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他們長大,我們就老了|十一部關於成長的必看電影

從法國新浪潮電影開始,到美國 90 年代以青少年問題為描繪對象,電影製作者對“年齡、青春、成長”主題電影的痴迷,少說也持續了幾十年。

看着他们长大,我们就老了|十一部关于成长的必看电影

就像新浪潮開山人物弗朗索瓦·特呂弗(François Truffaut),安排自己代表作《四百擊》的男主角讓-皮埃爾·雷奧(Jean-Pierre Léaud)在“安託萬系列”第二部《二十歲之戀》(L'amour à vingt ans)中,從牆上揭下自己少年時的海報,可以算是一種對過去的告別、對未來成長的宣告。

但正像“二十歲的安託萬”那段無疾而終的青澀愛情,只是《二十歲之戀》五個故事中的一個,人要長大,肯定會有不同的成長經驗和道路,獨自品嚐只屬於自己的不一樣的青春滋味,所以,在這裡與大家分享十一部關於成長的主題電影。同時送出一份福利:歡迎在文末留言,告訴大家您印象最深的一部關於成長的電影五位讀者將獲贈上海譯文出版的特呂弗經典電影《四百擊》原著劇本一本!留言有效期至 2018 年 9 月 30 日 24 時。

看着他们长大,我们就老了|十一部关于成长的必看电影

《四百擊》

The 400 Blows

(1959)

看着他们长大,我们就老了|十一部关于成长的必看电影

點擊上圖可看《 關於特呂弗的幾件小事

如果問人們對成長電影抱有什麼期待的話,大概是想從電影主人公的掙扎中得到解惑,找到些成長範式吧。然而,弗朗索瓦·特呂弗(Francois Truffaut)在這部法國新浪潮電影代表作最後那個經典鏡頭中,所拒絕給予觀眾的東西。

“The 400 Blows” 這個標題源自法語習語,指的是“下地獄吧”。實際上,與現代電影中常見的吸毒、濫交相比,《四百擊》的主人公安託萬要乖很多。但即便如此,1950 年代畢竟與現代還是不同的。安託萬的巴黎生活極其不開心,被周圍的人指責為“麻煩製造者”,直到被送去少年拘留所。

看着他们长大,我们就老了|十一部关于成长的必看电影

片尾,鏡頭定格,安託萬目光直視著鏡頭,向我們拋出了他的問題。而這個問題,無論你我,還是電影本身,都給不出答案。(點擊上圖可跳轉閱讀:《我們同情他,笑話他,同時也在笑話著自己。笑著笑著,人就老了。

》)

《畢業生》

The Graduate

(1967)

看着他们长大,我们就老了|十一部关于成长的必看电影

無論是表現形式,配樂還是服裝風格,《畢業生》都是典型的 1960 年代的作品,其經典值得載入電影史冊。影片中,本傑明·布拉多克(達斯汀·霍夫曼飾演)正處於大學畢業後的萎靡期,日常便是在游泳池裡漫無目的地漂來漂去,來自父母、朋友的誠懇建議也都被他無視。

但他無法忽視羅賓遜夫人——她那誘人的婚外情暗示使他無從抗拒,直到又遇見羅賓遜夫人迷人的女兒,然後……嗯,你懂的。影片中那句“羅賓遜夫人,你這是在勾引我”(“Mrs. Robinson, you're trying to seduce me"),更是將少年成長中的心癢難耐、蠢蠢欲動表現得淋漓盡致。

《小孩與鷹》

Kes

(1969)

看着他们长大,我们就老了|十一部关于成长的必看电影

《小孩與鷹》那典型英國做派的慘淡結局,牢牢地紮在觀眾的心裡:一件又一件的小事,打消著人們原本抱有的希望,逐漸累積起來的失望之情最終轉化成絕望。

15 歲的比利出身於破碎的工人階級家庭,父親離家出走,除母親和哥哥外,比利也要打工貼補家用,生活是一眼望不到盡頭的單色調。直到一天,他發現了一個鷹巢,便決定撫養這隻鷹——凱斯。這個決定改變了他,也為他帶來了新朋友。肯·洛奇執導的這部作品取景於約克郡的礦區,電影的情感性極其強烈,哪怕多年後重新看,依舊沒有喪失那種力量:本應天真爛漫的青少年,事實上正過著多麼艱難的生活。

