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說豫——姓氏文化

小編今天寫姓氏文化,這裡可能有好奇,姓氏不是全國各地都有,為何說河南文化要說到姓氏文化呢,跟小編一起看下去吧(都是龍的傳人)。

傑說豫——姓氏文化

龍的傳人

姓,漢文化圈的人名要素之一,姓氏文化也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中華向以以姓為源流,以氏為宗號,氏在古時唯王公貴族有之,直到秦朝,姓與氏合併為姓氏。

然而,在古代姓和氏是有嚴格區分的,“姓”代表氏族的血統,起源於母系社會,稱為族姓,是為了區分血緣,防止血緣婚配而發明的相應識別標誌。“氏”是古代貴族標誌與宗族系統的稱號,從夏朝中期開始“氏”成為“姓”的支系,表示功勳和地位。“氏”可以說是姓的分支。

歷來以為中國人先有“姓”後有“氏”,然而事實上是姓、氏一直在混合使用,姓和氏的關係也在變化。在傳說和古文獻記載中出現的氏有上百個,從最早是盤古氏、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五龍氏後增加鉅靈氏、黃神氏、鬼隗氏、空桑氏、次民氏,接著又新增辰放氏、蜀山氏、混沌氏、有巢氏、燧人氏、庸成氏,後又出現共工氏、柏皇氏、朱襄氏、昊英氏、慄陸氏、赫胥氏、昆吾氏、葛天氏、陰康氏、中皇氏、女媧氏等.中國在中皇氏時期產生第一個姓,風,也就是伏羲時期。

姓氏也因政治,地理,民族等各種原因而變化,因此我國姓的的來歷,幾千年來變化多端,說法不一,但歸納起來大概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在母系氏族社會,以母親為姓。那時許多姓都是女字旁,如:姑、姬、姜、媯、姒等

二、以出生地、居住地為姓。傳說上古時代虞舜出於姚墟,便以姚為姓。

三、以古國名為姓。虞、夏、商朝都有個汪芒國,汪芒的後代乃姓汪;

四、以封地為姓。造父被周武王封到趙城,他的後代便姓趙;

五、以官職為姓。古代有五官,即:司徒、司馬、司空、司士、司寇,他們的後代都以這些官職為姓。

六、天子賜氏,以號為姓。如周穆王死了一個寵姬,為了表示哀痛,賜她的後代姓痛;

七、因神話中的傳說為姓。傳說舜時有個納言是天上龍的後代,其子孫便以龍為姓;

八、以國名為氏。如:齊、魯、晉、宋、鄭、、秦、楚、衛、韓、趙、皆成為現在常見姓。

九、以技藝為氏。如巫、卜、陶、匠、屠等。

十、古代少數民族融合到漢族中帶來的姓。

十一、以動植物或其他自然物為姓氏。如馬、牛、羊、豬、蛇、龍、柳、梅、李、桃、花、等等來源說法

在《中華姓氏大詞典中》(96版)中共有11969個姓氏,其中單姓5327個,雙姓4329個,三姓1615個,四姓569個,五姓96個,六姓22個,七姓7個,八姓3個,九姓1個。到10增加版發行時,姓氏以突破兩萬餘種,可見中國的姓氏變化多端了..

在這數以萬計的姓氏中,許多的根在河南,當今中國的前300個大姓(人數為基準)中,根在河南的有171個,中國前100個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78個,無論是王、李、張、劉為代表的中國四大姓,還是林、陳、鄭、練、黃為代表的南方五大姓,其根均發源於河南。

王,源出姬姓。周靈王之子太子晉,稱王子晉,因值諫而被廢為平民。其子宗敬仍在朝中任司徒之職,時人因其是王族的後代便稱為“王家”,這支族人遂以王為氏。

傑說豫——姓氏文化

黃帝故里

其中王、李、張、劉、陳其人口之和達3.5億。 王、李、張三大姓人口分別佔漢族人口的7.9%、7.4%、7.1%。按照姓氏進化的普遍規律,大姓人數將越來越多,小姓人數將越來越少,甚至最後消亡。

對於姓氏文化,小編只是整理下資料,有錯評論指出,對於姓氏文化的具體來源,姓氏遷移,人口分佈,家譜字號等等小編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小編這裡就不丟人了....各位感興趣的可以自己蒐集資料在評論區留下您姓氏來源、姓氏文化、含義、字號、對姓氏看法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