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李白,在山东济宁你不知道的事

诗仙-李白,在山东济宁你不知道的事

济宁的太白楼与李白是我国李白文化最突出、最集中的典型代表。李白是我国大唐盛世文化的典型代表人物,他以诗、酒、剑、侠的个性特点,使之千年以来,成了我国妇孺皆知、雅俗共赏的历史文化名人。他与济宁(任城)的缘分,可以说在全国无与伦比。其具体表现如下:

一、李白曾家居济宁,李白酒楼(太白楼)即为其故居

诗仙-李白,在山东济宁你不知道的事

太白楼

1、《旧唐书》载李白家在济宁。我国24史之一的《旧唐书》“李白传”,明文记载:“李白,字太白,父为任城尉,因家焉”,此为对李白其人的定论;证明李白是有籍贯、有家庭住址、有出身门第的历史上确有的文化名人。全国莫比。

2、李白有关自叙诗和 《全唐文》等记载济宁李白酒楼(太白楼)为李白 “东鲁之家”。李白有 《寄东鲁二稚子》诗,诗中有几句云: “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田。……南风吹归心,飞坠酒楼前。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可知此诗中三次提到的酒楼,就是李白东鲁家中的房屋。换句话说,东鲁的李白酒楼,就是李白的家。当时这座李白酒楼在东鲁的哪个县,哪个县就是李白东鲁家的所在地。查: 《全唐文》卷802,有沈光 《李白酒楼记》。按该记的序说: “唐咸通已岁正月壬午,吴兴沈光过任城题”。可知此记作于唐懿宗咸通二年 (861)年,记中所记的酒楼,是在任城的李白酒楼。记末又有如下一段文字: “至于齐、鲁,结构凌云者 (高楼大厦)无限,独斯楼也,广不逾数席,瓦缺椽蠹,虽樵儿牧童竖 (打柴放羊的小孩)过亦指之曰:李白当醉于此矣”。既然任城的这座酒楼,是齐鲁间唯一的一座李白酒楼,无疑,它就是李白诗中所说的他东鲁家中的那座酒楼了。又按晚唐诗人孟启 《本事诗》记载: “李白自幼好酒,於兖习业,又于任城县购酒楼,日与同志荒宴其上,客至少,有醒时,邑 (任城)人皆以李白为重,望其里 (楼)而加敬焉”。此则证明,此酒楼为李白在济宁落户时亲自购置的家中住房,因他好酒,故自取名曰 “酒楼”。济宁的太白楼是李白的故居,全国莫比。

3、多种版本 《李白年谱》证明李白寄家济宁23年。据薛仲邕 (宋)、王琦 (清)、郭沫若等诸家 《李白年谱》和李白《秋日于太原南栅饯赴上都序》证实,李白于开元24年 (公元736年)移家任城起,至乾元二年 (公元759年)将儿女召唤到楚地止, (见李白诗 《门有车马客行》和 《郭沫若全集》卷四243页)计寄家济宁23年。他的儿子伯禽 (玻黎)在济宁出生,夫人在济宁病逝、女儿在济宁成人,他对济宁怀有深刻的感情,他在外漫游期间,一想到济宁及济宁家中的酒楼,楼东亲栽的桃树和在桃树下玩耍嬉戏的一双儿女,不自觉得就“泪下如流泉”、 “肝肠日忧煎”、 “空悲断月猿”等。人们之所以把济宁称之为李白的第二故乡,实在当之无愧矣。否则,谁还能拿出对他地有如此炽烈感情的诗句。济宁之所以称之为李白的第二故乡,与他的家族成员也有一定的渊源。按 《旧唐书》 “李白传”和李白 《饯任城六父》、 《别中都明府兄》说,他来济宁前后他的父亲为任城县尉,他的六叔父为任城县令,他的兄长为中都 (今汶上)县令。另外,他还有一个从祖 (祖父的堂兄弟)在济南当太守,一个堂弟李凝在单县当主簿 (相当于县府办公室主任)。

4、李白足迹踏遍济宁,写下诗文53首之多。当时李白以济宁为中心,多次到周围的鲁郡璇丘、曲阜、邹县、泗水、汶上、嘉祥、金乡等县漫游,广交朋友,观览各县的山水风光,体察当地的风土人情。写下了讴歌济宁及抒发他个人情怀的诗文53首之多,在全国地级市中可称第一。其中 《任城厅壁证》一文成了研究济宁历史沿革和大唐盛世状况,不可多得的史料。

二、李白一生在我国文学史上有三件为人传颂的佳话,都发生在济宁

1、“竹溪六逸”之隐。李白寄家济宁之后,曾与当时的孔巢父、韩淮、裴政、张叔明、陶沔等五人去徂徕山竹溪隐居,他们“斧水卧泉,对月咏怀,”颇为世人关注。时人称为“竹溪六逸”,与晋代阮籍、阮咸等的“竹林七贤”竞相比美。