《最後一場電影》

The Last Picture Show

(1971)

看着他们长大,我们就老了|十一部关于成长的必看电影

《最後一場電影》是部黑白片,在它拍攝的年代(1971 年)並不常見。這部講述美國鄉鎮青少年故事的影片滿含諷刺意味,展現了美國文化正在消亡的一面。

三位主角桑尼、裘安和潔西在影片中很好地塑造了想要提前體驗生活、體驗性、品味人生的高中生形象。“潔西”這一角色,是斯碧爾·謝波德的電影處女作。故事在偏遠、停滯不前的美國小鄉鎮發生發展,主人公們就在這樣逼仄的環境下成長,瀰漫著一種壓抑、窒息的感覺。

《哭泣寶貝》

Cry-Baby

(1990)

看着他们长大,我们就老了|十一部关于成长的必看电影

《哭泣寶貝》由約翰·沃特斯執導,是約翰尼·德普叔(那時還遠不是“叔”)登上大熒幕主演的處女作——儘管已經開始能看出他後來深入人心的叛逆與不羈形象。影片中,他飾演的維德·沃克穿著皮衣,叼著菸頭,開著一輛摩托車四處遊蕩,成日打架鬥毆,惹是生非。

後來,他和乖乖女艾麗遜墜入愛河。但愛情的道路並不一帆風順,這場戀愛使得他成為傾慕艾麗遜的那群“品學兼優”的好學生的眼中釘肉中刺,他們處處針對他,使出各種攻擊手段。但一切都不能阻擋他的決心,反而全力追逐著所渴望的愛情。

值得一提的是,著名搖滾歌手伊基·波普在影片中扮演了德普的爺爺,這也成為這部影片的一大亮點。

《年少輕狂》

Dazed and Confused

(1993)

看着他们长大,我们就老了|十一部关于成长的必看电影

遠在拍攝《少年時代》之前,理查德·林克萊特就選擇馬修·麥康納、本·阿弗萊克和米拉·喬沃維奇等後來的大腕明星們為主角,拍了部關於成長的電影。

1976 那年高中暑假的前一天,本應該要開始變得更成熟的少年們卻都將興趣點放在了修理新生,或者如何逃避欺凌上。這部電影相對來說比較輕鬆,啤酒、游泳池和夏日派對為電影帶來了鮮亮的色彩,營造出一種輕鬆的氛圍,而導演正是以這樣的方式,將你我拽入成年人的世界。

《半熟少年》

Kids

(1995)

看着他们长大,我们就老了|十一部关于成长的必看电影

這部電影是克洛·塞維尼和羅薩里奧·道森創作生涯的開始。不論拍攝手法還是故事內容,《半熟少年》都像是部記錄片。而與其說這部作品談論的是如何成年,倒不如說它是成長如何“失敗”的故事——正如電影譯名選詞,不是“成熟”,而是“半熟”。

炎炎夏日中的某天,故事主人公 Telly,Casper,Ruby 和 Jennie 在紐約盡情放縱。短短二十四小時內,他們的所作所為大概會成為每個父母的噩夢,其中涉及酒精、毒品、性、暴力,還有艾滋病毒和犯罪行為。這樣刺激的作品自然掀起了各種爭議和反對,但不能否認,拉里·克拉克對 90 年代都市青少年的描繪極具魅力。

《邊緣日記》

The Basketball Diaries

(1995)

看着他们长大,我们就老了|十一部关于成长的必看电影

在出演《華爾街之狼》之前,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還出演過在紐約街頭拉客、偷竊、拉皮條的角色,那便是改編自吉姆·卡羅爾的自傳式作品——《邊緣日記》。影片中,小李子飾演的主角吉姆在接觸迷幻藥不久後迅速沉溺於毒品。這種主題是電影從 60 年代到 90 年代一種轉變。電影傳遞出強烈的反毒品信號,同時還拋出這樣一種觀念:很多時候,成長並不是人們對於成熟的訴求,它只是為了安然度過青春期的選擇。

《處女自殺》

The Virgin Suicides

(1999)

