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生命在於運動」,還是「靜止使人長壽」?

我不像壞小孩


生命在於量力而為,凡事不可過度,無論是運動,還是休息,都應該“適量”;我們可以察覺到,經常會有運動員因身體不適而退役,也有很多年輕時能以一頂十的幹活能手到老了卻被疾病纏身,如果說生命在於運動,那麼運動比誰都多的他們又怎麼會這樣呢?

人們的潛力是無限的,但精力卻總有消耗殆盡的一天,大量的運動雖然能讓我們變得強壯、健康,但卻也是在消耗我們的生命,運動強度越大,心跳越快,生命消耗的也就越快,畢竟人們一生當中的心跳次數是有限的,當心跳次數耗盡時我們的生命也就走到了盡頭;



那是不是說“生命在於靜止”這句話就是對的,當然不是,當我們放棄了運動而選擇靜止時(就像是能坐著絕不站、能躺著就絕不坐的狀態),我們身上所有的肌肉會變得無力,心臟也是一樣,虛弱狀態下的心臟收縮乏力,不能泵出充足的血液供應全身,這種缺血的狀態又會反過來刺激心臟的迅速跳動,其實就是用增加心跳的次數來彌補泵血不足的缺憾;如上述所言,心跳越快,壽命越少;

另外,活動越少,人也就越胖,而肥胖則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患病因素,在疾病的影響下人們的壽命和生存質量也會隨之下降!


很矛盾是吧,人體就是這麼複雜,沒得辦法!我們所能做的就是——適量的運動和休息,在二者之間尋求平衡,但這並不容易;按照美國心臟協會提供的運動建議,我們推薦:每天慢跑30分鐘,每週堅持5天;或者每天快跑25分鐘,每週3次;當然,最終我們對運動或休息的選擇都要以我們的身體健康或患病狀況為依據!


急診內科張醫生


回答這個問題,我想先舉兩個比較極端的例子:

1.太靜了

如果一個人因為腦中風或者脊柱外傷造成了癱瘓,那麼長時間臥床,絕對是足夠靜了。但是這樣的患者絕大多數活不久,即使是他們除了運動機能以外的其他社體機能都完好,還是會因為長時間缺乏運動造成免疫系統和心肺功能的損耗。最終可能因為一場簡單的感冒就丟了性命。

2.太動了

我們熟知的很多運動員都因為長時間高強度的鍛鍊造成一身的傷病,甚至有在高強度鍛鍊時突發猝死的情況。而且通過統計全美運動員猝死概率和平均壽命的研究發現運動員並沒有因為強健的體魄而活得更久,反而猝死率高於一般人,且平均壽命也更短:

美國一家保險公司曾調查了5000名已故運動員的壽命和健康狀況,發現他們的平均壽命比普通人短。匈牙利的科學家通過半個世紀跟蹤調查世界著名的長跑運動員的壽命長短髮現,這些長跑運動員比一般的人平均壽命要短5~10年,所以過量的和過於激烈的運動不但不會有利於人體的健康,反而會有害於人體的健康


當然了,這兩個例子都是太極端的。但是從一個側面體現出淺顯的道理——靜與動都是過猶不及的。

太靜則不能鍛鍊心肺功能。

人老了以後身體機能下降,如果不做適當的運動保持心肺功能,那麼機體對疾病的抵抗力是非常有限的。一個很常見的例子,老年人肺部感染不少見,但是心肺功能好的因為能夠有力地咳出痰液,所以肺部感染往往可以得到較好的糾正,配合藥物治療就能快速康復。但一些虛弱的老人則因為咳嗽無力,很多含有病原微生物的呼吸道分泌物無法咳出,就會造成感染的難易糾正,甚至最後被感染徹底拖垮。

太動則造成臟器負擔過重。

老年人強行做身體無法承受的鍛鍊,必然使心肺不堪其重,這樣反而會損傷心肺功能,造成心肺和其他重要臟器的損傷。久而久之,這樣勉強的鍛鍊會把損傷逐漸累積起來,直至發生器官早衰。


所以總結起來,保持適當的鍛鍊強度,保持心肺為代表的重要臟器功能,這是人長壽健康的保障。

如何知道自己的臟器功能好不好呢?每年定期的體檢,通過多種檢查手段就能知道啦。而且還能對很多種疾病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菲利普醫生


