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有哪些历史气息浓厚的地方?

荖板逨枝阿爾卑斯_愺苺眛


汉中境内以下名单(属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外的,要么够不上级别,要么几乎是重建的。照这个单子去探访,总不会错。不过,有些点(比如遗址类)其实就是某县某村一个不看牌子完全不会引起人们注意的农田,去之前最好做好功课。


一、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这个不用讲了,代表今天汉中境内露天文物最高水平,不过这些在我国书法史、艺术史上绕不开的碑石,因为当年水库建设,都切割后放在汉中市博物馆内。凭吊遗址可以到市北,不过水库景区今天的摩崖大多是电脑字体新造的,不看不遗憾。

二、武侯墓。勉县境内,武侯墓始建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不过今天的一些地面建筑、碑刻,多爲清代以后的。

三、龙岗寺遗址。南郑县(今天叫区)境内,位于梁山镇爱国村西北龙岗寺内。1983-1984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进行发掘。文化堆积以老官台文化和仰韶文化半坡类型为主,其中半坡类型墓地的揭露是主要收获,另外还有新石器和汉代的一些出土文物。旧石器文化距今120多万年,发现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石球等石器,剑齿象、羚羊、大熊猫等动物化石;新石器文化距今7500多年、清理墓葬430座.出土兽头尖底瓶、人又彩陶壶、彩陶罐等大量文物;汉代墓葬群出土青铜剑、青铜鼎、陶俑、玉鸟、鎏金带钩等文物。该遗址的发掘,进一步丰富了人们对汉江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面貌的认识,为研究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渊源、分期、墓地布局、埋葬习俗、社会经济以及社会组织结构等问题提供了重要资料。非考古拥趸可以不去。

四、李家村遗址。西乡县境内,注意和眉县李家村西周墓区别,这个是城西约1.5公里处,地处汉水支流牧马河南岸台地上。面积约2.6万乎方米,包括房址,窖穴、陶窑、墓葬。陶器手制,质地疏松,火候较低,陶色不纯。主要器形有圈足碗、三足器,平底钵等。常见的纹饰有线纹、绳、附加堆纹等。石器有磨制、打制两种,器形为石铲、石斧、石锛、石凿和尖状器、刮削器等。该遗址的遗存有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特征。以前去探访过几次,就是河边的一片稻田,不看牌子根本不会想到。非考古拥趸可以不去。

五、张骞墓。城固县境内。张骞在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病逝于长安,归葬故里《史记》有载;唐李延寿撰《南史·萧斅》:“梁州刺史宜丰侯循以爲府长史。梁州有古墓名曰“尖冡”,或云张骞坟,欲有发者,辄闻鼓角与外相拒,椎埋者惧而退。斅谓无此理,求自监督。及开,唯有银镂铜镜方尺。”北宋时期文同做地方官的时候,也到此地来凭吊;宋人王象之《舆地纪胜》也记说“张骞墓在城固县西,有碑,文字磨灭,不可辨”。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学者型省委书记)重新题碑,清代的各种方志记载都很详细。后来学者陈直则说,张骞墓今在成固县张家村。1940年西北联合大学加以清理,墓爲砖室,取出有几何纹汉砖五方、“博望家造”陶模一方,现均藏西北大学历史系。同时所出尚有铜镜一、五铢钱数枚,已失去。太史公所谓冢在汉中,以郡言包括成固县也。

六、蔡伦墓和祠。在洋县。今存碑石可考最早者,为明代万历年间所立“新建祠记”;清乾隆十一年,巡抚毕沅立“汉龙亭侯蔡公伦墓”;祠内曾发现东汉砖。

七、开明寺塔。洋县县城广场中。开明寺古称法轮院,唐开元中建,宋庆元元年重修,明洪武二十四年为丛林,有浮屠高13层,寺已无存,塔势甚傲然。开明寺塔,为多檐式方形砖塔,底层北设券门,共13层,高30余米,现存塔为清嘉庆间重修。

八、五门堰。在城固县。汉中盆地上最成功的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创于西汉居摄二年,至今已有2000年历史。唐武则天时“五洞之下,筒车九轮”,以后各个朝代都在整修加固。1931年,陕西省政府主席杨虎城将军视察五门堰。详情可以看看鲁西奇的《汉中三堰》。

九、张良庙。留坝县城北约15公里的秦岭太白山南坡紫柏山麓,又名留侯祠。始建于东汉,以后历代多次修葺。现存庙宇为清代建筑。相传是西汉张良晚年隐居之地。

十、灵岩寺摩崖。汉至民国摩崖石刻。位于陕西省略阳县城南3.5公里嘉陵江畔。灵岩寺又名灵崖院、白鹿洞。唐开元年间建。分前、后两洞,由奈何桥连接。现存石碑、摩崖题刻约120方,有小碑林之称。以东汉建宁五年刻《郙阁颂》为代表。

十一、何家湾遗址。西乡县堰口镇泾洋村泾洋河右岸二级阶地上。1980-1982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进行发掘。其文化堆积以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为主。发现的仰韶文化时期的骨雕人头像、线刻人面纹骨管等是十分罕见的原始艺术珍品。

十二、宝山遗址。位于城固县城北4公里处的清水河北岸,地属宝山乡宝山村。遗址纵贯城固、洋县两县交界处的汉江支流淆水河流域、是陕南地区唯一出土商代青铜器最多最集中的地方。据不完全统计,自20世纪50年代至1990年,共商代窖藏青铜器大小总数为653件。详情可参考《汉中出土商代青铜器》,巴蜀书社。

