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获罪按律最轻也要削籍为民,关键时候,索额图出手“救”了他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大学士明珠被御史郭琇弹劾,一向宽厚的康熙帝这次采取了雷霆手段,将明珠罢黜。如果按照郭琇奏章上所言的那样,那么革职、下狱仅仅是开胃汤,继续深究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面对政治对手的打击,明珠觉得该是使出“杀手锏”的时候了。

明珠获罪按律最轻也要削籍为民,关键时候,索额图出手“救”了他

对于康熙帝拿下自己的原因,明珠心里再清楚不过,他更知道郭琇所言并非是诬陷,而是事实。因此,老谋深算的明珠没有上书自辩。因为他明白,郭琇的弹劾处处落到了实处,他无可辩驳。况且,要将他整锅端掉的其实是康熙皇帝,郭琇不过是个枪手而已,辩驳也于事无补。

对于结果,不外乎是两个:第一,自己人头落地,或将牵连家人;第二,康熙皇帝法外施恩,留下他的性命,但会剥夺他的官职,或将削籍为民。

就明珠对康熙的了解,第二种结果的可能性更大。可是对于明珠而言,第二种结果也是他无法接受的,一个嗜权如命,执掌朝政二十多年的朝廷重臣,如果削籍为民,剥夺了他的政治权力,甚至比杀了他还惨。因此,明珠不甘心,于是便走了一步险棋。

明珠获罪按律最轻也要削籍为民,关键时候,索额图出手“救”了他

这步险棋是什么呢?放眼朝廷,昔日惟他马首是瞻的那些朝臣大多靠不住,能不落井下石已是不易,指望他们无疑是痴人说梦。只有心腹余国柱不会袖手旁观,但能真正能救他的人却是害他的索额图。索额图当然不会傻到要救明珠,显然,这就需要动一番心思。

具体怎么操作呢?明珠想了一个办法,让余国柱冒充索党上书,弹劾明珠“结党营私,动摇国本,图谋造反”。也就是说,明珠硬生生给自己加了一条诛灭九族的大罪——谋反。

从表面上看,明珠这步棋走的很烂。上面说过,按照郭琇弹劾的内容来看,结局最坏的也就是人头落地而已,但要是按照谋反的罪名来看的话,明珠一家是绝对保不住的。不过,明珠这样做,也并不是拿自己和家人的脑袋儿戏,而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

明珠获罪按律最轻也要削籍为民,关键时候,索额图出手“救”了他

不得不说,明珠的精明和他对康熙的了解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知道,以皇上的聪明睿智,不可能相信他会谋反。如此一来,弹劾明珠谋反就成了索党借机攻击明党的借口,这是康熙无法接受的。再者,康熙是以贪污之罪拿掉明珠的,这样做很聪明,这是在分化明珠的力量,因为拿掉明珠一人,不会牵扯到党争,明党中人为了自保,也就不会权力拯救明珠,这避免了朝廷政局不稳。

可是,如果在明珠头上加上谋反的罪名那就不同了,谋反这种事岂是一两人的事,追究起来必然会牵扯到明党其他人身上,明党为了能保住自己,势必也就要保住明珠。这样一来,就不是明珠一人在面对康熙,而是整个明党在面对康熙了。

明珠获罪按律最轻也要削籍为民,关键时候,索额图出手“救”了他

还有一点也是十分关键的。明珠获罪之时,正是明党与索党斗争最激烈的时候,如果处罚明珠,那就证明索党或胜,从而会造成索额图一党独大的局面。这种结果康熙是无法接受的,因此保住了明珠,就保住了明党与索党的力量平衡。如此一来,明珠的性命和政治生命也全部保住了。

果不出明珠所料,余国柱上书弹劾明珠谋反后,索党之人一看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纷纷附和,上书弹劾明党。而明党为了保住自己,也纷纷上书为明珠辩护。结果,原本只是弹劾明珠贪污的经济案件变成了索党与明党大结算的政治案件。

明珠获罪按律最轻也要削籍为民,关键时候,索额图出手“救”了他

为了维护大局,康熙不得不作出让步,他将明珠轻轻放下,最终只是免去了明珠武英殿大学士之职。此后不久,又让他担任内大臣,直到康熙四十七年去世。虽然明珠此后不受康熙信任,却巧妙地为自己和家人争取到了一个最好的结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