若說“生命在於運動”,那麼為什麼勤勞的小蜜蜂,生命非常短暫。而懶惰的烏龜,鱉等動物卻長命百歲?應該說物種不同不具備可比性,不過這個問題問的比較有意思,還是值得人深思的。

作為人類運動肯定有益於健康,不過任何運動都要講究量,過猶不及,你看像運動員這類過度運動的人,基本都是一身傷病,普遍壽命都不長。按照中醫的說法,運動過量會大傷元氣並損耗內臟器官,不僅會導致壓力有增無減,還會削弱身體應對壓力的能力,讓疾病有機可乘。長期處於久坐狀態的人剛開始做運動的時候,如果做得過量,又太過狂熱,就會帶來各種副作用,甚至會引發心臟病等更嚴重的後果。為了避免運動過量帶來過度疲勞,人們在運動時要循序漸進、量力而行,比如一週運動2-3次,運動一次,休息兩三天,根據個人年齡和身體狀況進行適當的運動或者勞動。對於體質較弱者以及有一些疾病的人就不適合多運動,比如:肝病、腎病、惡性腫瘤患者,都需要靜養,不能勞累。還有一些呼吸系統疾病的人,肺功能差,如果多運動,只能是加重病情。

現代科學認為,一定的運動可以使人更健康,從而使人的壽命更長,但過度的運動會導致身體機能的過度消耗,導致壽命縮短。另外人的壽命長短與運動的關係並不是直接正相關,壽命的影響因素包含多個方面。內部因素比如遺傳基因,還有性情脾氣,心智狀態,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等。外部因素涉及較多,包括生活方式、飲食習慣和生存環境等。家族中具有長壽基因的人相比較而言活的更長,性情溫和,遇事泰然以及好的生活飲食習慣的人應該會更長壽。

所以任何時候不能過度放大運動,也不必過度鼓吹靜止。


胡洋


記者到一個長壽的老人家裡去採訪。記者問:“老人家高壽了?”

老人答:“我已經80了。”

記者:“老人家,您長壽的秘訣是什麼呢?”

老人答:“我非常注意飲食習慣和保養。我不抽菸不喝酒,也從不亂髮脾氣。”

突然,隔壁傳來的摔碎玻璃的聲音。

“那是什麼聲音?”

“不用害怕,那是我爹,每逢斷煙斷酒,他就發脾氣。”

記者:“……”


我們都知道,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飲食對一個人的身體一定大有裨益。但同時在生活實際中我們又發現,一個人是否長壽,跟一個人的生活習慣不完全有關。到底是“生命在於運動”,還是“靜止使人長壽”,我們一分為二地來看待這個問題。


1、生命在於運動,適量的運動使人長壽

生命在於運動,是18世紀法國哲學家伏爾泰提出的著名論斷。運動使人變得有朝氣,有活力,運動讓生命神采飛揚。

我的大伯母八十多歲了,記憶中的大伯母就是一個身體孱弱多病的女人。前年摔傷膝蓋後,就一直沒能從床上再站起來。

前段時間我去探望她。大伯母跟我講她最近除了每天唱紅歌記背一首歌詞以防老年痴呆外,還堅持“跳舞”。我看著臥床不起的她,心裡很狐疑,她跳的什麼舞?

原來,大伯母所說的“跳舞”其實就是手腳在床上舞動。一個孱弱多病的老者,臥床不起兩年多,竟然也開始朝運動健身方向努力,這就是“生命在於運動”的最大寫照。

2、勞逸結合更有益健康

《內經》裡這樣說過:“五勞所傷,久視傷血,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久臥傷氣”,“形勞而不倦”。一張一弛乃文武之道。


在計步器橫行的今天,很多人以步行步數最多為榮。殊不知步行過量也是有害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第六條:食不過量,天天運動,保持健康體重。建議每天步行6000步。

有新聞報道過,一個新婚前的女孩每天晚上到健身房過度健身減肥,導致肌肉溶解,差點引發急性腎衰竭。

一個老人每天去爬山,沒有量力而行,幾個月後導致膝關節磨損,最後甚至連步行都有困難。

所以說,物極必反,凡事都要有個限度,在限度範圍內的,有益身心健康,能延年益壽。如果超過自身的承受能力,一味地無限度地去運動,那便不僅無益且是有害的了。

3、長壽與否也跟個人體質相關

我們不能否認有的人天生體質強,在孃胎裡就帶出來的,這些人根本不注重養生和鍛鍊,甚至隨便糟蹋自己的身體,但他依然有可能會比一般人健康長壽些。就像笑話裡的那個老人的父親。