看着他们长大,我们就老了|十一部关于成长的必看电影

傑弗裡·尤金尼德斯的原著長篇小說《處女之死》很受讚譽,導演索菲亞·科波拉對這部作品的演繹也十分到位。

故事主人公是里斯本家的五位姑娘,金髮碧眼、貌美動人的她們卻長期被正統、專橫的父母所管束。影片通過一群十幾歲少年的眼光,講訴了青少年普遍的困擾:少年迷戀上了年輕的姑娘,並決心為她們爭取自由。此外,影片的配樂也十分驚豔,拍攝時候採用了“漸漸褪色”的手法,使整個電影被披上一層神秘面紗。

《再見列寧》

Goodbye,Lenin!

(2003)

看着他们长大,我们就老了|十一部关于成长的必看电影

主人公阿歷克斯在東柏林長大,度過了不甚美好的童年。母親克里斯蒂娜是社會主義東德的忠實擁護者,在柏林牆被推到後,阿歷克斯為了不讓剛昏迷中醒來的母親再受刺激,不得不營造各種假象,使母親相信東德依舊存在。

這部作品古怪又詼諧,東西方元素雜亂地混在一起,譬如那巨型可口可樂廣告橫幅,從街頭飛逝而過的列寧雕像,以及對斯坦利·庫布里克電影的致敬。

這種由被父母照顧到照顧父母的角色轉變,標誌著一個人終於成長為大人。正因此,《再見,列寧》既令你捧腹大笑,又使你淚流滿面。

《少年時代》

Boyhood

(2014)

看着他们长大,我们就老了|十一部关于成长的必看电影

理查德·林克萊特拍攝《少年時代》的時間長達十二年,因為他想用這部電影講述一個男孩從童年到長大的整個成長曆程,從這一點來看,《少年時代》稱得上是部史詩級作品。飾演影片主人公梅森的埃拉·科爾特蘭開拍時只有 7 歲,為了不影響小男孩的正常生活,林克萊特只在每年的暑假時,花幾天時間進行拍攝。

伊桑·霍克和帕特麗夏·阿奎特飾演梅森已經分居的父母。霍克飾演的父親總開著他那輛古董 GTO 穿梭各地,並不常陪伴在兒子身邊。阿奎特則飾演帶著孩子奔波的單身母親。隨著影片的推進,梅森的故事在我們面前緩緩鋪展開來。他的興趣隨著他的成長而變化,從一開始的浣熊轉到了視頻遊戲,又轉到了女孩和派對。影片還拍攝了他第一次大醉酩酊地回家,學著處理著繼父母之間的矛盾,就這樣度過動盪的青春期。

(完)

本文編譯自:anothermag.com

翻譯:黎涵

相關圖書推薦

看着他们长大,我们就老了|十一部关于成长的必看电影

(點擊上圖封面即可預訂)

《四百擊:安託萬·杜瓦內爾的冒險

[法] 弗朗索瓦·特呂弗|著

曉潔|譯

看着他们长大,我们就老了|十一部关于成长的必看电影

護封展開即為安託萬讀巴爾扎克的經典海報

法國新浪潮電影領軍人物特呂弗的“精神自傳”

“二戰”後新一代法國青年被定格的迷惘

同名電影榮獲 1959 年戛納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這是一個名叫安託萬的男孩不睦的家庭和畸形的社會中掙扎成長尋找自由的故事。特呂弗將他小時候的經歷和心態投射在這男孩身上,因此影片有著強烈的“半自傳體”風格。

接下來的二十年裡,特呂弗繼續啟用同一個演員拍攝安託萬的成長故事,讓他經歷了青春期、工作、戀愛、離婚等等人生階段,用五部電影的篇幅完成了他自己的“電影自傳”——即“安託萬五部曲系列”——堪稱電影史上的罕見影象。可以說,在安託萬這個角色上寄託了特呂弗自己以及整整一代人的生活狀態以及對生活的所思所感:對人生目標的迷失,對愛情和婚姻的迷惘,對家庭和幸福的錯失。

本書包括了“安託萬五部曲”裡的前四部:《四百擊》《二十歲之戀》《偷吻》《婚姻生活》。

海譯文

文學|社科|學術

名家|名作|名譯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或搜索ID“stphbooks”添加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