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條百年老巷如此落寞,曾是安徽歷史的重要載體


今天的話題咱暫時離開北京胡同,去看看安徽安慶的“衚衕”。安慶在我心目中佔有很高的文化地位。畢竟安慶是安徽之源,安徽安徽,其中“安”就是來自安慶,“徽”是指徽州。而安徽的簡稱“皖”,就是源自安慶。這下你就知道安慶的歷史文化有多牛了。而看一個城市的歷史文化,最重要的觀察點就是老街。前幾天我專程來到了老西門以大王廟街為主的安慶老街區。

這就是大王廟街,跟北京胡同差不多吧。衚衕很多牆上掛著“保護建築”的牌子。

衚衕殘破而滄桑,居民已經多數搬遷,政府已列入整治規劃,整條街上冷冷清清。歷史上,由於這裡靠近長江和皖河,有六座小橋,所以原本是小橋流水人家的風韻。

女兒橋就是當年著名的六座橋之一。今天的街名還在,但街巷面貌已殘破不堪。

我是這樣來理解這片街區的:安徽文化是中國歷史文化的符號之一,而安慶是安徽之源,歷史上也曾長期作為安徽的“省府”,這片老街又是安慶曆史文化的重要符號和載體。所以,這片老街的價值就毋庸多言了。

由於碼頭在此設置,所以日久天長,這裡就興起了各種糧油行、染坊、鹽行、魚行、日雜百貨,以及土紗布、白老布等機織行業密集於此。這是老街牆上殘留的染坊老字號字樣。

很多牆上還保留有老的店鋪字跡,時光一下子回到若干年前。

大王廟街因原有大王廟而得名。據史料記載,大王廟最早由時任安徽巡撫託庸於乾隆年間所建,之後於咸豐年間被太平天國軍所毀。之後又於同治年間,水師衙門在此重建大王廟。

大王廟小學已成歷史。街上還有長江小學,那裡便是原來大王廟的原址所在地。

這些老建築很多已經殘破了,但如果以恰當的方式使他們得以合理修繕,重新利用,既恢復老建築的使用功能,又能很好地結合旅遊、文創等當下需求,這片老街仍有機會重新煥發歷史的光彩。這一點,在北京胡同的發展歷程裡也能得到印證。據悉,安慶當地政府正在努力進行保護、整治、修繕,相信大王廟街區會重新成為這座城市的文化地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