而我,出生於貧困年代的貧困家庭,先天不足的體質。如今不知不覺年屆中年,我越發地感覺自己身體在走下坡路。血壓高了,眼睛老花了。我越來越注意飲食習慣,並且堅持鍛鍊身體。我從不吃垃圾食品,不吃冷飲,一直低鹽低脂飲食,還堅持步行上下班。

但是,前幾天跟同事們一起旅行的途中,只有我一個人有輕微中暑症狀,被同事笑話說常年鍛鍊的我還不如從不鍛鍊的她。


我沒有因為同事的恥笑而洩氣。我覺得,要是我不注意身體的保養,不去進行適量的運動,我的身體或許還不如現在的樣子。先天不足只有後天補,雖然現在補得還是有點晚,但是,能補多少算多少。


4、遵循自然之道,追求生命的品質

還有一個關於長壽的故事:有個人很想長壽,他向醫生請教長壽的秘訣。醫生告訴他長壽的秘訣就是不好色、不喝酒、不吃肉。這個人很高興地說他既不好色又不喝酒吃肉。於是,醫生納悶了,問他:“那你要活那麼久幹什麼?”


生命總是太脆弱,所以我們總希望自己能夠相對長壽。但我認為,人的生命還是要遵循自然之道,不提倡強行索求生命的長度。只是單純地追求長壽也是沒有意義的。相對於長壽,我們更應該追求生命的品質,追求有意義、有質量的人生。

當然,還是要祝福各位長命百歲哦!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其實這個也是需要權衡的。

先來看蜜蜂和烏龜的話題吧,對比壽命長短首先要建立在同一種生物上來對比,蜜蜂和烏龜科綱屬門各種都不相同,根本就沒有可比性,它們本來的身體構造,內臟器官都是不同的,沒有辦法用來對比。比如蜉蝣這種生物也不見得比蜜蜂更勤勞,它們僅僅只能或一天。

再來看人到底是運動長壽還是精緻長壽?的確,我們的器官,我們身體的各部分組織基本上都是有“內定壽命”的,曾經還有人說過,心臟跳動多少下其實也就是那個數字,不會多去哪,也不會少去哪,身上的器官組織就像是機器的零件一樣,用得過度就會磨損更快,早早報修,用得少的話,保留時間就更長,這絕對是不容置疑的。比如有些人認為走路很有鍛鍊價值,於是整體幾萬步幾萬步地走,到頭來可能達不到自己想要的鍛鍊效果,反而膝蓋劇烈磨損,造成各種關節疾病。比如說胃部,如果你每天晚上都還要加一頓宵夜,胃腸天天加班,到頭來也會損害較重。所以,這麼說,反而安靜一點還容易長壽?

話也並非如此,俗話說刀不磨要生鏽,身體也有這個原理。雖然器官組織有自己的壽命,但人體是一個“反脆弱”組織,你如果適當折騰它,它就會變得更強,奮起抵抗,鍛鍊就是一種對身體的折騰,如果我們適當鍛鍊,身體就會變得更強壯,各個器官組織努力和惡勢力作對,就會變得更堅強,這樣反而不容易患疾病,如果完全不去折騰身體,安靜地待著,身體可能就會安於現狀,反而可能受到更多疾病的侵害。運動和安靜兩者的優點和缺點都是此消彼長,但為什麼建議多運動,至少運動過後身體有了抵抗疾病入侵的資本,但安靜雖然能夠保全臟器的運轉次數,但萬一突然生鏽來個重病,再靈光的機器也運轉不起來了。

國外的學說中還有“端粒酶”一說,端粒酶是細胞染色體在複製的時候套用在染色體端的保護物質,可以防止染色體磨損,繁殖細胞發生變異,增加壽命,端粒酶長的細胞,分裂更新次數會更多,也就代表了人能夠更新自己更多次,不宜衰老,更加長壽。而有氧運動就可以增加端粒酶的長度。


只有營養師知道


人們經常說“生命在於運動”,唸書時也說萬物都是運動的,今天的放在桌子上的筆已經不是昨天的那個了,還記得這些嗎?