十三、宁强羌人墓地群(宋代/清代)。在宁强县(原名宁羌县)胡家坝镇胡家坝村,面积1300平米,是首个羌人墓葬群被发现。

十四、汉中东塔(净明寺塔)。创建时代无考,相传三国时,庞德曾养疴于此。塔高约15米,原13层,现为11层。为单层砖砌,多檐式,四方形。为“汉中八景”之一。1953年,曾在塔顶发现压角铁狮子一对,镌有“庆元四年洋州城西李子昭谨舍”字样。

十五、良马寺觉皇殿。在洋县。始建于宋代的良马寺觉皇殿,为汉中市唯一、陕西省少存的宋代典型建筑。

十六、智果寺。洋县西谢村镇。始建于唐仪凤年间,宋、元、明屡修,自古就有“汉上名刹”之称。最近的重大修缮是在明朝万历十四年,寺院内现藏明朝万历四年(1576年)由内阁首辅申时行题写的“敕赐智果寺”匾,还保存有明朝“慈圣宣明肃皇太后所赐”的佛经三千多卷,共四千多册。

十七、勉县武侯祠。勉县城西3公里处108国道之南,汉江之北。始建于公元263年,史称“中华第一武侯祠”。历代均有修葺,现有建筑多为清代所建,包括祠内外牌坊、山门、戟门、琴楼、钟鼓楼、乐楼、献殿、崇圣祠、东西辕门、墨林和望汀楼等。另有汉桂两株,汉柏22株和高约10米的旱莲一株。

十八、青木川老街建筑群、青木川魏氏庄园。回龙场发轫于明代,形成于清中叶,繁盛于上世纪40年代。它曾是陕甘川三省交界地带最繁荣最负盛名的商业、文化交流场所。魏辅唐统治青木川时期,回龙场是非常繁华的集贸市场,。回龙场的现存建筑以民国时期的为主,但颇具明清风格。


八砖学士


陕西汉中城固县的张骞纪念馆

张骞纪念馆,虽然规模不如新疆,但同样意义重大。

位于陕西城固县的张骞纪念馆,仿古建筑典型的对称结构

迈入大门,门内有门,层层递进,有点溯本求源的感觉

远远看到的一个展馆

展馆正中的塑像就是张骞,因为这些是我和同事用不同相机拍的照片,所以颜色不太统一

从展馆出去再往里走就可以看到张骞墓,张骞原本就是城固县(现在叫城固县,当时另有叫法)人,最终还是“回”到此地,这张照片稍稍有些过曝

在两侧的展馆里,还有张骞的生平伟绩等展示,例如上次说到的丝绸之路

位于汉中石城南门外的汉拜将台,相传为刘邦拜韩信为大将时所筑。

拜将台正门

拜将台有南北两座土台组成,台高3米多,面积为7840平方米。被萧何誉为“国士无双”的韩信,由此登上楚汉之争的大舞台前,帮助刘邦打下汉室江山。拜将台因此也被视为汉室的发祥地。

韩信

南台四周用汉白玉栏杆围砌,台场平坦宽敞,台脚下东西各树立一石碑,东碑阳刻“拜将坛”3个字,碑阴刻《登台对》。

南台东碑阳刻

西碑阳刻“韩大将韩信拜将坛”8个字,碑阴刻七绝一首:“辜负孤忠一片丹,未央宫月剑光寒。沛公帝业今何在,不及淮阴有将坛。”

南台西碑阴刻

北台上建有一亭,顶部是斜山式。斗拱飞檐翘角,下边枋檩竹等均施玄紫彩色和苏式彩画。

北台

拜将台前的棋盘广场上,征战楚汉、宏图西汉的功臣良将的雕塑,排列在楚河汉界两旁的。

棋盘广场

萧何

安放于拜将坛的汉中世纪大钟,重达11吨,属中国西部最大的铜钟,其声宏亮,气势壮观,与拜将坛相应交辉。

世纪大钟

登临拜将台,不远处传来雄浑悠长的钟声,顿时给人一种寥廓壮美,豁然开朗的感觉。

古汉台位于汉中市东南部

又名七星台

相传是汉高祖刘邦

在汉中称汉王时所建的府邸

古汉台高7米,坐北朝南,

分三个台阶,

是人工夯土建成的具有

典型秦汉宫廷模式的遗址,

后来人们常将这个

台视作汉朝基业的象征。

台上有望江楼,高约17米,

曾是汉中的最高层建筑。

在过去,登临三楼向南眺望,

一眼就可以看见汉江,

是人们饱览汉中风光的最佳去处,

正如望江楼二楼榴联上写的:

“汉水东流几千里,

秦云北望第一楼”。


望江楼东侧铜钟亭里

放着一口很精致的大铜钟,

据说是明代汉中瑞王府的遗物,

为传世珍品。


望江楼西侧石鼓亭内的石鼓,

又名月台苍玉,玉质,

传说是汉王刘邦的上马石,

为“汉中八景”之一。


望江楼对面,是建于明代的桂荫堂,

据说堂前那几株大树就是古汉桂,

每逢中秋佳节,香飘四溢,

是汉中城内寻香访桂之处。


桂荫堂南面,是一潭水池,

这是清初所建的镜吾池。

镜吾池为长方形,

长13米,宽6米,

中为石拱桥,

分别刻有“龙”、“虎”,

为汉中道署十景之一。

池旁一个圆形的石头上,

镌刻着一首名为《镜吾池》的诗:

“池塘如镜水平芜,

照得今吾即故吾。

莫笑萍踪飘不定,

春风一约自同趋。”

古汉台现为汉中市博物馆所在地,

馆内珍藏有历代碑刻、拓片、

书画等珍贵文物1万多件,

其中尤以石门十三品最具盛名,

有“国之魂宝”之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