老师们

自序

日记 第一册

日记 第二册(1932.10.29—1933.10.31)

日记 第三册(1933.11.1—1934.11.23)

高中国文教员一年

一 校长

二 教员

三 上课

四 我同学生的关系

五 我同校长的关系

六 我的苦闷

七 我亲眼看到的一幕滑稽剧

八 天赐良机

日记中直白、率性的一些话也曾多次被网友引用,或是被当做诙谐轻松的调侃,或是被拿来证明人性的相同。许多人感叹道“大师亦凡人”,但能承认自己的平凡、不对过往做任何修饰的真情吐露也是人生通达后才能做到的吧~

其中的一些段落,被网友评论到“全程高能”

二日

今天才更深切地感到考试的无聊。一些放屁胡诌的讲义硬要我们记!

大千走了,颇有落寞之感。

十三日

昨夜一夜大风,今天仍然没停,而且其势更猛。

北平真是个好地方,唯独这每年春天的大风实在令人讨厌。

没做什么有意义的事——妈的,这些混蛋教授,不但不知道自己泄气,

还整天考,不是你考,就是我考,考他娘的什么东西?

二日

今天作Faust的Summary

无论多好的书,even Fausteven Faust。

只要拿来当课本读,立刻令我感觉到讨厌,这因为什么呢?我不明了。

过午看女子篮球赛,不是去看想[打]篮球,我想,只是去看大腿。

因为说到篮球,实在打得不好。

三日

今天整天都在预备Philology,真无聊。我今年过的是什么生活不是test,

就是reading report,这种生活,我真有点受不了。

四日

今天早晨考Philology,不算好。

过午作Faust的Summary,也不甚有聊。

这几天来,一方面因为功课太多,实在还是因为自己太懒,Helderlin的诗一直没读,这使我难过,为什么自己不能督促自己呢?不能因了环境的不顺利,

就放弃了自己愿意读的书(写文章,也算在内)。

五日

今天又犯了老毛病,眼对着书,但是却看不进去,原因我自己明白:因为近几天来又觉到没有功课压脑袋了。我看哪一天能把这毛病改掉了呢?我祈祷上帝。

零零碎碎地看了点,读来也不起劲,过午终于又到体育馆去看赛球。

五日

开始作论文,真是“论”无可“论”。

晚上又作了一晚上,作了一半。 听别人说,毕 业论文最少要作二十页。

说实话,我真写不了二十页,但又不能不勉为其难,只好硬着头皮干了。

二十五日

……今天开始抄毕业论文,作到[倒]不怎样讨厌,抄比作还厌。……

二十六日

今天抄了一天毕业论文,手痛。……

二十七日

论文终于抄完了。东凑西凑,七抄八抄,这就算是毕业论文。论文虽然当之有愧,毕业却真的毕业了。

晚上访朱光潜闲谈。朱光潜真是十八成好人,非常frank。

这几天净忙着做了些不成器的工作。我想在春假前把该交的东西都做完,旅行回来开始写自己想写的文章

日记中的中英文混杂,换在今天,一定又会被吐槽是故作姿态,但结合当年刚刚接受新的思想、用新的语言了解世界的文化大背景来看,这样的中英文混杂又有一种充满了进步求知的可爱。

有没有必要读大学?季羡林的回答是

日记中的发问“只要拿来当课本读,立刻令我感觉到讨厌,这因为什么呢?我不明了”这样的心境也与现在的我们别无二致。

也许我们也曾有过这样的质疑、这样的无奈,比如“我今年过的是什么生活不是test,就是reading report,这种生活,我真有点受不了”,而我们可能就因此愤世嫉俗的自暴自弃,或是浑浑噩噩的度日了。

