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萦回在舌尖上——美味覃塘一条街

相信有许多游客经过黎塘火车站的时候,总会有这样的体验:站台的工作人员推的餐车上总有热气腾腾的莲藕汤,游客们则是争先恐后地花五元钱来上一碗(因为是中转站,停车时间总会有十几分钟)。汤鲜甜,藕粉嫩,让你吃了之后还不忘和周围的人夸赞:覃塘莲藕,杠杠的!使没有尝过的人跃跃欲试,只是列车不等人。想吃的只得等到下一次路过覃塘的机会。

01猪骨莲藕汤

记忆萦回在舌尖上——美味覃塘一条街

(覃塘美食——猪骨莲藕汤(卢建军摄))

而那些驾车经过覃塘的人,则口福不浅了。在高速路未通之前,324国道是沟通大西南与粤港澳的主要通道,每天车水马龙、商客如云,几乎都会选择覃塘作为吃饭的落脚点。因为,这里有覃塘莲藕、白切鸡、焖猪脚、蒸鲶鱼等美味菜肴,令人一吃就念念不忘,一有机会还想再来。

记忆萦回在舌尖上——美味覃塘一条街

覃塘莲藕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在古时候,贵县(今贵港)有一个望不尽边的池塘,塘中恶龙兴风作浪,乡民苦不堪言。农历六月六日这一天,荷花仙子下凡除害,在池塘广种荷莲,成功将恶龙引出并制服。酣战之中,荷花仙子也受了重伤,鲜血滴入池塘之中。不久,池塘里的莲藕就变得浑身紫色。覃塘一带的乡民,至今还沿袭着用六蒸糕供奉荷花仙子的习俗。

记忆萦回在舌尖上——美味覃塘一条街

覃塘莲藕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位于松柏山下的六燕屯,良田百顷,土深泥肥,水质清爽,富含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其出产的大红莲藕是覃塘莲藕的代表,因其味道清香、口感粉酥而名扬区内外,可谓“藕中之王”。

覃塘莲藕作为地方美食已流芳千年,历史上的记录比比皆是。从光绪《贵县志》、民国《贵县志》到当代的《贵港市志》,提及的本地物产多以藕为首。《广西年鉴》记载:“贵县产藕,用以制藕粉,远销各地,为馈赠佳品。”宋代陆游旅居浔州桂平时,吟写一首有覃塘莲藕的绝句,诗云:“名园中有十顷池,一钱不用君得之。菱荷枯折小鸭睡,绝谢红妆青盖时。”著名历史学家罗尔纲在北京求学时,师从胡适,时常带上家乡特产藕粉,深受胡适喜爱。覃塘莲藕也因罗尔纲的推崇而为国人所知。

记忆萦回在舌尖上——美味覃塘一条街


怎么才能把覃塘莲藕的粉绵美味发挥到极致?在覃塘人看来,能够引出莲藕的清香,又可感受莲藕粉绵的口感,还能保持丰富营养的吃法,当属莲藕肉骨汤。在覃塘镇上,每间饭店都有这样的习惯:在鲜藕上市季节,每天煲煮一锅老火莲藕骨头汤。选用上等的新鲜猪筒骨和沙骨,莲藕也必选早上挖采的,用文火煲煮三四个小时。

记忆萦回在舌尖上——美味覃塘一条街

(覃塘莲藕大丰收(杨笑颂摄))

凡是来贵港出差的朋友,都会对莲藕肉骨汤有着深刻的印象。覃塘路边的饭店很小,通常都是一家人自己经营,菜色也都是很普通的家常菜,但服务态度和质量绝对让你觉得很舒心,像回到自己家一样。如果你是第一次进覃塘饭店,问店家哪个是招牌菜,店家就会毫不犹豫地说,我们这儿,莲藕就是招牌。自豪之意溢于言表。于是不多久,一道热气腾腾的莲藕肉骨汤就送到你面前,味道鲜嫩无比,往往让桌上的客人吃了一碗还要一碗,不一会儿,汤盆就见底了。莲藕肉骨汤最特别的地方在于,上汤之前,都会撒上一把葱叶。葱叶在沸腾的汤面瞬间即熟,特有辛香挥发出来,交混莲藕筒骨汤的味道,迸发出浓郁而又诱人的鲜香。夹上一块鲜藕,牙齿触及莲藕的肌理,用舌头轻压,可以体会到藕块又绵又粉的口感,胃口大开。