2、奉诏入京为供奉翰林。天宝元年,李白由任城奉诏入京当供奉翰林,这既是他一生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也是当时震惊朝野的一件大事,实现了他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报效国家的夙愿。他初到宫中,备受玄宗皇帝的恩宠。但由于当时玄宗皇帝已沉迷酒色,朝廷的大权,落入李林甫、杨国忠等一班奸相佞臣手中,他们召降纳叛,结党营私,弄得朝廷政治日趋腐败。而作为皇帝近臣的李白,又骨鎛忠直,实难与他们为伍,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就被朝廷以“赐金放还”的美名,排挤出宫廷。“一朝去金马,飘落成飞蓬。宾客日疏散,玉樽亦已空”。顿觉理想幻灭,前途渺茫。他出宫后,连家也未回,在他的从祖李彦允的陪同下,去了济南,在老子庙请天师高如贵,为他举行了入道仪式,至此他成了名符其实的道教徒。返家济宁后,任城主簿卢潜,为他设宴,以示安慰。他“临觞不能饮”、“钟鼓不为乐”竟流下了伤心的眼泪。这次的入京出朝,使他的思想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他发现了所谓的大唐盛世,竟有如此多的妖魔鬼怪。自此以后,一大批富有政治气息和社会内容的诗歌相继问世了。如世人熟知的 《行路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传世佳作,都是在济宁的作品。如果说李白成为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是一个过程的话,无疑济宁就是一个首要的里程碑。

3、李、杜交游。李白与杜甫在济宁的交游,使他二人的友谊达到了顶峰。“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他们一起去鲁城北郭寻访隐士范十(范侍御)。范十用山梨、酸枣与之下酒,他们“近作十日欢,悠悠沧海情”。他们在任城,与许主簿共同在南池(王母阁)泛舟,并铺着蒲草在南池露宿。天宝五年秋后,他们在兖州东关的尧祠和石门上,两次宴饮话别。此后,李白南游江东,杜甫西游长安,二人再无相见之日。李杜交游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讨论文学创作的方法。这不但对后世的文学创作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如何结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克服“文人相轻”的陋习,也树立了榜样。

三、济宁太白楼的沿革历史

济宁太白楼始建于唐朝开元24年(公元736年),至今已有1323年历史。

1、原始的李白酒楼。按李白在金陵所写《送杨燕之东鲁》诗“二子鲁门东”说,他当时的家即酒楼,应该在唐城的东门外,约今日的小闸口附近。按沈光《李白酒楼记》说:“广不逾数席、瓦缺椽蠹”。可知楼为砖木构、体量不大。这座酒楼,从李白安家(736)起,到元朝至元25年(公元1288年)止,在小闸口存在了552年。

2、移建到南城上的李白酒楼。元朝至元20年,京杭大运河由淮安改道东移时,途径济宁城区的河线,正经小闸口附近,因运河工程的需要,由当时兼任济宁监州的丞相冀德芳主持,将原始的酒楼移到南城墙上。这有至元25年,陈俨《重修太白酒楼记》石刻为证。就是这次移位重建,改变了原来的太白楼风格面貌。元朝重建的李白酒楼,历经103年后,到明朝洪武24年(公元1391年)将土城改易砖城时,对太白楼又进行了原地重建。明朝的太白楼又历经561年,到1952年,又再次重建,至今在南城上的太白楼共历经721年。

四、太白楼的历史意义和文物价值

1、太白楼是我国唯一有明确史料可考的李白故居。是我国正史《旧唐书》记载李白寄家济宁的历史见证。不管它的位置和面貌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它象征李白故居的本质意义,永远是不会改变的。

2、目前,全国仅存真假难辨的李白传世文物共有八件。(1) “乾隆御览”的李白手书 《上阳台》 (现存故宫); (2)唐、宋、元、明、清书法家吕温、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赵孟瞓、祝允明、文徽明、陈继儒、朱彝尊等人跋语的李白手书 《清明调三首》 (存济宁); (3)明代书法大家跋语的李白手书 《送贺八归越》墨迹刻石 (存曲阜孔庙); (4)李白手书 “壮观”二字刻石共五块,其中在济宁和大同的两块为原刻,在黄鹤楼、金乡、徐州者,皆由济宁摹出。可知其中的四件,均在济宁,占全国的80%。

3、太白楼现存历代原始牌版刻石50余块,在全国遥遥领先。

4、据不完全统计,太白楼尚存唐、金、元、明、清历代名人题咏264篇,作者210余人。此则证明济宁太白楼早已成了国人瞻仰凭吊李白,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阵地。

站在全国的角度看,济宁的太白楼与李白,是历史赐给济宁的一项得天独厚、内涵丰富的文化现象。只要我们努力工作,加大宣传力度,把济宁打造成全国纪念、研究、宣传李白的中心,是没有问题的。

诗仙-李白,在山东济宁你不知道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