題目中問的蜜蜂和烏龜,首先這兩個不是一個物種,就好比你問西瓜和牛肉哪兒個好吃一樣,是沒有辦法進行比較的呀。想比較首先是同一物種的東西,如果你問這個橘子好吃還是那個橘子好吃,這個是有辦法回答的。這麼說可以理解嗎?

再來說說運動與靜止,人是沒辦法絕對靜止的,即使你什麼都不做,身體本身也是有消耗的,就是我們俗稱基礎代謝率;即使你躺著睡覺,心臟也是一直在跳動的,這些恰恰說明人需要運動。

當人長時間躺著不運動

首先身體的肌肉開始減少,時間長了會發現身上的肉鬆了,尤其是胳膊、大腿上的肌肉比較明顯;

其次身體抵抗力明顯下降,長期臥床的人是很容易感冒,感染其他疾病的;

運動可以增加身體基礎代謝率,加快新陳代謝;降低2型糖尿病、冠心病、乳腺癌的發病風險;降低全因死亡風險等。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

  • 每天步行不少於6000步;
  • 每週2-3天力量運動,隔天進行為宜。每天8-10個動作,每個動作3組;
  • 抗阻聯繫每週2-3次,增加肌肉量,預防摔倒,提高生活質量;
  • 柔韌性運動隨時做,增加關節活動度,放鬆肌肉,防止肌肉勞損;
  • 有氧運動天天有,增加心肺功能,控制體重,預防代謝性疾病。

國家公共二級營養師

中國營養學會會員】


營養百事通


到底是生命在於運動,還是生命在於靜止?這是很多人心中的疑惑。說生命在於運動吧,很多運動員,運動量都很大,後期都罹患了各種疾病,甚至有些人很年輕的時候就猝死了。說生命在於靜止吧,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不愛運動的人都身患各種代謝類疾病,比如說高血壓、糖尿病等。那麼,生命到底是在於運動,還是在於靜止呢?

張大夫認為,生命在於適度運動和適度休息。美國心臟協會關於運動的建議是,每週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或者每週75分鐘高強度運動。比如說,你每天快走30分鐘,每週保持5天,就基本上達到了運動的目標。如果是跑步,那天25分鐘,每週3次就可以了。這份建議中並不推薦過度運動。

休息也是人體長壽所必須的過程。如果一味休息,那可能各種代謝類疾病都找上門來,比如說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症等等。但是,不休息也是損傷壽命的,比如說那些熬夜的人群中猝死機率就很大。

所以,歸根結底,還是一個度的把握,適度運動和休息,才可以延年益壽。


張之瀛大夫


生命的長短與運動有一定的關係,現代科學認為,一定的運動可以使人更健康,從而使人的壽命更長,但過度的運動會導致身體機能的過度消耗,導致壽命縮短。一些運動強度比較大,運動過量的運動員,普遍壽命都不長。據一家保險公司對六千名已故運動員資料分析,平均壽命只有50歲,其中大多數是運動過量所致。

科學研究證明,過量運動能夠導致機體的代謝加速,體內耗氧量急劇增加,產生大量的活性氧,使人更快衰老。另外大量激烈超量的運動會加劇身體器官的磨損和生理功能失調,導致身體健康受損和壽命的縮短。

據說美國第32任總統羅斯福的手下有一個叫約翰·南斯·加納的副總統,嗜好菸酒和肥肉,不運動,是個大肥佬,保健醫生勸他要戒菸戒酒,減肥運動,科學生活,他根本不聽,結果保健醫生死了,他活了99歲。臺灣作家李敖的老孃,整天躺在沙發看電視,吃東西也是高糖高熱量的可樂咖啡糖包子,過了90歲。他老爸很講究生活品質和鍛鍊,才活了50歲。一些對現代長壽老人的調查表明,長壽老人們的生活各有各的方法和特點,並沒有一定的規矩。

時空通訊以上的說法,並不是否認運動的好處,也沒有鼓吹靜止使人長壽的意思,而是想說人的壽命是受多重因素影響。比如人的情緒和性格對健康和壽命的影響就很大。那種偏重強調某一方面對長壽絕對影響的說法,肯定是不科學和片面的。我想適度的運動和相對科學的生活態度,良好的心態和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應該對健康有利,也能夠使人的壽命得到提升。