年轻的季羡林在抱怨之余也对自己的认知十分明确,“不能因了环境的不顺利,就放弃了自己愿意读的书(写文章,也算在内)”并没有将学习止步于抱怨。

有没有必要读大学?季羡林的回答是

关于毕业论文,日记中的记叙更是大多数学生的写照。

季羡林直白的用一个“抄”字总结了自己的论文写作过程。坦率的让人不禁嘴角上扬。仿佛在叙述中看到了自己。这样的“不装”精神,或许也奠定了季羡林日后论文的严谨详实吧~

即使是日后著作等身的大师,也在青年时代有过同样的困惑。

有没有必要读大学?季羡林的回答是

我写日记,有感而发,文不加点,速度极快,从文字上来看,有时难免有披头散发之感,却有一种真情流贯其中,与那种峨冠博带式的文章迥异有趣。

————季羡林

有没有必要读大学?季羡林的回答是

这样的日记内容在让人莞尔一笑的同时,不禁让人反躬自问,自己是否对自己诚实。至少在日记里,我们能吐露自己的心声,做最真实的自己。

季羡林写出了这样的日记,也给我们留下了关于那个时代的大学生活的具体印象。

在大学中,我们可能会有混混度日的时光、可能会有默默无闻的日子,不得志、自暴自弃。这些我们在季羡林的日记里也都能找到影子。

而季羡林比起他人,多了一分诚实,对自己的诚实,明确的知道自己的方向,并不迷茫。这也许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地方吧。表象中,大家似乎都在庸庸碌碌地度日,而不失方向的人则可以走的更远。

除了这样有些蹉跎岁月的故事,是什么成就了日后的学者季羡林呢?

在另一篇散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季羡林随后在德国的求学生涯和反思。这篇文章里触及的更多是做学术的思辨,文字同样浅显直白,却可以让人一窥学者的真实平和之心。

有没有必要读大学?季羡林的回答是

假若我再上一次大学

有没有必要读大学?季羡林的回答是

对于这个问题,季羡林自己给自己预设了情景,并回答了问题。

Q:假若我再上一次大学?

A1:最好不要再上大学

A2:仍然要上,而且偏偏还要学现在学的这一套

季羡林自己最终给出的答案是后者。让我们来看看他的分析吧~

有没有必要读大学?季羡林的回答是

研究的意义

有没有必要读大学?季羡林的回答是

季羡林记叙道:

我走过的这一条道路,对己,以人,都还有点好处而已。

我搞的这一套东西,对普通人来说,简直像天书,似乎无利于国计民生。

然而世界上所有的科技先进国家,都有梵文、巴利文以及佛教经典的研究,而且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这一套冷僻的东西与先进的科学技术之间,真似乎有某种联系。其中消息耐人寻味。

有没有必要读大学?季羡林的回答是

季羡林对自己研究生涯的课题做了肯定。这里他提到了自己的梵文、佛教经典的研究“与先进的科学技术之间,真似乎有某种联系”,而又没有明言。

放眼世界的学术研究现状,重技术轻人文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人们对于转化率高、易变现的专业追捧已到了极致。

每年大学报考专业时,能否就业,能否变现也是家长学生最最关注的问题。殊不知,无论是怎样的技术,在科技发展的今天都有可能很快被算法取代,几十年的学习经验可能在AI的面前灰飞烟灭。一切出于功利的考量可能都抵不过时间的流逝。

在脚踏实地的同时,也必然需要有一些人继续仰望星空,季羡林无悔于自己的仰望。

有没有必要读大学?季羡林的回答是

研究的方法

有没有必要读大学?季羡林的回答是

季羡林记叙道:

教授在我的“导言”前面上了一个前括号,在最后画上了一个后括号,笑着对我说:“这篇导言统统不要!你这里面全是华而不实的空话,一点新东西也没有!别人要攻击你,到处都是暴露点,一点防御也没有!”对我来说,这真如晴天霹雳,打得我一时说不上话来。但是,经过自己的反思,我深深地感觉到,教授这一棍打得好,我毕生受用不尽。

有没有必要读大学?季羡林的回答是

季羡林讲述了自己在论文答辩时,写了一个华而不实的卖弄的导言,遭到了教授的批评。

这样的花拳绣腿并非学术所追求的。踏实严谨的论证,回归现实的考察,才能使研究结果更详实准确。而在这一过程中,求真的态度也逐渐建立。

这也许就是研究能教会我们的吧~

不是具体的数字或解法,不是字句或知识点,而是求真的思维。

万古不磨意

中流自在心

看完了上面的叙述,你是否掌握了大学生活的真谛呢?

你可以在学习上偷懒,但时刻不能放弃思考~

你可以玩心大开,但不能迷失自己的方向~

你可以抱怨,但不能停下脚步~

使学霸成为学霸的也许并不是超人的意志,大师亦凡人,但只不过他们比凡人多思考了一下,多坚持了一会儿~

了解季羡林的更多思想,可以看看下面这本书哦~

《中流自在心》

第一辑 人必自爱,而后人爱之——关于修养

第二辑 有所为,有所不为——关于品质

第三辑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关于心态

第四辑 愿生生世世为中国人——关于爱国

有没有必要读大学?季羡林的回答是

《中流自在心:季羡林谈修身养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