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当年也就业难?

如今,很多大学毕业生毕业找工作困难,这种现象并不始自今日。1934年的清华大学毕业生季羡林也曾面临就业难。在《清华园日记》中,季羡林多次写道:要不择手段去抢一只饭碗。但快到秋天了,他的“饭碗”还没有拿到手。

季羡林当年也就业难?

意外的是,山东省立济南高中(季羡林高中三年级的母校)的校长宋还吾先生托人邀请季羡林回母校教国文。这得益于季羡林一直有散文发表。可季羡林心里直打鼓,要教国文,就要把学的莎士比亚、歌德,换成屈原、李白和杜甫,这换得过来吗?但饭碗还没到手,他只有横下一条心:你敢请我,我就敢去!后来季羡林才了解到,当时山东中学界抢夺饭碗的搏斗异常激烈,宋还吾想把本校的毕业生组织起来,好在学校斗争中中助他一臂之力。

季羡林刚从西洋文学系毕业,教国文怎么应对呢?幸好,季羡林还在写散文。此外,他还在一家大报上主编一个文学副刊,可以为学生刊登一点好文章。这样,他在学生中很有威信,再加上他年龄与学生相仿,没有架子,因此,与学生的关系相处得很好。但到了春夏之际,季羡林仍然为能否拿到下学期的聘书而紧张。突然,从母校清华大学传来了消息:清华大学与德国的大学建立了交换留学生制度。季羡林抓住了这次机会,实现了自己的出国梦。(来源:文史天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