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瀋戰役中,廖耀湘兵團爲什麼不直接救援錦州,原因在這裡

遼瀋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最先打響的一場戰略性對決,其實在遼瀋戰役之前國民黨軍隊已經被解放軍在軍事空間上進行了壓縮,國民黨的軍隊只能龜縮在各個大型城市之中,喪失了戰略上的主動,失敗已經是必然的結果。今天我們來說說遼瀋戰役期間,最為人所熱議的問題,那就是解放軍重重包圍錦州之後,國民黨廖耀湘西進救援兵團的問題。

遼瀋戰役中,廖耀湘兵團為什麼不直接救援錦州,原因在這裡

現在很多人說,當時廖耀湘就應該按照蔣介石的命令,率領整個西進兵團義無反顧地前去救援錦州,而不應該瞻前顧後,想著救援錦州,又分兵佔領營口,防止被解放軍吵了後路,包了餃子。最終不僅沒能解救錦州之圍,而且廖耀湘兵團本身也被解放軍圍殲。其實,廖耀湘西進兵團救援錦州的問題,是國民黨高層矛盾的體現,也就是蔣介石、衛立煌(國民黨東北剿總司令)、廖耀湘這三個人的想法不一樣。

一、從蔣介石角度來看,黨國危亡就在東北一戰,東北有失則天下不保。當蔣介石得知錦州被圍之後,解放軍已經實質上切斷了關外東北國軍和關內華北國軍的聯繫,此時如果不救援錦州,那麼結果是解放軍實現“關門打狗”的戰略目標,將國民黨在東北的軍隊全殲。另外在蔣介石眼裡,雖然國軍被壓縮到各個大型城市之中,但是還是有一戰之力的。他不想就這麼輕而易舉的失去東北,如果不戰而走,那麼他將面臨當時國內外社會輿論的抨擊。所以蔣介石主張就在東北打。

遼瀋戰役中,廖耀湘兵團為什麼不直接救援錦州,原因在這裡

二、從衛立煌角度來看,他繼杜聿明和陳誠之後,當上國民黨東北的統兵大將後,局勢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長春、瀋陽、錦州等地的國軍只能固守保證城池不失,衛立煌知道解放軍最擅長圍點打援,如果他派廖耀湘西進去救援錦州,那麼勢必廖耀湘兵團會被圍殲,而且瀋陽也會隨即被解放軍攻克。他的想法是按兵不動,固守瀋陽。這也是衛立煌和蔣介石之間的最大矛盾,蔣介石想要打,衛立煌不想打,所以導致錦州被解放軍包圍後,國民黨方面還一直在扯皮,耽誤瞭解救的時間。隨著蔣介石架空衛立煌,直接命令廖耀湘出兵,這一矛盾才消除。在廖耀湘兵團離開瀋陽西進之後,坐鎮瀋陽的衛立煌還一直催促廖耀湘趕緊回瀋陽,固守瀋陽。

三、從廖耀湘角度來看,首先遼西走廊複雜的地形不利於大規模機械化兵團運動,其次解放軍在瀋陽附近部署的三個縱隊對廖耀湘形成的如芒在背的形勢,他害怕出了瀋陽就會被包圍。廖耀湘也不想打,想難逃營口,局勢不利就從從海路撤,但是他不敢違抗蔣介石的命令,所以廖耀湘兵團出了瀋陽,並沒有齊心協力直接殺向錦州,而是瀋陽附近兜兜轉轉。先是朝這西北方面攻克彰武,美其名曰要斷解放軍的後路,後來還分兵南下去佔領營口,為自己留後路,就是不直接向西去解救錦州。解放軍佔領錦州後,廖耀湘兵團又在遼西地區等待,他內心很矛盾,是聽衛立煌的話回瀋陽呢?還是聽蔣介石的話奪回錦州呢?還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到營口準備撤退呢?就在這種矛盾之中,廖耀湘兵團最終被解放軍圍殲在了遼西地區。

遼瀋戰役中,廖耀湘兵團為什麼不直接救援錦州,原因在這裡

從以上可見,遼瀋戰役是國民黨在敗局已定的形勢下的垂死掙扎,蔣介石作為國民黨統帥,想要的是錦州;衛立煌作為東北國軍統帥,想要的是瀋陽;廖耀湘作為西進兵團司令,想要的是營口。這三個人的想法完全不一樣,所以說西進兵團從組建的時候起,就註定了失敗,不可能直接去救援錦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