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低,不识人,八爷必败,看《雍正王朝》有悟

雍正是中国历朝历代皇帝当中影响比较大的一位,因为他的贡献,也因为他的传说,更因为有关他的争议。这些年关于他的电视剧拍一个火一个,妇女爱看的《甄嬛传》讲的是雍正的后宫,男人们爱看的《雍正王朝》讲的是他的前堂,这两部电视剧因为强大的演员阵容和优秀的内容编排,致使他们火了一把又一把,这里面既有为人处世的情感教诲,更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智慧较量,真是精彩处处在,启示时时有,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智商低,不识人,八爷必败,看《雍正王朝》有悟

我看《雍正王朝》,印象最深的是八爷,让我感慨的也是八爷,八爷用他的无与伦比的高情商成就了“贤”的美名,也用相比于其他人的低智商而沦为阶下囚。充分证明了,干小事靠情商,干大事靠智商。八爷的低智商主要表现在不识人,下面我举十个例子来说明。

第一,不识其父皇康熙。康熙皇帝八岁登基,十六岁亲政,六十年的大权在握,早期经过祖母的谆谆教诲,后来又经过一系列的磨难,勤鳌拜,战葛尔丹,收台湾,平三藩。这期间,不管是树大根深的明珠还是老奸巨猾的索额图,康熙说用就用,说关就关。经过了这么多年,这么多人,这么多大事,快走到生命尽头的康熙,其帝王之术已深不可测。可是八爷竟然班门弄斧,在眼皮子底下贿赂官员,打听消息,拉帮结伙,收买人心,真当其父皇不知道吗?事实上康熙门清,康熙对儿子们的期望是什么,首先是品行,就是忠心干事不结党;其次是能力,干成干好事情,八爷做的恰恰相反,这也基本决定了八爷与皇位的无缘。

第二,不识盟友。他的盟友主要是九爷十爷十四爷,很长一段时间,他们之间不分彼此,这是不应该的,因为他的团队原本就不是铁板一块,十爷是一个自顾自己的装下充楞的主,他出身贵门,不愁吃穿,没有多少政治抱负,跟着他也是凑热闹,影视剧里也能看出,就是小打小闹,倒个小乱子而已,一遇到大的问题,他就不顾团队撇清自己,例如八爷原本要诬陷十三爷造反以便清除一个对手,但老十却说;我素来和老十三过不去,但是如果说他起兵谋反,我说什么也不信。最后十三爷成为八爷失败的重要一环。

说到十四爷,他从来就不是真心帮助八爷夺皇位的,他自己野心很多,也有一定的能力,只是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机会,所有一直伪装辅助八爷,而八爷呢硬是没看出来,没看出他的不忠,许多大事不仅让他知道,也让他参与,也没看出他的能力,还想利用他结果自食其果,比如八爷费尽心思地从老四那里得到太子亲笔信,让十四爷去将这个亲笔信交给康熙,既达到告发太子又想让十四爷背负废太子罪名,结果十四爷怎么做的呢,他只是将太子亲笔信上交给康熙,并没有另外上奏折说明。康熙一下子就明白背后八爷的唆使,于是让老八背负了废太子的罪名。后来当上大将军王,他就有了皇帝看好他的错觉,认为机会来了。才明明白白地摆脱八爷,而八爷也不得不采取措施对付他,造成了两败俱伤。其实十四爷当上皇帝也不会放过八爷。至于那个九爷,虽然卖力地帮他,但九爷的品行和能力很差,又帮了不少倒忙。电视剧里九爷的门人给他找了许多麻烦就是证明。

智商低,不识人,八爷必败,看《雍正王朝》有悟

第三,不识四爷。首先不太了解四爷手下,特别不了解四爷的重用谋士邬思道,以后吃了他很多亏,其次不了解四爷本人,以至于后来中了四爷的将计就计之计。八爷不了解四爷的抱负,是想当皇帝,开始不以四爷为对手,不了解四爷的隐忍之能,认为四爷只会得罪人,轻视四爷,到了了解四爷的抱负和能力以后已经晚了,那时四爷已经成为他重要的而且在争夺皇位斗争中占上风的对手了。

第四,不识十三爷。开始的时候认为十三爷是太子的人,要致十三爷于死地,后来发现十三爷是四爷的人,也采取一些措施打击他,但终究因不了解十三爷,特别不了解他在军中的势力,结果一次又一次的放过他。第一次争夺皇位的关键时刻导致军权被夺,可八爷仍然继续低估十三爷,在八王逼宫事件中又一次低估了十三爷在军中的势力和地位。

第五,不识隆科多。隆科多受佟国维所托,担负着振兴家族的巨大责任,必须看风使舵,不可能主动帮谁,最后看准了谁能赢就随谁,八爷不明白,八爷还不知道康熙秘密召见隆科多的事,由于八爷党的一系列失误,由于四爷精心谋划特别是由于康熙临时的策划,四爷大位基本已定,再加上康熙和张廷玉的逼迫,隆科多最后成为四爷的帮手。

智商低,不识人,八爷必败,看《雍正王朝》有悟

第六,不识太子。太子是近四十年的培养和聚集,势力自然很大,和太子的过早明斗既暴露了八爷的野心和实力,也因两败俱伤而为他人做了嫁衣。

第七,不识年羹饶。年羹饶是一个有奶就是娘的主,但是这个人的野心很大,不是有点奶就认妈的主,他想当大将军,而大将军只有一个,八爷答应给十四爷就不可能让年羹饶就范,而只有四爷才能满足年羹饶的欲望,所以八爷拉拢年羹饶就是错棋一步,偷鸡不成蚀把米,又差一点相当。

第八,认不清自己。八爷是一个情商很高,会说话,不爱钱只图名,有为了名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勇气和自信,对官员不是送银子就是说好话,而且数十年如一日终于取得了乐善好施八贤王的美名,如果八爷没有更大的抱负,不想争夺皇位,那他的高情商会使他一辈子快乐幸福,而且青史留美名。可他偏偏想当皇帝,利用高情商成为八贤王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但是他的低智商毁了他,重视虚名,不干实事,格局小经常不顾大局,抓不住重点,特别是不会识人,以至于没有几个有用的人,又没抓住军权,关键时刻因图虚名不敢下狠手,也错失了本来就不多的机会。

历史无数次证明,任何形式的斗争,特别是重大的生死攸关的斗争,都必须知己知彼,八爷既不知己又不知彼,不会识人也不会用人,八爷的失败一点也不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