记忆萦回在舌尖上——美味覃塘一条街


既粉又绵是覃塘莲藕的特点,因此在覃塘吃莲藕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席间常可见有人一口咬着藕块,拉伸着藕块之间的藕丝,如藕丝长拉不断,还得站立离座。看者不要以为这是不雅之举,其实,这是同桌的食客在比谁吃的莲藕藕丝能拉得更长,藕丝拉得越长,就意味着鲜藕够粉、够绵,谁吃到谁运气就好。

记忆萦回在舌尖上——美味覃塘一条街


覃塘大红莲藕粉是贵港传统美食之一,不仅当地人喜欢,还畅销全国各地,甚至出口到国外市场。它能消食止泻,开胃清热,滋补养性,预防内出血,是妇孺童妪、体弱多病者上好的流质食品和滋补佳珍,在清咸丰年间,就被钦定为御膳贡品了。

据地方资料记载,覃塘大红藕粉的制作也有上千年历史,在清末民初就美名远扬。制作藕粉,要先把刚刚挖出的莲藕冲洗干净,把藕身晾干后,在特别的磨钵里磨成粉状。也可把藕节除去,置于打浆机或石臼中捣碎,再加清水用石磨磨成嫩浆,这样制浆效率高,但是质量不如手工操作的好。粉浆加工好后,要装入洁净的布袋中放到水缸内不断搓洗拍打,使淀粉从布眼渗出,直至滤出液体为清水止。淀粉在水中还要漂一天,等待沉淀下来,再把浮在水面的细藕渣撇掉。这样的过程要重复两三次,最后才把粉浆装入布袋内,吊起来把水分沥干。最后就是把藕粉团捏碎晒干。不论手工还是机器操作,有一个原则是必须坚持的:那就是白天能制作多少粉,就挖多少藕,莲藕要当天用完,绝不过夜。

记忆萦回在舌尖上——美味覃塘一条街


对于贵港本地人来说,吃上粉嫩的覃塘莲藕不是难事,但对于外地人来说,就不那么容易了。因为莲藕离开藕塘两三天,即会发黑,口感也会由粉变脆。不过,如今藕农发明了一种经济又实惠的保鲜方法,让覃塘莲藕卖到了千里之外的北方市场。

这种特殊的保鲜方法是什么?不是给莲藕包上保鲜膜,也不是泡上保鲜药水。藕农将鲜莲藕挖出来之后,都有一个细小的动作——把黑乎乎的塘泥小心翼翼地往莲藕身上涂抹均匀,然后装袋,再入纸箱打包。裹着黑泥卖莲藕,已经成了覃塘莲藕的一大特色。

这样的藕在当地被叫作“原装藕”,可将保鲜期由2天增至四五天。现在,这种原装藕通过航空和高速公路,已经杀进不少外地市场。在广州、北京等大城市的超市和农贸市场,当地市民都能买到粉嫩新鲜的覃塘莲藕。

02世界最大莲藕饼

记忆萦回在舌尖上——美味覃塘一条街

记忆萦回在舌尖上——美味覃塘一条街

(世界最大莲藕饼(黄秀成摄))

据了解,目前,覃塘莲藕种植面积3340公顷,分布于区内各乡镇,其中以覃塘镇种植面积最大。2013年,覃塘全区莲藕产量为11万吨,产值为4.11亿元。覃塘莲藕生产基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在栽培、销售、加工等各环节严格把关,带动周边8500户农户共同致富,推动了覃塘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从整体上提升了产品质量和品牌价值。经过覃塘区委、区政府的不懈努力,覃塘莲藕于2014年11月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覃塘莲藕”终于成为家喻户晓的响当当的品牌。

2015年3月13日,央视财经频道做了一期名为《春天的味道:广西贵港——覃塘莲藕热销 藕农挖藕忙》的节目,详细介绍了覃塘莲藕。糊着泥巴闯市场的覃塘鲜莲藕,知名度越来越高,以后不仅会走得更远,价格也会卖得更高。

记忆萦回在舌尖上——美味覃塘一条街


覃塘美食一条街上的白切土鸡,是当地黄皮嫩肉的大阉鸡,配上装着浓香花生油、酥香花生米和微辛的姜片、葱花、香菜的味碟,将大块鸡肉醮上酱料,往嘴里一送,叭吱!香汗四溢的肉味,就别提有多美了!再就是焖猪脚,猪脚先用油炸过,切得块头大大的,肉焖得异常绵软可口,稍一用力,便会骨肉分离,往往是食客的必点之菜。鲶鱼可以清蒸,也可以和豆腐共焖,无论怎么做,都清香可口,不会像某些地方的鲶鱼惯常所带的泥味……

正是这些家常菜般的地方美食,吸引着无数东去西来的食客,成就了覃塘美食一条街的美名。

记忆萦回在舌尖上——美味覃塘一条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