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黃金周觀察:國慶的傳統與變遷

“十一”黄金周观察:国庆的传统与变迁

杭州錢江新城燈光秀。 劉兵 攝

中新網杭州10月3日電(記者 王逸飛)“十一”黃金週已進入第三天。觀察今年國慶黃金週,不變主題與嶄新氣象共同上演。其中,傳統訴說著這個國家愈發強大的凝聚力,而變遷則成為改革開放40年中國不斷髮展的時光縮影。

黃金週首日,14.5萬群眾在天安門廣場參加升旗儀式,人數創下近年新高。他們中有人前一天21時就來排隊等候。

參加一場莊嚴的升旗儀式,是許多民眾慶祝祖國生日的傳統方式,也是各地市民的“默契”。如在千餘公里外的杭州臨平人民廣場上,就有近千名群眾用同樣的形式,送上他們對祖國的祝福。

“十一”黄金周观察:国庆的传统与变迁

杭州良渚古城遺址莫角山沙土廣場,當地各界代表500人擎起一面1000平方米的巨幅國旗 餘宣 供圖

為迎接國慶,各地也努力烘托喜慶、祥和的節日氛圍。“十一”期間,上海佈置地栽花壇花境約18.4萬平方米;杭州各城區共設立了18處立體花壇,每一處都體現著不同的園林工藝和植物文化;濟南市科學佈置花卉720餘萬盆,立體造型14組……

此外,除文藝表演、酒會等傳統慶祝方式外,越來越多新穎的慶祝活動也成為國慶期間的一道道風景。

各地精心打造的燈光秀便是代表。長假期間,杭州錢江新城和武林廣場每晚都準時上演“我愛你中國”主題燈光秀,帶來充滿拳拳愛國心的視覺盛宴。同樣的光影藝術,在北京、上海、青島等地也紛紛上演,盡顯科技魅力與時代特色。

在南京,江蘇省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圖片展正舉行,成為市民國慶出遊的新選擇。在平均海拔4000米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達縣,當地安康路正式通車,色達幹部群眾以全民健身跑的方式喜迎國慶,感恩祖國。在杭州良渚古城遺址莫角山沙土廣場,當地各界代表500人共同擎起一面1000平方米的巨幅國旗,抒發濃濃愛國情。這些豐富多彩、精心準備的慶祝活動,體現著國人愈發強烈的愛國之心、民族自豪感。

浙江省委黨校、浙江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教授汪錦軍認為,國慶節慶祝方式的多樣化,體現著中國人正從愛國政治化向愛國行為生活化轉向。

“這種轉變意味著社會空間的擴大,社會自主意識的增強,是多元化社會力量的自我重構與再造。我們在這種重構與再造中重新尋找個體與國家的關係,重新建立國家認同意識,這是新時代的公民理性與公民自覺。”汪錦軍說。

而對許多人而言,他們的國慶記憶也記錄著國家和社會的發展變遷。

50歲的杭州人張繼東說:“20多年前還沒有黃金週的時候,國慶節就是坐公交車出去轉一圈,最熱鬧的地方是百貨公司,大家趕著大酬賓選購物品,偶爾街上還有花車巡遊。現在生活越來越好,慶祝形式越來越豐富多彩,這是國家強大的體現。”

“三十年前,生活水平還比較低,公共交通也不方便,所以國慶一般‘宅’在家裡看電視,如果有閱兵儀式和國慶晚會,那是必點‘菜單’。”“70後”龐建群說,現在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國慶節氛圍愈發濃厚。家家戶戶也都有了汽車,大家更多的走出家門享受休閒文化生活。特別是通信方式的改變,讓親人朋友可以互相分享外出所見所聞。

如其所說,除祝福祖國之外,“走出去”越來越成為中國人的黃金週主題。

據統計,自9月28日至10月7日,全國鐵路預計發送旅客1.29億人次,同比增加1120萬人次,日均發送1290萬人次,增長9.5%。國家移民管理局大數據分析預測,全國出入境旅客流量日均將達到185萬人次,比去年國慶假期增長5%,比平日旅客量增長10%。

“十一”黄金周观察:国庆的传统与变迁

在杭州富陽鄉村的外國友人。 錢晨菲 攝

值得注意的是,從近年國慶期間遊客目的地選擇來看,除了傳統景點外,鄉村也正成為中國的熱門旅遊“打卡地”。

此間正在杭州富陽東梓關村舉行的“2018富春江江鮮大會”,不僅吸引了長三角各省市的遊客慕名而來,還吸引了格魯吉亞、尼日利亞、巴林、坦桑尼亞、也門、烏茲別克斯坦等國的國際友人前來。而某短租平臺數據顯示,鄉村民宿黃金週裡表現亮眼,四川、廣東、江蘇、雲南等地的鄉村房源預訂量同比漲幅超過6倍。

汪錦軍認為,當下中國的“鄉村”正從戶籍和身份概念,向生活方式和生活空間概念變化。“未來中國的鄉村是一種生活方式、生活空間,也是城市化發展到一定階段後逆城市化的表現。”(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