時空通訊


上海科技報科普問答主持人:主任記者 吳苡婷


其實這兩句話都沒有錯,我們平時確實需要運動,但是不能運動過頭,也需要一些安靜的時刻。


很多運動員的競技水平很高,但是一身的傷痛,到了中老年階段非常痛苦,2013年排球國手陳招娣去世後,人們在她的骨灰裡發現了5枚鋼釘。


所以年輕人可以多做一些運動,但是年歲上去了,就要格外當心了,不能過度運動,要適量地溫和運動,有助於身體健康。我最近得了腰椎間盤突出症,住了一次醫院,病房裡不少年輕人,久坐和運動過度的都有。有些中老年人熱衷暴走,結果很多人膝蓋嚴重受損。過猶不及,所以我們不能過度運動,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每天安排一些適量的運動。中老年人可以散散步,做做操,遊游泳,打打拳之類的。年輕人運動也要適度,要避免運動傷害。



靜止也是一種比較好的養生方法。中老年人可以寫寫書法,學習一些繪畫,看看書報,聽聽音樂,獲得身心愉悅。


當然如果我們能夠做到動靜結合,那麼我們的人生體驗就更加豐富,生活質量會更高,養生效果可能會更加好。


科壇春秋精選


勤勞的小蜜蜂,生命非常短暫。而懶惰的烏龜,王八卻長命百歲。看上去確是基礎代謝慢的,活得長;基礎代謝快的,活的短。

但更重要的決定因素是物種。人類的種群已經決定,只能在種群內部比較,不能和別的動物比較。即使你天天躺在床上,也不能變成長壽的烏龜,你每天活蹦亂跳,也不會像蜜蜂一樣生命短暫。


靜止不動其實也在運動!

即使你坐在椅子上看電視,你的心臟也在不停的跳動,肺在不停的呼吸,胃腸道在不斷消化食物,肌肉在維持的你姿勢,眼睛在不斷接受信息,血液在流動,大腦在思考。甚至每個細胞都在不斷更新代謝,老的細胞死亡,新的細胞誕生。

所以沒有絕對的靜止不動,所謂的跑步,游泳,打球,只是讓你自己的基礎運動增加了一定的強度而已。

成人一天哪怕靜止不動一天也要消耗熱量1200千卡左右,跑步1小時,距離8公里,也才消耗500千卡 。所謂的運動,其實對身體並沒有那麼大的影響。

假設飲食結構、生活方式基本類似,經常運動的人心肺功能更強,肌肉密度更大,體脂含量更低。但是這些優勢,未必能帶來壽命上的延長。


運動靜止和壽命並沒有直接關係

看看人類的壽命的主要影響因素:

第一位肯定是癌症。目前沒有證據表明,運動可以減少癌症的發生率,所以這一點就無效。

下面是除了癌症以外的10大死因。

其中阿爾茨海默病、結核、腹瀉、糖尿病、交通意外這些基本上和運動沒有什麼關係。甚至跑步還可以能造成更高概率的交通意外。

中風、缺血性心臟病、慢阻肺這些疾病,其實有很大一部分同樣是因為先天性、感染性因素引起的,還有一部分是因為血壓、血脂高引起,但是一旦患病,就需要靜養,少緊張激動,少承受壓力,這樣可以避免疾病的加重。


對於長壽來說,可沒有什麼絕對的運動和靜止。想要長壽,以下3條可能更有效。

1.\t定期體檢

大多數人都不是自然老死,都是由於得了各種各樣的疾病,現代醫學已經變得非常強大,很多疾病只要及時發現都可以治癒。所以定期體檢,及時治療就可以最大限度的長壽!

2.\t飲食結構

運動了半天,其實對你的基礎代謝和身體的影響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大。但是你的飲食結構和睡眠質量,卻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吃一口奶油,要跑半小時才能消耗掉。吃奶油多容易,一不小心就吃了一個奶油蛋糕,但是跑步幾小時,誰能堅持?

3.\t按需運動

運動也不是越多越好,年輕人可以適當多運動,但是一定要在身體承受範圍內,還要注意休息,不要在飲酒後、勞累後、生病時運動,避免出現意外。而年老體弱,有基礎疾病的人,休養生息似乎對於長壽更加有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